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刀何:情緒可以操控嗎?——情緒的本質及2種影響情緒的方式(筆記417)
《我們與生俱來的七情》讀書筆記-2017-01-05
情緒使我們墜入痛苦的深淵或沉醉於狂喜之中,直接或間接地導致了我們的成功和失敗。
我們無法否認情緒的力量,也無法否認它對我們的選擇、我們的人際關係,以及我們的健康所產生的影響。
因此,學習掌握並駕馭這種力量,這便是本書的用意所在。
第一章,列舉了持不同觀點的當今學者對情緒的定義,並提煉出了一些建議,以便使讀者對情緒有更好的認知。
隨後,本書的每一章都圍繞一種基本情緒展開:憤怒、羨慕、喜悅、悲傷、羞恥、嫉妒、恐懼,還有愛。每章除了對某種基本情緒的剖析以外,還會闡釋與此相近或相關的情緒狀態,例如,在「喜悅」部分,書中將談到快樂、滿足,以及幸福。
針對每一種基本情緒,我們將:
(1)展現它們的各種形式,助您深入認知這一情緒;
(2)解析它的效應,尤其是它在人際關係中的作用;
(3)探究它將如何加強或削弱我們的判斷力;
(4)為您提出一系列建議,使您更好地認識它、使用它,與它和諧相處,優化您的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愛」雖然並不屬於基本情緒中的一種(具體原因在後文詳述),但我們仍然認為它值得用一整章的篇幅來講述,因為它正是那些最為激烈的情緒永不枯竭的源泉。(序言)
第一章 情緒啊,情緒
去除情緒的正面作用(情緒的負面作用):
(1)公共場所演講不再怯場,真情表白也不在話下!這些場合里,你都將淡定現身,平靜沉穩的氣質叫人佩服不已;
(2)即將爆發的怒氣不見了蹤影,你不在一時口快說出不可挽回的話,而那些積壓在心頭的憤怒也會煙消雲散;
(3)面對失敗,你不再傷心,也不感到受挫,變得冷靜而沉著;
(4)當你看到別人成功時,心裡不再是羨慕;有了戀情後,不再懷疑、猜忌;
(5)走錯一步時,不再尷尬慌張,你不再為自己外在和內在的弱處而心生羞愧;
(6)從此告別心悸、流淚、頭疼腹痛、臉色羞紅或發白、手心出汗、雙手發抖等由激動誘發的體征;
(7)愛情或喜悅都不再使你盲目,你也不再會因「一時衝動」而犯下過失。
如果有這樣的藥品,那麼它的包裝盒上肯定印章:「長期使用本品可能導致如下副作用」:
(1)漠不關心,毫無熱情,置若罔聞;
(2)做出危害自己或他人的行為;
(3)記憶力衰退、判斷力減弱;
(4)發生人際關係障礙,表現出不適當的社交行為。
對情緒的定義:
情緒是人整個機體的應激反應,包含生理(即身體)、認知(即精神)和行為(即行動)三大組成部分。
我們如何找到這個定義的呢?
最早的法語詞典《菲雷第埃詞典》(1690年)對情緒的定義:
一種使身體或精神興奮的非常態變動,影響人的性情或儀態。體溫開始上升,心跳愈發加快,變得激動不安。當人在經歷某些劇烈衝擊後,便會感覺到整個身體都激動起來。情郎迎向愛人時,膽怯者遇到仇人時,皆是如此。
之所以這一年代已久的定義至今仍被人熟記,正式因為它恰好與現代科學的研究結果吻合,道出了「情緒」的幾大重要特徵。
(1)情緒是一種「變動」,即相當於初始階段的平靜狀態而言發生的改變。原先我們心無波瀾,但忽然之間我們激動了起來。
(2)情緒引發的生理反應表現在「整個身體」上,特別是心跳加速(有時則是心跳變緩)。現代的專業詞典紛紛強調情緒的這一生理組成部分。
(3)情緒同時也影響人的精神世界,使人以不同尋常的方式思考,學者稱此現象為情緒的認知部分。有時它打亂人的理性思考能力,有時卻激發、支撐後者。
(4)情緒是對事件的一種「反應」。《菲雷第埃詞典》引用了愛侶相見和仇人相見的例子來闡釋情緒如何觸動人的內心,但我們還將看到,在許多情形下,我們的情緒可能一觸即發。
(5)最後,在面對深愛的女子時,情緒催促我們靠近她的身旁;而在與仇人狹路相逢時,情緒則讓我們燃起戰鬥的念頭,或者若我們不夠勇敢,它便使我們逃之夭夭。情緒不僅讓我們準備,更能促使我們採取行動——這就是情緒的行為組成部分。(P9)
人類到底有多少種情緒呢?
1872年,查爾斯·達爾文提出有6種;當代心理學家保羅·艾克曼(Paul Ekman)提出的16種;還是其他人聲稱的無數種?
情緒的種類會因為我們生長的社會背景不同而改變嗎?身處巴黎、吉隆坡和亞馬遜森林中的人感受到的情緒是相同的嗎?
關於情緒的4種理論,從假設基礎開始逐一分析。
假設1:情緒是與生俱來的。
持有此觀點的主要是進化心理學家,即達爾文的現代擁護者們。他們認為,我們能夠感受到憤怒、喜悅、悲傷、恐懼等各種情緒,就像我們能夠站立、取物一樣,使人類在這個自然界中更好地生存下來,並繁衍生息。這些情緒在人類的進化程中通過優勝劣汰而延續下來,如同「腦組織」般存在於人類當中,並繼續通過遺傳一代代地沿襲下去。
進化心理學家如此解釋道:
(1)情緒拯救人類;
人類最基本的情緒反應這等事在有關生存與地位的關鍵情形之下發生的。例如,恐懼破事我們逃離危險,憤怒促使我們勇於挑戰,愛慕則推動我們去尋找配偶、生養後代。因此,情緒在人類祖先的身上起到了協助生存、促進繁衍的作用,而這也闡釋了情緒延續至今的原因。
(2)我們的「近親」也有情緒;
令人驚訝的是,在人類的「近親」靈長類動物身上,也能看到這些情緒的表徵。靈長目學專家通過眾多實驗和觀察,發現在黑猩猩等類人動物身上,有著與人類的情緒生活非常相似的現象。它們在群居活動中,同樣有著結合、衝突、競爭與和解,所有的一切都如同鏡子一樣映射著人類的日常情緒。
(3)嬰兒也有情緒;
憤怒、恐懼等情緒反應在嬰兒誕生後不久(喜悅,3個月;憤怒,4-6個月;)便顯露出來了,由此進一步支持了情緒在人類遺傳中的「規劃」之說,而這些遺傳特徵本身就是進化的產物。
查爾斯·達爾文(Charles Darwin,1809-1882)
與人們通常認為的不同,達爾文並不是物種進化論的發現者。早在達爾文出生前一年,法國生物學家拉馬克(Lamarck)就已經提出了這一假說。
達爾文發現的並不是進化理論,而是其機制——自然選擇理論。由於自發性的突變,同一物種的動物有了不同的身型、重量、剃毛特徵和代謝技能。在某個特定環境中,某些遺傳性突變對動物個體的生存或繁殖產生了幫助作用,而具備這些遺傳特徵的動物的後代得以更多地存活下來,並最終在此環境中成為該物種的代表。(P11)
自然界是不具有道德性的,自然選擇更是如此。但這並不代表達爾文等科學家在道德上擁護自然選擇機制。
假說2:我們的情緒源自身體的應激反應。
用一句話概括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William James,1842-1910)的理論:「情緒及感覺。」
我們常常以為,我們發抖是源於恐懼,哭泣時源於悲傷,但對於詹姆士而言,事實恰恰相反,是身體的顫抖讓我們覺得恐懼,是嚴重的淚水使我們感到悲傷。
比如,在某些情況下,我們的身體率先作出反應,隨後才完整地經歷種種情緒。當我們僥倖躲過一場裝車事故時,我們通常會在之後才感到害怕,但我們的身體卻在事情發生的當下順價就發生變化,腎上腺素飆升,心跳加速。(快刀何註:這是我們俗稱的「後怕」。身體狀態及反應,對情緒有直接影響;比如把胳膊抱在胸前,人就會出現防禦情緒;把手掌攤開朝上,人就會放開心扉;故意笑一笑,開始哼小曲,心情就會隨之開朗。)
動物性的情緒傳承從來都是有用的
弗洛伊德和達爾文都揭示了人類是在完全不自知的情況下由非主觀的、從久遠過去遺傳的機制推動演變而來的。這種動物性的傳承實為一筆寶貴的財富:達爾文的觀點告訴我們,我們的情緒從來都是有用的,因此應當對它們給予關注。
(王慈欣: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
我們的情緒若失去了來源於身體的知覺,便成為了空洞的情緒。安東尼奧·達馬西奧提到了一種軀體標記,當某種情緒產生時,這些標記就會通知我們的思想,並幫助我們以最快的速度作出決定。例如,軀體與恐懼相連的不適感覺將幫助我們快速作出反應,避開危險的情景。
對於無法感知這些標記的病人來說,恐懼時不存在的,這在某些情況下會帶來益處,但同時也具有極大的風險。
(何註:這種標記有時候被人看作是「動物般的直覺」,對危險的恐懼,會讓馬止步不前;而武功高手、間諜會對環境的敏感因素有直接生理反應,這不對勁,要趕快離開。理性認知太緩慢,這種快速反饋的直覺對於處於危險之中的個體,至關重要。所以,很多訓練,就要是培養並強化關鍵直覺。)
假設3:情緒源自思想。
比如,你打朋友手機,沒有打通。此時你的思想反應決定了情緒,如果你認為他不想見你,則悲傷;認為他可能在約會,會為他喜悅或羨慕他,也可能設想他是否出了事故,開始擔憂。在這三種情況下,情緒是不同的。
支持情緒源自思想的人認為,人們總是不斷地把自己遇到的事情按照一種樹狀決定模式進行分類,分成:讓人愉快的/讓人不快的、可預見的/不可預見的、可控的/不可控的、自己造成的/他人造成的。當不同類別彼此組合後,便產生了不同的情緒。例如:
不可預見的+讓人不快的+可控的+他人造成的=憤怒
可預見的+讓人不快的+可控的=焦慮
快刀何註:這個分析太好玩了!把情緒拆解關鍵參數。繼續做這個遊戲:
不可預見的+讓人不快的+可控的+自己造成的=悔恨
不可預見的+讓人愉快的+可控的+他人造成的=感激(?)
可預見的+讓人不快的+不可控的=絕望(?)
可預見的+讓人愉快的+可控的=期待
不可預見的+讓人愉快的=驚喜
我們家領導把液壓支杆損壞看成是:
不可預見的+讓人不快的+可控的+他人造成的=憤怒
這裡的關鍵變數是「可控」,我們是否能控制這個液壓支杆的損壞?答案是不完全可控,我總是比她粗心,這是個性;而易損的事物總會這裡或那裡的損壞,這是必然的。
如果改變一下,就不會憤怒了:
不可預見的+讓人不快的+不可控的+他人造成的=遺憾
我們要善於進行這樣的調整,以獲得更平和、寬通的心態,改善自己的情緒以及人際關係。
在心理治療,尤其是認知心智治療中,這一理論可以用於幫助對方轉換思考方式。比如,一位患抑鬱症的病人傾向於把負面的事情歸類為「不可控的」和「自己造成的」。若隊這樣的思考定式進行分析,就可以幫助病人漸漸脫離刻板的思維方式,減輕他的悲傷和焦慮情緒。
這一理論的倡導者大多為哲學家,其中最突出的是古希臘時期的斯多葛主義者,如愛比克泰德(Epictete)曾說:「人們的困擾,不是來自事情的本身,而是來自他們對事情的看法。」(P16)
假設4:我們的情緒源自所處的文化。
對於支持文化假定的人來說,情緒首先是一種社會角色,是我們每個人在所處的社會環境中成長時習得的。成長於不同的社會環境中的人感受到並表達出來的情緒是不同的。在地球的五大洲,人類的情緒如同各族群的語言一樣,極為豐富多彩。
詹姆斯·艾弗里爾(James Averill)是文化主義心理學家的傑出代表,他強調,情緒的這種社會角色使人可以接受某些在其他情境中無法接受的行為。例如,別人更容易主動原諒我們在「氣急敗壞」時脫口而出的傷害性話語;別人也更能容忍我們在「深陷愛河」時的行為。當然,在其他社會環境里,這些行為表現可能扔被認為不正常或不可理喻。
情緒的文化主義假設提醒我們,當我們在表達某種情緒或解讀他人情緒之前,應當注意自己所處的環境。比如,某些文化中,在公共場合哭泣回引起善意的關注和同情,但在其他文化里,這意味著缺乏男子氣概或自控能力不佳。(P17)
情緒的四大理論:
****
第三章 羨慕
貝特朗的例子:
可以說,羨慕之心從來都籠罩著 我,但我直到最近才意識到這一點。我記得,小時候的我總是很難過,覺得同學們的家庭條件都比我好。但其實我什麼都不缺,我的雙親也是很稱職的父母。
那時候我在學吉他。雖然事實上我挺有天賦的,但我總是記恨那些我認為天分很高的人。羨慕之心讓我備受折磨,不過它也同時成了我實現理想的強大動力。我工作非常努力,一心希望自己得到的能與別人等同,或超過別人。靠著這種動力,我的確成功了。
但我現在清楚地意識到,這並不能解決問題,因為我永遠會找到其他讓我羨慕的人。
他們可能是事業比我更成功的老同學,可能是剛娶了美女的同事,可能是新房比我家大的朋友,甚至可能是我不認識但在報紙上讀過其成功故事的人。每次在別人身上發現一個優勢,我都覺得自己的心像是被撕扯一般,臉都僵住了,不得不很努力地控制自己,以免在場的人發現什麼——因為這就是羨慕帶來的痛苦:千萬不要表現出來,不然會面子盡失!(P88)
許多人意識不到自己的羨慕心。羨慕是一種被掩藏的情緒,讓人諱莫如深。很多人願意承認自己的憤怒或懼怕,但誰會承認自己羨慕心重呢?
貝特朗在他人身上羨慕的一共有三類優勢:獲得的成功、社會地位,以及個人才華。
誰不曾因為羨慕而痛苦呢?誰又不曾發現自己成為了別人羨慕的對象呢?
羨慕針對的是他人擁有的幸福和物質;嫉妒戰隊的是自己想要永久佔有的東西。比如,當鄰居和我太太說話時湊得太近,我就會嫉妒;但當我發現他的妻子特別嫵媚時,我就會感到羨慕(接下來我可能就會跑去沙漠里反省一陣,把這些折磨人的情緒統統排解掉)。
當然,如果某件物品、某給好處是你與比人共有的話,嫉妒和羨慕就會彼此交織,對方就變成了你的對手。
研究顯示,59%的嫉妒情形中夾帶老羨慕。相反,嫉妒只有在11%的羨慕情形里出現。
(P90)
羨慕一共有三種形式:抑鬱性羨慕、敵對性羨慕、敬仰性/好勝性羨慕。
抑鬱性羨慕:
(1)定義:鬱郁性羨慕,指的是不因為對方享有了自己沒有的而怨恨他,怨恨的是得不到類似東西的自己。?(2)羨慕者的思想是,「哎,這樣的好事永遠輪不到我!」
(3)相關的行為是:退縮,努力不去想這件事;
敵對性羨慕:
(1)定義:因為對方的優勢產生了敵意,或長或短的時間內仇視對方,或準備採取敵對行為。
(2)思想:他居然比我早升職!這個無能的傢伙,我受不了了!
(3)行動:說同事壞話;準備在背後做手腳,讓他吃吃苦頭;
敬仰性/好勝性羨慕:
(1)定義:敬仰性羨慕帶有一定的痛苦成分,但它以一種單純的好勝心,促使羨慕著達到同樣的水準。
(2)思想:他升職再正常不過了,他工作那麼努力!?(3)行為:祝賀他;自己付出雙倍的努力以求獲得同樣的成功;
羨慕的機制:
(1)首先,它將自己與他人的狀態進行比較,使我們深覺自己至少在某一方面不如對方,並且這種低人一等的情形在短時間內無法改變。這是「羨慕者無能為力的痛苦」。一旦我們發現自己的個人劣勢,許多思想和情緒都可能浮現出來,包括悲傷、憤怒、好勝之心等。
(2)當我們發現自己低人一等的方面,恰恰是我們極為看重的方面時,我們的羨慕反應會特彆強烈。這些方面通常對我們尤為重要,在我們眼中代表著自己的形象,因此屬於我們自尊的一部分。
(3)生活經驗和心理學研究都表明,我們更傾向於羨慕與自己關係親近的人(如兄弟姐妹、朋友、同事、鄰居)。
這一現象有2個原因:
首先,這種親近的關係使我們更易比較他們和我們各自的優勢、長處;
其次,由於我們屬於同一個圈子,我們一般對個人的價值和地位有著同樣的評估標準。彼此之間在和諧方面的差別會很快影響到自尊。(P96)
羨慕情緒最惱人的一面——在兄弟姐妹、朋友、夫妻,甚至我們與父母之間,它都會滲入到這些最親密的關係的中心,製造裂痕。
羨慕的起源
勒內·吉拉爾在(Rene Girard)著作《暴力與神聖》中,將羨慕定義為「敬仰與模仿的結果」。我們仰視的人想要什麼,我們也想要什麼,這種就是模仿性的欲求。隨後,暴力便會產生,因為想要同一件東西的人有許多。這時便需要制定規則,控制暴力。
當然也有不帶模仿性慾求的羨慕。比如,粉絲對偶像的仰慕;以及對看不起的人的羨慕。(P108)
羨慕的積極作用
羨慕並不是基本情緒的一種,因為它並不存在代表性的面部表情。這無疑是因為,在人類進化的過程中,表達自己的羨慕情緒從來都沒有正面的效果。但它和其他情緒一樣,是不可或缺的,並且也是人類祖先留下來的。
其積極作用在於:
(1)羨慕刺激人們想要享有最成功的人已經擁有的地位和好處。這種渴望會增加人們繁衍後代的成功幾率:男人會有更多的食物和伴侶,女人則會找到地位更高的出色伴侶,以求受到保護。
(2)小小的羨慕也會使不少人免於一死。好勝性羨慕在群體生活中比攻擊性羨慕更有益處。攻擊性羨慕會讓群體喪失成年男性獵手。
(3)在職場上,羨慕是業績的重要動力之一。銷售人員定期公布業績,每一位銷售力圖超過他人或者保住第一的位置,就會更加努力,創造成績。(一個有關羨慕的經典職場里子,每當一個女性升職的時候,其他人就會說她是「睡上來的」。)
(4)所以,好勝性羨慕和敬仰性羨慕都不是惡性情緒。相反,它會如針一樣刺激著我們超越自己,在某些時候成為我們的積極幫助。若我們原本就以努力和積極為先,那麼,它將不僅使我們自身得以提升,也會在我們尊重規則的前提下造福整個社會。(P112)
羨慕的消極作用:
(1)抑鬱性羨慕使我們備受痛苦,以至於完全失去自主。
(2)敵對性羨慕,如果不加以控制,很可能演變成巨大的心靈折磨。除此之外,它還會長久地危害你與親近的人之間的關係,包括家人、朋友和同事。
迴避羨慕情緒時的心理防禦機制及其原因:
面對羨慕,人們常常通過心理防禦機制來應對。其一是壓抑,將羨慕情緒從意識中驅趕出去;第二種是反作用,裝出仰慕和熱情的樣子,與他內心無意識的惡意正相反。
為什麼人們要大費周章地運用這些防禦機制呢?直接承認自己的羨慕情緒,不是高效得多?那是因為:?(1)羨慕的情緒提醒我們,自己正處於弱勢,二這種損害自尊的行為是我們很難接受的。
(2)同時,因為羨慕是一種引起羞愧感的情緒,只有「失敗者」、「性格尖刻的人」才會有。感到羨慕,就會有損自愛。
羨慕情緒的正確處理方法:
(1)承認自己的羨慕之心;
請承認羨慕和其他情緒一樣,是正常的、自然的,並請承認受羨慕之心煎熬是人生中難免的事。不要因為感到羨慕就有負罪感和羞恥感,也不要忘記,羨慕有著它可貴的形式——好勝性羨慕,並且它一定幫助過你走向成功,所以也請你接受羨慕的另兩個沒有那麼積極的形式:敵對性羨慕和抑鬱性羨慕。(P114)
(2)以積極的方式表達羨慕,或守口如瓶;
積極地表達羨慕情緒,儘可能用幽默的方式表達它。比如以下例句:
「這艘船(升職、房子)真是太棒了,肯定會讓好多人羨慕,比如我。」
「這事兒發生在你身上真是值得高興!不過如果發生在我身上就更好啦!」
「你可別天天這樣好消息纏身,否則我可當不了你的朋友啦!」
(3)審視你的自卑想法;
羨慕對我們的折磨常常會在我們意識到自己低人一等時(至少是暫時的)突然襲來,而當這樣的痛苦「喚醒」了我們自我貶低的思想後,羨慕情緒會變得特彆強烈。事實上,這些思想一直在沉睡,卻隨時可能蘇醒;一旦我們在觸及某些方面時遇到了挫折,它們就會立刻抬起頭來。
這種痛苦會很快轉化成敵對反應:我們會怨恨那個將我們置於如此難堪境地的人,同時,敵對反應也被我們用來「麻痹」自卑的感受。
所以,無論羨慕情緒出現在怎樣的情境里,請找出並分析那些貶低自己的想法,它們一般都與你的記憶有關。請不要再用攻擊性的反應掩飾這些想法了!
(4)弱化他人的優勢;
縱然對方在某方面具有客觀優越性,其背後最核心的問題是他幸福與否。有了你主義到的那個優越性,他是否就比你幸福了呢?
以帆船為例,帆船愛好者中流行這樣一句俗話:「一艘船的主人最美好的日子一共兩天,買船那天和賣船那天。」
幸福感往往隨著某事變為常態後客觀條件限制而減弱。所以,你的朋友一定不如你想像的那樣,因為某些超越你的優勢而格外幸福。正如拉羅什富科(La Rochefoucauld)所說:「他若是去了這個,將是一種多麼殘忍的剝奪,但現在擁有著它的快樂卻早已消逝了。」
如果你懷疑這點的話,想一想你身上惹人羨慕的優勢吧,它是否讓你每天一起床就高興得不得了?
「習慣」有著極大的削弱作用。每個人都會在自己所處的位置上創造出自己對幸福與不幸的理解,幾各自都可以對期待獲得的東西感到欣喜,可以是30米的遊艇,也可能是一塊帆板;對可能失去的東西感到痛心,可能是一個工業帝國,也可能是花園裡的小小棚屋。當然,到了某個疲睏程度(尤其是在相對富裕的社會),幸福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快刀何註:回顧自己人生中最快樂的時候,是大學剛畢業,能夠賺到一個月6000塊錢的時候;那時候,老何下班之後,扛著充氣皮划艇去頤和園南門昆玉河划船,滑到晚上十點,到玉淵潭中央電視塔下,再收船,放氣,吃肯德基,坐公交車回來。馬雲說他最快樂的時候,是每個月賺60塊錢當英語老師的時候。有可能這是一種共同的體驗,當你擁有的越來越多的時候,你已經習慣於擁有,這些擁有對你不再有任何感覺;但是,你為了保持、擴大已經擁有的東西,甚至是為了你身邊的人的期待,就要不停地去做那些其實你已經不再有感覺的事情。相比起在昆玉河划船的夜晚,在三亞海棠灣的夜晚又有什麼呢?
但是反過來,又必須看到,保持昆玉河狀態,需要強大的內心和運氣;內心是指,環境其實一直在變,你的小社交環境一直是昆玉河還好,別人走遠了,你還在河裡,羨慕就會來折磨你了。)
?(5)審視你可能存在的優越思想;
(6)不要挑起他人的羨慕;
(7)為更公正的世界貢獻力量。
羨慕情緒的錯誤應對方法:
(1)掩飾羨慕情緒;
(2)以敵對的方式表達羨慕;
(3)怪罪、貶低自己,或攻擊對方;
(4)高估他人的幸福;
(5)長期心懷怨怒;
(6)任由自己周圍的人被怨怒吞噬;
(7)炫耀自己的優越性,或顯得過於欣喜。
####
讀了有關喜悅和幸福的章節後,你將明白,唯一一個真正值得人羨慕的優勢,就是創造幸福的天賦個性。不過,這種被羨慕的情況是最少見的。(P119)?
****用寫日記的方式來釋放情緒能量****
我最常感受到、並遭受其折磨的情緒,是「羨慕」。書中說到:在所有的情緒中,羨慕情緒是當事人最難成人、最「深」的情緒,而它也常常被看作所有情緒里最讓人難以啟齒、最使人痛苦的一種。
而承認自己的情緒,意味著要關注自己內在的反應,尤其是要接受這樣的事實——面對一些難以言說的情緒反應,我們是可能被它們「俘虜」的。接下來,我們的責任就是承認這些情緒,並很好地管理它們。(P424)
####
推薦閱讀:
※快刀何:為學大病在好名,心有主宰不奔忙(筆記431)
※快刀何:農夫山泉問鼎瓶裝水三大戰役的首度定位公關解析(筆記440)
※快刀何:里斯先生談如何用公關打造新品牌(筆記386)
※快刀何:跟著里斯先生談酒類品牌的定位及公關(筆記392)
TAG:公關營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