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責任有擔當,格力電器肩負起中國智能製造的歷史使命

在11月15日舉辦第三屆中國製造高峰論壇上,筆者再次被格力智能裝備公司帶來的「中國第一支工業機器人樂隊」實力圈粉。在這支酷酷的樂隊中,小女孩和格力工業機器人樂隊共同演繹了一曲《歌唱祖國》,其中電子鋼琴和鋼片琴的演奏者為格力水平多關節機器人GRS405,架子鼓手由格力水平多關節機器人GRS401擔任,吉他手、貝斯手均為格力工業機器人GR606。

令筆者感到驕傲和自豪的不僅是人與機器現場的默契配合,更是格力電器多年來深耕智能裝備領域的堅忍和毅力。在推動中國製造轉型升級的過程中,以格力為代表的中國製造企業有責任、有擔當且充滿自主創新的精神,讓筆者看到了「中國智造」的力量和希望。

中國製造需要責任和擔當

早在2015年舉辦的中國製造業高峰論壇暨「中國品牌在行動」新聞發布會上,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董明珠的一席話就給筆者留下深刻印象,她認為,對於中國製造業企業而言,比賺錢盈利更重要的是企業家的責任和擔當,中國製造業真正的價值是通過我們的創造改變別人,除格力外,我們還要創造出無數個品牌,一起走向世界。

單是這份帶領中國製造業一起走向世界的豪情,就已令人欽佩。那麼創造更多品牌,助力中國製造業走向世界的路徑在哪裡?格力電器目光鎖定在智能裝備領域。尤其是數控機床和機器人,它們意味著智能製造的前端,不僅是空調行業的基礎,更是中國製造業、所有製造業的基礎。相關數據顯示,製造業轉型升級的浪潮為智能裝備產業帶來嶄新的發展機遇,但是令董明珠真正下決心進入智能裝備產業的初衷並不是看到火熱的市場前景,而是肩負中國製造業崛起的重任。

以注塑機械手為例,2010年從日本購買時每台需要25萬元,後續開放埠的話每個埠還需額外支付2萬元。為此,格力花了2年的時間自主研製成功,使業內購買價格降至3~10萬元。對此,董明珠是這樣說的:「雖然中國高精密數控機床的核心技術都掌握在海外,但是我們一定要爭一口氣,一定讓中國數控機床至少有一部分核心技術掌握在我們中國人手裡。」

正是基於這樣的情懷和中國當自強的責任感,令格力電器在智能裝備領域取得突飛猛進的進展。格力電器公布的2017年中報顯示,2017年上半年格力電器智能裝備業務實現營收9.62億元,同比增長27倍;累計產出自動化裝備5500餘套,累計產值超過20億元。

自主創新助力中國智造走向世界

投入重金搞研發,從零開始,註定是一條披荊斬棘的艱辛之路。在董明珠看來,中國製造業的責任就是要勇於打破舊觀念,不要再做跟隨者和模仿者,而是要真正走自主研發之路,這才是對「中國製造2025」的責任和貢獻。

2017年是格力深入智能裝備領域的第五年,格力智能裝備領域現已形成機器人和機器人應用兩大板塊,產品涵蓋車用尿素機、數控機床、伺服機械手以及為客戶定製類的非標產品等10多個領域、超過百種規格。在本次論壇開場的工業機器人樂隊中,吉他和貝斯手GR606是一款多用途的通用型工業機器人,定位精度高達0.05mm,可廣泛應用於電子工業如機器人裝配、焊接、搬運、上下料及機器人教學等領域;琴鍵手GRS405和架子鼓手GRS401水平多關節機器人同樣具備運動速度快、重複定位精度高的優勢,可應用於3C行業零部件裝配、塗膠、搬運、分揀等領域。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所長馬俊此前曾去格力電器調研,親眼所見格力在自主製造電器產品核心部件同時,還延伸到高端機床、機器人等智能裝備,領略到「掌握核心科技」的真正含義,他認為,格力電器不僅在傳統的工業技術上保持領先地位,而且還大量的應用信息技術。

對比美國、德國目前發展智能製造的關鍵技術和路徑時,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柳百成為中國製造業今後的發展提出中肯的建議。他認為,在實施《中國製造2025》的過程中,智能製造是主攻方向,數字化設計與製造是智能製造過程關鍵基礎技術,建模與模擬是數字化設計與製造的科學基礎。雖然我國在智能製造的關鍵基礎技術領域已經具有較好的研發基礎,但是從大企業到中小型企業,距離全面發展智能製造的目標仍任重而道遠。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科技創新無止境,在自主研發這條路上,對於中國高端製造業而言比拼的是耐力、更是企業家高瞻遠矚的格局。在中國智能製造的新時代,離不開董明珠這樣的企業家,更離不開中國製造業集體的力量,筆者希望在積極推動產業結構向中高端邁進、強化製造業創新、重塑製造業競爭新優勢的契機下,能夠湧現出越來越多將民族復興和國家強盛的重任扛在肩上的製造業優秀企業,合力增強中國製造的力量,推動中國製造早日邁向中國創造。

推薦閱讀:

機器人行業的「眾泰」
執行元件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機器人系統中的應用(一)
【對比分析】佛山與蘇州的工業機器人培訓孰優孰劣?
30G機器人培訓全套資料!(300個PPT+400個視頻教程)
機器人協同控制1

TAG:工業機器人 | 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 董明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