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滿懷希望的閱讀來紀念霍金:六本書里的六句話

2018年3月14日。

昨兒還想起我的偶像霍金。因為在看一本寫天文學發展的書,裡邊提到了劍橋大學久負盛名的盧卡斯數學教授職位——牛頓和霍金都曾任此教職。

今天早上一睜眼,就收到好幾條微信;不少朋友紛紛發消息給我,傳達了霍金過世的噩耗。然後我就崩潰大哭了。

冷靜下來後,淚眼婆娑地翻看讀過的那些霍金著作,打算寫一小篇紀念。對於霍金,更多的介紹大概也是徒勞了,就從他比較知名的幾本科普讀物里,每冊挑一句引言來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01. 時間簡史 | A Brief History of Time

全稱為《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A Brief History of Time: From the Big Bang to Black Holes)——這是霍金最知名的科普書,也是我個人最喜歡的一本。第一版在整整三十年前出版發行,至今幾經修訂再版,連專屬的手機應用都有。

"Our goal is nothing less than a complete description of the universe we live in."

我們的目標,不亞於探究出對這宇宙的完整描述。

這本書里有很大篇幅是在講述對於能一語概括全宇宙的終極理論的尋究探索;可能是因為立意高遠、胸懷遠大,此書讀起來總讓我有種遍觀全局的宏偉感。如果有意想讀讀霍金,這本雖不是最淺顯易懂的,但我仍覺得是最佳之選。

02. 大設計 | The Grand Design

相對而言,《大設計》(The Grand Design)算得上是霍金比較近期的著作,出版於2010年;這本書是跟美國物理學家列納德·蒙洛迪諾合著的——後者還跟霍金合理出版過精簡版的《新時間簡史》(A Briefer History of Time)。

"M-theory is the unified theory Einstein was hoping to find... If the theory is confirmed by observation, it will be the successful conclusion of a search going back more than 3,000 years. We will have found the grand design."

M理論就是愛因斯坦孜孜以求的統一理論。。。如經觀測證實,它將為過去三千多年來的苦苦尋覓畫上句點。我們將已找到這個大設計。

這是全書的結尾,卻不是科學探索的終章。這本書里有很多趣聞軼事,其中還包括了在《生活大爆炸》里被謝耳朵他們哥幾個燒毀的費曼的麵包車——這輛車真的存在,還完好地保存在加州理工的庫房裡。

看完《大設計》的時候,覺得心情格外激動,想著是不是有機會眼見這些想法和主張被證實(或者修訂)。當時就特別擔心,不知道霍金能否看見這一天;現在想來,他對後世的啟迪之大,大概也不拘泥於一個眼下的結果了吧

03. 果殼中的宇宙 | The Universe in a Nutshell

在霍金的所有科普書里,首發於2001年的《果殼中的宇宙》,擁有最浪漫的書名,卻也最為深奧(起碼以我淺薄的個人閱讀體驗來說,我覺得這一本是最難看明白的)。書里涉及時間、黑洞、膜、M理論這些霍金常常探討的話題,也有時空穿越之類的奇思異想,以及全息、暗物質等後起之秀。

"The observation that we have all made, that the sky at night is dark, is very important. It implies that the universe cannot have existed forever in the state we see today."

我們大家都觀察到了黑暗的夜空——這一點至關重要。正是它告訴我們,宇宙不能可能一直像今天我們眼見的這樣。

這是因為,暗夜說明星體的壽命有限——即便是那些名副其實的「天文數字」的壽命,也終究是有限的;因此,如果宇宙中沒有生老病死,夜空理應燈火通明。

然而,有一些曠世奇才,用他有限的生命,點亮了無限的可能

04. 黑洞與寶寶宇宙們 | Black Holes and Baby Universes

這本書的全稱為《黑洞與寶寶宇宙們,以及其它論文》(Black Holes and Baby Universes, and other essays);這個書名我不確定這樣翻譯好不好,暫且這麼用了。

"We shall not have a complete theory until we can do more than merely say that things are as they are because they were as they were."

在我們無法擺脫「萬物如是只因始終如是」的說辭之前,都沒辦法擁有一套完整的理論。

嗯,霍金的幽默感持續爆表。

這本書出版在《時間簡史》之後,《果殼中的宇宙》與《大設計》之前,算是霍金的科普讀物里名氣相對較小的一本。這裡邊跟《時間簡史》中的探討有些重合,也有一些內容之後在其它兩本書里有了更細緻的闡述。從這個角度說,也難怪本書的關注度相對低一些。

但是,這本書里收錄了一個挺有意思的內容:霍金接受BBC的孤島專輯採訪(Desert Island Discs;巧合的是,這個採訪始於1942,這也正好是霍金出生的年份)。

在這個採訪中,霍金分享了如果困在孤島會希望隨身攜帶的音樂:

  • Gloria by Poulenc
  • The Brahms Violin Concerto
  • Beethovens String Quartet, Opus 132
  • The Valkyrie, Act One
  • Please Please Me by The Beatles
  • Mozarts Requiem
  • Puccinis Turandot
  • Je ne regrette rien by Edith Piaf

希望我的偶像在臨終時分,也能像這第八支曲目一樣,感到此生無憾(Je ne regrette rien; I regret nothing)

05. 黑洞:BBC里斯講座 | Black Holes: The BBC Reith Lectures

BBC Reith Lectures · 里斯講座

從1948起,英國廣播公司開始每年製作由各界翹楚帶來的廣播講座,並在Radio 4播出。他們請到的第一位演講嘉賓是著名哲學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羅素。2016年,霍金的里斯講座分別在1月26日和2月2日播出。這本兒小書記錄的就是這兩場講座——每場僅僅15分鐘,短小精悍,字字珠璣。

我一直覺得,對於之前沒有瘋狂讀過霍老師作品的人來說,拿這本兒開啟膜拜霍金之旅簡直完美——因為這本書非常簡明扼要,很小很薄的一本兒,大約三小時左右就能看完;同時,裡面的很多觀點都在霍金的其它著作里有更詳盡的講述,可以在有了初步了解之後再有選擇地進行延展閱讀。

"If you feel you are in a black hole, dont give up: there is a way out!"

若你感到身陷黑洞,不要放棄:因為總有出口在前方。

在罹患ALS漸凍症(學名為「肌萎縮側索硬化」,英國常稱MND「運動神經元疾病」)後的半個多世紀里,霍金正如這句話所說,沒有放棄——沒有放棄自己,也沒有放棄對科學的追求。我幾乎可以算是不懂物理,卻總是表達對他的極度崇拜並不是無中生有,而是特別感動於他致力於在全球宣傳物理及科研的舉動。

我相信,一定有一些年輕人,因為在《星際迷航》或是《生活大爆炸》甚至《辛普森一家》中看見了他,而激發起對於物理的興趣,甚至因此而決定投身物理學習與研究之中。他們中,也一定有人,將繼續推動人類對於宇宙的認知與探索。

06. 斯蒂芬·霍金:我的簡史 | Stephen Hawking: My Brief History

這本是霍金的自傳,讀起來非常順暢,也是差不多大半個下午就能讀下來的。裡邊有一些內容在其它著作里也提過,比如盧卡斯數學教授一職,比如他非常自豪自己在伽利略逝世之後的整整三百年出生於1月8日,比如他如何從牛津畢業後跑去了劍橋,再比如他怎麼在病痛與希望交織間重新振作起來。

「It has been a glorious time to be alive and doing research in theoretical physics. Im happy if I have added something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universe.」

活著,並投身於理論物理研究——現在是極好的時代。如果我曾為我們對宇宙的理解帶來了一些新知,就很開心了。

我們這些深受霍金的智慧、幽默與堅毅鼓舞的人,也因為有幸見證他的成就而倍感欣喜。我曾有幸見到過霍金一次——激動無比,覺得光沖著這一面兒,牛津真是念得值了。

#霍金# #時間簡史# #果殼中的宇宙# #大設計# #黑洞# #讀書筆記# #英文原版書#

推薦閱讀:

再讀《少有人走的路》
學會反思
讀《李鴻章傳》
《吾國教育病理》之【分流】讀書筆記

TAG:霍金StephenHawking | 讀書筆記 | 英文原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