再聊聊茶葉的陳放(最新迭代)
最近一個注意力依然在茶葉的陳放上,喝了不少老茶,有幾十年的鐵觀音、大紅袍、2013年的水仙、2014年的奇蘭等等,有一些體會記錄和分享出來:
1、隨著時間,滋味(水裡)的細膩程度會提高,濃稠度也會提高。
滋味的細膩程度會越來越好,就像經過時間打磨的茶湯一樣,這個打磨可以理解為內含物質的分解和轉化,因此對於滋味的濃稠度也會提高。
遇到一泡內含物質豐富,時間久的老茶,會有滿口濃稠細膩的質感,沒有一點水味。這種會到什麼程度呢,會像中藥的質感或者像醬油的質感。舉一個例子:2013年的一款水仙,入口就會感覺到紮實的內含物質,茶湯沉甸甸,濃稠,這款新茶的時候我也喝過,新茶的時候內涵物質的衝擊力有,不過濃稠度和細膩的程度跟現在沒法比。
2、滋味(內含物質)的衝擊力和層次感變化改變不大。
把衝擊力和層次感看做一個山峰,有一些山峰很小,有一些山峰立體有層次,時間會打磨山峰的菱角讓其變得很順滑,不過不會改變山峰整體的框架和結構,小的山峰不會變成立體的山峰,高聳的山峰也不會消失(後面會說高聳的山峰在一些環境和時間下,會被削平)
舉兩款茶,一款是30多年的鐵觀音,一款是2013年上面的水仙,它們滋味的濃稠度、細膩程度有相同點,達到很高的密度,可是區別在於內含物質的衝擊力是不同的。30多年的鐵觀音滋味的感覺平滑的甜感,而2013年的水仙,我清楚新茶的表現,山場很好,新茶就富有衝擊力,會有不亞於肉桂的衝擊力和甘甜的力度,到今天喝,這個衝擊度依然蘊含在茶湯裡面。
3、隨著時間,青澀感消退,時間可以緩解澀感。
2013年的水仙是中輕火囤放,中輕火的澀感通常更明顯,而到現在喝,青澀感沒有了。
4、工藝對茶葉的改良沒有對最外面的身體骨骼(就像骨頭),隨著時間會把這部分進行轉換,這部分的內涵會慢慢釋放出味道,這也是茶葉隨著時間味道增厚的原因之一。
舉一個其他品類的例子:白茶壽眉,屬於老葉子,茶湯是薄的,隨著時間它的滋味會慢慢增厚。
5、把茶葉內部看成一群生命體的集合,進化告訴我們,這些生命體會為了適應各類環境進行變異和進化,適應環境的生命體大量繁殖,不適應的死掉。
先來看一張圖:
這裡舉一個環境影響的例子,來自於其他品類:
熟普,它的環境是極致的濕倉(一定中高溫、高濕),這個環境會把苦澀基本分解轉化掉。從內部生命體的進化和轉化看,這個環境使得某一類生命體大量繁殖,並消耗和吃掉茶葉滋味的框架中的苦澀。用山峰來看,就是在這個環境,立體的山峰給磨平。
陳放,可以看出一個工藝,更偉大的大自然的工藝,各類環境會再次改造和進化茶葉。對於老茶,除了看年份,更關鍵看老茶的環境,因為這個環境會影響其茶葉內含物質進化的不同。
6、岩茶香味的轉化,這個觀點沒有改變,品種和山場會影響其轉化,具體看這篇。這裡補充一點是,中輕火、還是中足火也會影響其轉化。
何興:兩個維度看武夷岩茶的陳化過程(香味篇)
7、隨著時間,滋味中會增加一種酸感,這個轉化的好,會跟其他滋味平衡,並且增厚滋味的力度。
最後一點:老岩茶陳放傳統的做法的探討:
我們知道岩茶陳放有復焙的習慣,隔1-2年會復焙一次,特別是前幾年,這個的優點是會減少陳味,以及不會返青。可是如果把茶葉內部看出一群生命體的集合,這樣的高溫而且不短的時間,是極大改變這群生命體的環境,必然造成一群生命體死亡淘汰,留下的更多是耐高溫的生命體,內部生命體的結構一下回到新茶剛下焙的狀態。
還有一種做法:不復焙,保存岩茶在密封不透光的環境,讓生命體隨著時間進行進化。
我支持後者:不復焙,學習其他品類優秀的倉儲。老茶的價值是什麼,時間和自然是更偉大的生命再造的工藝,我們要創造優良的環境,讓茶葉中的生命體朝著幫助我們人體有益的角度進化。我相信會有比復焙這種毀滅茶葉內部生態平衡更好的做法,我們可以借鑒學習其他品類好的做法,比如白茶的倉儲,生普干倉的倉儲。
推薦閱讀:
※武夷岩茶四起永不落(二)?陳椽
※pgone送賈乃亮大紅袍睡衣,你們覺得賈乃亮能駕馭的了嗎?
※幾經沉浮,重獲新生,矮腳烏龍到底經歷了什麼?
※大紅袍「母樹」真假之說
※武夷岩茶的歷史,品種,山場究竟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