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則》:偉大的成功者反反覆復說的都是同樣的道理
「成千上萬的人們都在平靜的絕望中煎熬。他們夜以繼日地從事他們痛恨的職業,目的是為了購買無用的商品,以博得無關痛癢的鄰人的艷羨。」
人應該怎樣活才能幸福快樂?掙很多很多錢,買豪宅開豪車?成為萬人矚目呼風喚雨的偉人?本書作者瑞·達利歐的人生目標是找到有意義的工作和有意義的人際關係,他認為只有獲得這兩樣東西才能使自己獲得長久的幸福和快樂。他的《原則》就是講述了自己是如何實現這些人生目標的。
本書主要講了三個方面:作者個人經歷、作者的生活原則、作者的工作原則。這裡想重點分享一下他的生活原則,對他的工作原則和個人經歷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單獨找來看一下。
原則的最大作用是什麼?讓你面對人生重要抉擇時避免栽跟頭。
選擇比努力重要。
讓你做出錯誤抉擇的原因可能有哪些呢?
1、 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究竟想要什麼
作者在一開頭就表達了自己的人生追求:有意義的工作和有意義的人際關係。對於金錢,他的態度是只要夠花就行。不停追逐豪宅豪車的人生目標永遠無法有盡頭,你會在得到之後擁有短暫的快樂,然後不停追逐更好的,幸福感無法持續。
想要什麼,值得花時間思考。
2、拒絕接受現實,不願直面真相。
人類屬於大自然的一個物種之一,身處自然就應該以現實為依託,尊重客觀存在的規律和事實。通俗講,拒絕現實的直接表現就是依靠僥倖和情緒來做決策。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人生目標和生存環境,如果不分情況就做決策,可能會出現重大失誤。
3、自我封閉
自我封閉的人有以下特點,可以對號入座:
- 自我意識強:出於生存的需求和被愛的需求,無法接受批評,難以接受自己的缺點和弱點,拒絕面對真實的自己。
- 情緒化:感性長期佔據理性上方,溝通討論基本靠吼,處理事情通常以憤怒結束。
- 要面子:結果和面子,通常選面子,因為抹不開面而做出糟糕的決策。
- 凡事咄咄逼人:不喜歡被挑戰,溝通中只接受自己的觀點,常常打斷阻撓他人發言,常見的話術就是「你聽明白了嗎?你到底懂不懂我在說什麼?」堅決拒絕站在對方角度思考。
- 不謙遜:堅信自己的觀點是對的,認為自己了解所有東西,無所不能。
自我封閉就意味著個體無法吸收來自四面八方有利於自己成長進步的東西,那麼做出錯誤的決策也就很正常了。
4、逃避痛苦,不善於反思和總結
如果仔細觀察,你會發現生活中的大多數情況都是同類情況的重演。可是大多數人在經歷第一次痛苦時總是會習慣性逃避,不去面對。其實只要跨過去,在未來遇到類似情況時就會發現過去的膚淺。
紅遍朋友圈的大師山本耀司說過以下經典語錄,以此來鼓勵萬千少男少女勇於直面成長的痛苦。
5、做決策時只考慮直接結果
有一個笑話:一個人為養雞場設計了一套完整的流程,時長半年,只要半年後就能慢慢實現雞場的贏利,可是老闆等不及就開了這個人。後來的新人採取快速殺雞的方法,讓雞場在三個月內獲取了大量的利益,結果數據做的很漂亮,他在拿到了高薪獎勵就離開了,而雞場卻在他的揮霍下再也沒了雞。
為了避免做出錯誤決策,應該提前注意哪些事項?
1、 遇事不要逃避,正面迎戰
首先得明白一條至理名言:你有詩和遠方也沒有用,生活對你雖遠必誅。它可能會放棄你,但絕不會放過你。你現在逃避的事情在將來的某一天,一定會以其他形式重新繞回來找你。不信你可以回想一下,是否有同類型的痛苦一直在反覆折磨你。
2、 一定要保持謙虛
保持謙虛的第一要素就是學會客觀看待自己和他人,高估自己低估他人是人類的一個頑疾。和菜頭說過一段話,我覺得可以以此來時刻警醒自己保持謙虛。
在這個世界上,不贊同別人並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情。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經驗、閱歷、知識、智慧做出判斷,得出結論。真正的困難的事情有兩件:
一、承認自己的經驗、閱歷、知識和智慧有其局限,判斷的勝率再高,不足以覆蓋所有問題;二、在不贊同別人的同時,理解對方為什麼會那麼去想,清楚對方的思路究竟如何推導出的結論。——和菜頭《寫給各位陛下》
3、 真實面對自己,了解自己
了解自己最重要的目的是在於幫助自己分清什麼是慾望,什麼是目標。在作者看來,只有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才是最幸福的。
《無問西東》里上了大學的吳嶺瀾明明文科很好,卻選擇了理科。面對梅老師的疑問,他說:「因為最好的學生都念理科。」梅老師告訴吳嶺瀾不應該把自己置身於一種麻木的忙碌、踏實中,而忽略了真實。真實是什麼?「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做什麼、和誰在一起,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出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
如果仔細觀察體會你的每一個選擇,應該會找到哪些事情能帶給你這種真實的喜悅和平和。這才是值得你畢生追求的事情。
如何有效提高決策的能力?
1、 要有明確的目標
明確目標必須先了解慾望和目標的區別。一件事情的發生通常有直接結果和後續結果,慾望通常是阻礙實現目標的東西,是直接結果。如果一件事情的直接結果會給你帶來瞬間的快樂,那麼這可能就是慾望而非目標,這樣的事情最好少做甚至不要做。
2、 診斷阻礙前進的問題,找到問題的根源
《妖貓傳》里丹龍有一句台詞:謊言的背後也有真相。所有的問題都有真相,如果只是單純看直接原因,可能會錯過問題的根本原因。在這裡,作者提倡在生活中去觀察了解人的特性(包括自己),這樣有助於對一個人或是自己的行為做出合理預期,減少很多不必要的失誤。
3、 規劃可以解決問題的方案
第一, 必須明確意識到辦法總比問題多,實現目標的路徑有很多,找出最有效的即可。
第二, 把解決問題當做是拍一部電影。導演做不了所有的事情,但是需要找到很多合適的人來幫助自己完成這部電影。
第三, 規劃要先於行動。行動之前先想好整個事情的流程以及目標。
4、 清楚認識到解決辦法最重要,弱點不重要
人不是萬能的,面對問題的第一態度應該是解決問題,而不是第一時間去發泄情緒、在意自己或是他人的缺點是什麼。但是人是感情動物,遇事不慌張不發脾氣這種高本領不可能一下就練成。
那麼應該如何避免在面對問題時讓不良情緒佔據了上風?
第一, 必須時刻謹記:解決問題比發脾氣有用;
第二, 採用提問的方式而非陳述的方式去溝通,並鼓勵對方也這樣做;
第三, 冷靜理性,尊重對方。當溝通出現比較急躁的行為時,採取兩分鐘談話法,保證兩分鐘內不打斷對方;
第四, 當討論出現僵局,找一個雙方都信得過的人來主持討論;
第五, 以上的方法只適用於重要的事情和最信任最在乎的人,不適用於所有人。
如何進行有效決策?
1、綜合眼前的形式。不要只從眼睛、耳朵來了解事情的真相;找到可靠的且值得自己信賴的人去詢問意見和建議;站的高一點去看待問題,不要把自己局限在很低的層次里;不過分誇大新事物而忽略舊事物;不過度分析細節。
2、綜合分析變化中的形式,了解事物的改善水平和改善速度之間的關係。例如從20分提高到50分表示進步了,但是遠沒有達到及格的水平。
3、比較多信息帶來的價值和不做決定造成的成本。
4、對自己的決策進行可信度加權。當你遇到問題出現「我應該聽什麼人的意見」時,你需要意識到:能力強且在出現分歧時願意和你交流的人,他的建議可能會提高你的決策質量。那麼自己需要注意避免:①避免不合邏輯地高估自己的可信度②不區分可信度不同的人。
為什麼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可能是你還沒有把道理執行落實到生活中去。
推薦閱讀:
※高效營銷技術專家的11個習慣
※如何看待360註冊「旗艦機」商標?
※只有這幾種方法才能提高您的iPhoneX的整體運行速度和穩定性
※小米是互聯網公司?簡述雷軍的互聯網情節
※揭秘程維如何從足療店服務生到創辦數百億的滴滴打車,成為全民碼農偶像!--架構師小秘圈獨家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