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說:如果能重來,我要選李白

「杜甫說:如果能重來,我要選李白」

文| 烈酒封侯

圖| 來自網路

1

五六年前,杜甫突然間變得非常火了,變得非常忙,網友各顯神通,「杜甫很忙」在各個社交圈掀起一陣流行風,他被改的惡搞圖至今仍在瀰漫。

比如:

又比如:

又比如:

總歸杜甫是這樣的:

但是歷史上,真正的杜甫並不是這麼瀟洒的,杜甫他既不瀟洒,而且也不帥,有時候寫的詩還讓人憂心忡忡的。相比而言,李白,卻要瀟洒的更讓人無比欣賞,因為他不但帥,瀟洒起來簡直讓人是心生豪邁。

就連杜甫本人都愛上了李白,這可不是胡說八道,是有正兒八經的詩為證的(見於知.乎)

杜甫的詩:

《贈李白》翻譯過來《李白哥我想你啦》

《昔游》翻譯過來《那一夜,我和李白哥》

《冬日有懷李白》翻譯過來《冬天想李白》

《春日憶李白》翻譯過來《春天又想李白哥》

《不見》翻譯過來《好久不見了,李白哥》

《贈李白二》翻譯過來《李白我真的又想你啦》

《夢李白二首》翻譯過來《昨天晚上夢到了李白哥》

《遣懷》翻譯過來《我想起了和李白哥在一起的日子》

《天末懷李白》翻譯過來《在天的盡頭,思念李白哥》

《寄李十二白二十韻》翻譯過來《一首二十韻的詩送給李白哥》

《與李十二白同尋范十隱居》翻譯過來《和李白哥一起去找老范玩耍》

《蘇端薛復筵簡薛華醉歌》翻譯過來《蘇請我喝酒喝醉了我又想起了李白哥》

《飲中八仙歌》翻譯過來《能喝酒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可能是又想李白哥了》

《送孔巢父謝病歸游江東兼呈李白》翻譯過來《我寫了一首詩送給孔巢老爸我又想起了李白哥哥》

由此可見,在歷史上,杜甫和李白的關係,還是非同一般的好,譽為「詩仙」的李白,與杜甫並稱為「李杜」,他們倆可能是歷史上最著名的CP之一。烈酒封侯本期的文章,便來聊一聊李白,這位最具有浪漫主義風格的詩人。

2

李白,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非常喜歡交朋友,他是唐朝的詩人,酒仙,道士,隱士,背包客,劍士,公務員,軍師,嫖客等集多重身份於一身的一個人。他的人生大致可以分為五部分,川蜀青少年——中年游仕生涯——長安應召生涯——隱仕遊歷生涯——晚年報國流放生涯。

公元701年,李白出生了,但是的出生地至今還沒有定論,一說是在唐劍南道綿州昌隆青蓮鄉,也就是現在的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鄉,另一說是在中亞西域的碎葉城,也就是今天的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以東的托克馬克市附近,而後四五歲的時候隨父遷到四川 。他的祖籍是現在的甘肅天水。

家世家族等一些背景資料現在歷史界了解的也是有點模糊。但是據《新唐書》的記載,李白是興聖皇帝李暠的九世孫,李暠又自稱是西漢將領李廣十六世孫,要是這個說法靠譜的話,那麼李白就是大將李廣的後代,按照排資論輩李白與李唐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輩族弟。也有一些說法,說李白其祖乃是李建成或李元吉,當然,這種說法還是很勉強的。據《舊唐書》記載,李白之父名叫李客,為任城尉,至於李白的真實家世,現在還沒有一個定論。不管怎麼說,李白是李客第12個兒子,這個應該是沒錯的。

李白五歲的時候,開始讀書,他自己曾在53歲的時候作詩《上安州裴長史書》,詩中說自己「五歲誦六甲」六甲,也就是當時的小學識字課本。所以說在李白的內心裡,自己是五歲開始接受啟蒙教育的。

小時候的李白,有這麼一個典故,你一定知道,便是鐵杵成針,出自於鄭之珍《目連救母·四·劉氏齋尼》:「好似鐵杵磨針,心堅杵有成針日。」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磨針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傳李白讀書未成,棄去。過小溪,道逢老嫗磨杵。白問其故,曰:「欲作針。」白笑其出。老嫗曰:「功到自然成耳。」李白大為感動,遂還讀卒業,卒成名士。

小時候的李白,少年求學,長期讀書沒有成果,便棄書而去,打算放棄。

渡過了小溪,看見河邊有一位老婆婆,在石頭上磨一根很粗的鐵棍。

李白好奇的問:「老婆婆,您磨鐵棍做什麼呀?」

老婆婆說:「我要把它磨成繡花的針。」

李白吃驚的說:「哎呀!即便是一般的鐵棍,也難以磨成那麼細的繡花針,就算是像我這樣的年輕人,磨一輩子也未必能把這根鐵棍磨成細細的繡花針啊!」

老婆婆笑呵呵的說道:「哈哈哈,小朋友你有所不知,功到自然成耳,只要我還活著一天,就會堅持不懈一天,把自己這根鐵棍磨的比昨天更細那麼一點,最後自然就磨成繡花針了嘛。」

李白聽後很有感觸,想到自身的缺陷其實是可以用持之以恆的刻苦來彌補的,如此一把年紀的老人都能有信心去做看起來希望渺茫的事情,我怎麼可以因一時的挫折就隨便半途而廢,放棄所追求的理想呢,於是馬上返身回到學院繼續讀書。

一年之後,李白再次下山,找到那位老婆婆,在感謝對自己指點的同時,也看到那根鐵棍真的細了很多。

若干年後,李白終不負天賦才華,卒成名士。寫下大量流芳千古的不朽詩篇。當然,這是後話。

李白十五歲的時候,已經有了不少的詩賦,寫出來的詩作已經顯示出了他在文學領域的天賦,得到一些社會名流的推崇與獎掖,當時的李白,也開始從事社會幹謁活動。

干謁,也就是為某種目的而求見某人,類似於現代的自薦信。當時的一些文人為了求得進身的機會,往往十分含蓄地寫一些干謁詩,曲折地表露自己的心跡。

這時候,李白逐漸的接觸了一些道家思想,閑暇時間練練寶劍,劍術據說還挺不錯,喜歡當俠士。李白還殺過人,李白於開元中所作《贈從弟襄陽少府皓》詩云:「……結髮未識事,所交盡豪雄。卻秦不受賞,擊晉寧為功?」,還有「託身白刃里,殺人紅塵中」兩句。李白的朋友魏顥也曾說李白「少任俠,手刃數人」。就是說,無論是李白本人的自述,還是他生前好友的記載,李白都是殺過人的,而且所殺不止一人。李白參加過武鬥,干過群架,殺過人,看來他的青少年,也是當個混子的。其劍術之高卻僅位於裴旻之下,居唐朝第二。

李白的詩,裴旻的劍術,張旭的草書,合稱唐代三絕。

很久以後,他和朋友敘舊,還曾興緻勃勃地回憶說,自己當年殺出五陵惡少重圍的往事。見於《敘舊贈江陽宰陸調》

等到他18歲的時候,便開始了假裝隱居的生活,當時他隱居在戴天大匡山讀書,他從趙蕤學。趙蕤是個以「王霸之道見行於世」的學者。隱居期間的他,還經常喜歡遊山玩水,往來於旁郡,先後出遊江油、劍閣、梓州等地,這些經歷,讓他對於自然山水,有了一種特殊的情懷。這也說明,當時的李白,家境富裕,要麼怎麼能有那麼多閑錢到處玩耍。

後來的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廬山謠》),把美好的大自然作為理想的寄託、自由的化身來歌頌。他筆下的峨嵋、華山、廬山、泰山、黃山等,巍峨雄奇,吐納風雲,匯瀉川流;他筆下的奔騰黃河、滔滔長江,蕩滌萬物,席捲一切,表現了詩人桀傲不馴的性格和衝決羈絆的強烈願望。

在出川之前,李白的性格、才能、興趣的多樣性,已經逐漸成型,少年的經歷,便與其他文人不同一般。

3

中年游仕生涯

終於在二十四五歲的時候,李白「仗劍去國,辭親遠遊」,離開故鄉而踏上遠遊的征途,開始了他一生的不羈生活。李白先是從峨嵋山沿平羌江南下,到荊門、游洞庭,接著又到了金陵、廣陵和會稽等地。

這一階段,大概是李白在二十四五歲到四十二歲之間,是李白漫遊的經歷,他的遊玩可不是說報個旅行團,到處吃吃喝喝看看玩玩,而是有目的的,他一路玩,一路還要交朋友,這些朋友當中,除了一些文人,更多的還是做官的人。

李白在出蜀之初,便曾做過一首詩《上李邕》

李 邕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

世人見我恆殊調,聞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李白直言不諱的表達著自己的理想,非常的自信、自負、不畏流俗。年輕的李白,敢於向大人物挑戰,滿是初出犢兒不怕虎的銳氣。李白以不世之才自居,以「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的功業自許,一生矢志不渝地追求實現「談笑安黎元」、「終與安社稷」的理想。他以大鵬、天馬、雄劍自比。他希望能像姜尚輔佐明君,像諸葛亮興復漢室。《梁甫吟》、《讀諸葛武侯傳抒懷》、《永王東巡歌》、《行路難》(其二)都反映了他的這類思想。

為什麼叫游仕呢?李白內心深處,深藏的抱負與理想,但是他啊,不屑於通過科舉走上仕途,所以經常進行干謁活動,所以寫詩,就是他的工作,可以說是他的生存方式,他以詩歌的形式,來求仕,到了一個地方,他想做官,他就寫詩,寫給當地的大官,所以很多的詩裡面,有名有姓的有很多,一些官員看了這些詩句,賞識了,就給他做一做官做一些事情。當然,完全抒發自己感情的詩,也有很多,畢竟李白的一生,寫了上千首的詩詞文章。

726年,那一年李白二十六歲。春往揚州。冬離揚州北游汝州,後來又到了安陸,途經陳州時與李邕相識,後又結識孟浩然。

這一年,李白寫下了《靜夜思》,它幾乎是全世界華人耳熟能詳的一首名篇。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沒有奇特新穎的想像,也沒有精工華美的辭藻,李白只是用敘述的語氣,將自己遠客思鄉之情表達出來,然而它卻意味深長,耐人尋繹,千百年來,如此廣泛地吸引著讀者。

李白青年時代,想要一步登天, 通過科舉來報效祖國太慢了。他很驕傲,要麼自己不被重用,要麼就是要成為決策級別的人物,輔佐國君成大材,不想從科員做起的他,繼續著自己的遊歷生涯。

時而出世求天下,時而隱居念蒼生,隱而不絕俗,李白的這段人生,去過太多太多的地方了,他去過了湖南、江蘇、江西、山東、湖北、河南、浙江、安徽、山西、陝西等等之地,真可謂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這些地方中,有兩個是李白的據點,第一個是安陸,另外一個是在山東兗州一帶,相當於是定居了。

在安陸的時候,李白娶了自己的第一個妻子,許氏,前朝宰相許圉師的孫女。那一年,李白27歲。李白在襄陽經過朋友孟浩然的撮合之下,娶了這位前朝宰相許圉師的孫女,其實也談不上娶,李白就是當了個倒插門女婿。由於在婚後長達十年的時間裡,李白經常生活在他老丈人家裡,有種寄人籬下的滋味使他非常的鬱悶。不過他還是抱著很負責的心態去對待的,婚後得育一男一女,婚姻生活還是十分和諧的。後來妻子先他而去,於738年去世。

那時候的唐朝,空前盛世,729年的八月五日,皇帝唐玄宗為自己四十歲生日舉行盛大的慶賀活動,並以每年八月五日為千秋節。詔令天下諸州宴樂,休假三日。以宇文融管理全國財賦,強制稅法,廣為聚斂,供朝廷奢侈之用。那一年李白二十九歲。依舊在安陸。

第二年,也就是李白三十歲的時候,曾多次謁見本州裴長史,但是因為遭人讒謗,上書自白終為所拒,被拒之門外。

31歲的李白,第一次來到長安, 李白初入長安為期約三年。他隱居在終南山,廣為交遊,希望得到王公大人的薦引,干謁宰相張說,並結識了他的兒子張垍。也認識了寓居終南山玉真公主,這位是玄宗的御妹。李白又曾謁見其它王公大臣,可是均無結果。之後李白暮秋遊邢州,寒冬遊坊州。這一年,杜甫19歲,游于山西。

這時候的李白,已經是窮愁潦倒了,他過了一段自暴自棄的生活,經常與長安市井之徒交往,多次干謁無果之後,李白離開了長安,後來去過開封,去過宋城。到達篙山時,李白有了隱居之意。李白是多元的,既有儒家的出世思想,也有隱居深山的瀟洒念頭。時而出世求天下,時而隱居念蒼生,隱而不絕俗。

當時,全國戶數為七百八十六萬一千二百三十六,人口四千五百四十三萬一千二百六十五,為有史以來的最高記錄。

最終怏怏離去的李白。沿黃河東下,先後漫遊了江夏、洛陽、太原等地。二十四年,又舉家東遷,「學劍來山東」(《五月東魯行答汶上翁》)。他在寓居任城時,曾與孔巢父等人會於徂徠山酣飲縱酒,人稱「竹溪六逸」。後又漫遊河南、淮南及湘、鄂一帶,北登泰山,南至杭州、會稽等地。

所到之處,形諸吟詠,詩名遠播,震動朝野,最後連天子也被驚動了。

後來在李白三十九歲的時候,娶了人生的第二個妻子,劉氏,這一年,也就是在距第一次結婚12年、距第一任妻子去世一年之後。不過這次婚姻,李白不是那麼幸福,因為劉氏有些看不起李白,她覺得李白平日里只顧著詩詞歌賦,而不想著怎麼掙大錢,讓她有點失望,最後,李白憤而離開,不再回頭。李白一生有過四個妻子,另外兩個見附。

4

長安應召入朝

公元742年,盛唐天子李隆基改元,是為天寶元年。由於玉真公主的薦引,唐玄宗下詔征李白入京,並待以隆重的禮遇:「降輦步迎,如見綺皓;以七寶床賜食,御手調羹以飯之。」

這時候的李白,已經42歲了,應召入京之時,頗為躊躇滿志。

《南陵別兒童入京》詩云:「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在李白的心中,自己將會大展宏圖,有心作一番事業,以此來報答玄宗的知遇之恩。

當時的唐玄宗,問到李白一些當世事務,李白多年遊歷,憑半生飽學及長期對社會的觀察,面對皇帝的問話,胸有成竹,對答如流。

玄宗大為讚賞,隨即令李白供奉翰林,就這樣,李白來到了皇帝身邊,職務是給皇上寫詩文娛樂,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請或者是郊遊,一定要讓李白侍從左右,利用他敏捷的詩才,賦詩紀實。當時玄宗的想法,可能是非常欣賞李白的才華,也想要李白將盛唐的時代描述出來,用文字的形式流傳後世,向後人誇示。

李白受到了玄宗的如此寵信,同朝為官的同僚,不勝艷羨,所以,嫉恨之心應運而生。

天寶二年,李白四十三歲。詔翰林院。初春,玄宗於宮中行樂,李白奉詔作《官中行樂詞》,賜宮錦袍。

暮春,興慶池牡丹盛開,玄宗與楊玉環同賞,李龜年看到皇帝與楊玉環興趣盎然地在賞花,便令他那班梨園弟子拿出樂器,準備奏樂起舞為皇上與貴妃助興,唐玄宗卻說到:「賞名花,對愛妃,哪能還老聽這些陳詞舊曲呢?」於是急召翰林學士李白進宮,李白進得宮來,略一思索,便有了主意,很快下筆如飛,一揮而就,在金花箋上寫了三首《清平調》詩送上。唐玄宗看了十分滿意,當即便令梨園弟子奏起絲竹,李龜年展喉而歌,楊貴妃拿著玻璃七寶杯,倒上西涼州進貢的葡萄美酒,邊飲酒邊賞歌,不覺喜上眉梢,唐玄宗一見愈發興起,忍不住也親自吹起玉笛來助興,每到一首曲終之際,都要延長樂曲,重複演奏,盡興方止。楊貴妃飲罷美酒,聽完妙曲,遂款款下拜,向唐玄宗深表謝意。

李白很快就遭到了宮廷權貴們的忌恨,他開始遭到讒毀。

「白璧竟何辜?青蠅遂成冤」《書情贈蔡舍人雄》

「君王雖愛蛾眉好,無奈宮中妒殺人」《玉壺吟》

這些詩句都是他當時險惡處境的寫照。

這時候的李白,對御用文人的生活也逐漸的厭倦,始縱酒以自昏穢。與賀知章等人結「酒中人仙」之游,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這時候,兩位聲名煊赫、風格迥異的人物相遇於大唐首都長安宮苑。一個是權重四海的 冠軍大將軍渤海郡開國公內侍監首領高力士,一個是落筆搖五嶽、嘯傲凌王侯,獨領風騷的天才詩人李白。有一次,白酒醉應唐皇召集前去皇宮為 楊玉環作詩。因衣著破爛,唐皇賜李白衣物。李白因醉酒無法更換,便喚高力士為其脫靴。高力士自視尊貴但因唐皇在前,遂應之。此後懷恨在心,宮中人也恨之,讒謗於玄宗,最終玄宗逐漸的疏遠了李白。

野史上說,李白寫《清平樂》的時候,是由楊貴妃磨墨、高力士捧靴。在此前的宴會上,還蒙貴妃用自己的勺子喂他湯喝。

天寶三載春,李白被放還鄉。這一次他在朝中任職的時間只有一年多,但卻使詩人對社會的認識發生了深刻變化。

5

隱仕遊歷生涯

離開長安的李白,李白到了東都洛陽。

在這裡,他遇到了蹭蹬的杜甫。

於是乎,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兩位詩人,見面了。

此時,李白名揚全國,此時,杜甫風華正茂,卻困守洛城。

李白比杜甫年大11歲,但他並沒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

「性豪也嗜酒」、「結交皆老蒼」的杜甫,也沒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頭稱頌。

兩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在洛陽時,他們約好下次在梁宋會面,訪道求仙。

這一年秋天,兩人如約到了梁宋。兩人在此抒懷遣興,借古評今。

他們還在這裡遇到了詩人高適,高適此時也還沒有祿位。

然而,三人各有大志,理想相同。三人暢遊甚歡,評文論詩,縱談天下大勢,都為國家的隱患而擔憂。這時的李杜都值壯年,此次兩人在創作上的切磋對他們今後產生了積極影響。

這年的秋冬之際,李白杜甫再一次分手。李白到齊州紫極宮請道士高天師如貴授道籙,從此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儀式,成為了一名道士。其後李白又赴德州安陵縣,遇見這一帶善寫符籙的蓋還,為他造了真籙。此次的求仙訪道,李白得到了完滿的結果。

公元745年秋天,,這一年,李白四十五歲,李白與杜甫在東魯第三次會見。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兩人兩次相約,三次會見,知交之情不斷加深。他們一道尋訪隱士高人,也偕同去齊州拜訪過當時馳名天下的文章家、書法家李邕。就在這年冬天,李杜兩人分手。

隨著天寶年間政治形勢的每況愈下,這時候的李白,對國事的傾危深感憂慮和不安。

他在《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遠別離》等詩中,都有自己對局勢的看法,對李林甫、楊國忠等人的擅權和誅殺異己表達了自己的憤懣之情,對險惡的政局發出悲愴的吶喊。

李白四處浪遊,飄泊在梁園、魯郡和金陵一帶,還到過幽薊等地。一路走,一路寫,寫出了很多的優秀詩篇。

行路難·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呂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對未來的信心,但當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現實中來的時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艱難。離筵上瞻望前程,只覺前路崎嶇,歧途甚多,不知道他要走的路,究竟在哪裡。這是感情在尖銳複雜的矛盾中再一次迴旋。但是倔強而又自信的李白,決不願在離筵上表現自己的氣餒。他那種積極用世的強烈要求,終於使他再次擺脫了歧路彷徨的苦悶,唱出了充滿信心與展望的強音:「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他相信儘管前路障礙重重,但仍將會有一天要像南朝宋時宗愨(que)所說的那樣,乘長風破萬里浪,掛上雲帆,橫渡滄海,到達理想的彼岸。

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此時距李白被唐玄宗「賜金放還」已有8年之久。這一時期,李白多次與友人岑勛(岑夫子)應邀到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丹丘生)的潁陽山居為客,三人登高飲宴,借酒放歌。詩人在朝廷上被排擠,受打擊,理想不能實現,常常借飲酒來發泄胸中的鬱積。

人生快事莫若置酒會友,李白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際,於是滿腔不合時宜借酒興詩情,以抒發滿腔不平之氣。

6

安史入幕 溘然病逝

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爆發,李白這一年五十五歲,與妻子宗氏一道南奔避難。春在當塗。旋聞洛陽失陷,中原橫潰,乃自當塗返宣城,避難刻中。至漂陽,與張旭相遇。夏至越中。聞郭子儀、李光弼在河北大勝,又返金陵。秋,聞玄宗奔蜀,遂沿長江西上,入廬山屏風疊隱居。

756年,正月,安祿山在洛陽自稱大燕皇帝。五月,郭子儀、李光弼大破史思明,收復河北十餘郡。六月,安祿山率部攻破潼關,生擒哥舒翰。

757年,李白五十七歲。當時玄宗之子永王璘率師由江陵東下,「辟書三至」(《與賈少公書》),以復興大業的名義恭請李白參與其戎幕,李白遂滿懷熱忱毅然從戎。不料肅宗李亨和永王璘之間又禍起蕭牆,李璘軍敗被殺。李白也因此在潯陽獲罪下獄。

後來李白被宋若思、崔渙營救。成為宋若思的幕僚後,為宋寫過一些文表,並跟隨他到了武昌。李白在宋若思幕下很受重視,並以宋的名義再次向朝廷推薦,希望再度能得到朝廷的任用。

但是,李白,最終以參加永王東巡而被判罪長流夜郎,也就是今天的貴州桐梓。

這一年杜甫四十六歲,李白五十七歲。

在當時,杜甫以為李白正陷於非常危險的處境之中,誤信了流言寫詩寄託沉痛的哀思。

「世人皆欲殺」杜甫《不見》。

李白溯江西上,到了巫山的時候,遇到了皇帝的大赦放還。

這時候的李白,已年近六十,但是他仍壯心未已。

又兩年,61歲的李白,又一次踏上征途,準備參加李光弼的平叛軍隊,途中因病折回。

762年,李白死了,結束了他富有傳奇色彩的一生。

附:

1、生死考證,關於李白的出生地,唐人所撰李白身世資料,最可信者,除魏顥、李陽冰分別為李白編集所寫的序文外,再就是劉全白、范傳正於李白身後為他寫的碣記和碑序。「白本家隴西,乃放形,因家於綿。身既生蜀,則江山英秀。」(魏顥《李翰林集序》);「神龍之始逃歸於蜀,復指李樹而生伯陽;驚姜之夕長庚入夢,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李陽冰《草堂集序》);「君名白,廣漢人。」(劉全白《唐故翰林李君碣記》);「神龍之初,潛還廣漢。...公之生也,先府君指天枝以複姓,先祖母夢長庚而告祥。」(范傳正《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並序》)。魏稱綿,李稱蜀,劉、范稱廣漢。實則地點相同而有詳略之別,魏、李、范三人均指明李白生於蜀中,為蜀中綿州(漢稱廣漢)人。20世紀70年代,郭沫若提出「碎葉」說。20世紀90年代以後,隨著李白研究的深入,學術界普遍採納李白生於綿州昌隆縣青蓮鄉(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鎮)的說法。

安史之亂髮生的第三年(756年),他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永王與肅宗爭奪帝位的鬥爭兵敗之後,李白受牽連,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途中遇赦寫下《早發白帝城》。晚年投奔族叔當塗縣令李陽冰,不久即病逝,也有說是:「醉致疾亡」,就是喝酒引發疾病而死(見皮日休《李翰林詩》)。也有說是單純的喝酒猝死(見《舊唐書》)。也有說是醉酒入江中捉月溺死,這種說法古已有之且廣為流傳。

2、身世之謎,關於詩仙李太白的家世和身世,唐代當時就諱莫如深,特別是對其祖父、曾祖父,史料無一記載。李白自己很少談及家世,偶有所及,也往往只提遠祖,諱言近親,閃爍其辭,故布疑陣。儘管如此,還是有人從歷史的塵幕中看出了蛛絲馬跡。最早提到此事的是唐梓州刺史於邵,他最早在李白故里立碑紀念,明末曹學全《蜀中名勝記》載有碑文內容:「白本宗室子,其先避地客蜀,居蜀之彰明,太白生焉」。接著提到此事的乃宋人杜田。

延至當代,才有《中國青年報》1985年7月28日所載兼葭《李白身世之謎》,轉述台灣學者羅香林認為:李白乃李建成之後。韓維祿1988年撰文《李白「五世為庶」當為李建成玄孫解》論證李白乃唐宗室,李建成玄孫。持同樣觀點的徐本立1990年發表《李白為李淵五世孫考》亦認為李白應為涼武昭王十二世孫、太祖李虎七世孫、高祖李淵五世孫、太子建成玄孫。而朱秋德的《論李白的宗室情結及對其人生諸要素的影響》(《絲路學刊》1997年第4期),更對李白的身世及人生諸要素作出一番綜合考察和評價,以期接近歷史本來面目。

李白的研究者們主要引據的是李陽冰《草堂集序》和范傳正《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並序》。李陽冰《草堂集序》作於李白同時,其中的身世內容當出自李白口授,范傳正作《序》時有李白孫女陪范主持其祖父遷墓之事。

朱秋德在他的文章中說:「李白作為淪落民間的宗室之子的人生悲劇是命定的,是誰也無法解救的。祖先的血脈周流其身使他渴望有所作為,但祖先蒙受的罪孽又使他不敢有所作為;建功立業而又害怕暴露身世使他的精神和行為在廟堂之高和江湖之遠間首鼠兩端。他的一生就是在這種矛盾中,在祖先留下的物質財富和精神枷鎖中度過的。他是戴著鐐銬跳舞的人,而這鐐銬世人看不見,只有他自己知道。」

3、祖籍迷霧,雖然90年代以後大多數學者認同李白出生地在四川江油,但是關於李白確切的出生地還是存在爭議,大致學者們認為主要有三個地方:分別是四川綿陽江油、隴西成紀、吉爾吉斯斯坦碎葉城。

4、李白的四個女人

原配:許氏,結髮妻子,唐高宗時宰相許圉師的孫女,與李白生一子一女。

繼室:宗氏,第二任妻子,唐高宗時宰相宗楚客的孫女。安史之亂爆發後,李白攜宗氏南下。後李白因李璘案下獄時,宗氏曾奔走營救。

劉氏,與李白同居,後分手。

某氏,東魯一婦人,與李白同居,生李頗黎。

7

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李白,無論是同代人,還是後人,對其評價都極高

杜甫:「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辛棄疾:「當年宮殿賦昭陽,豈信人間過夜郎。明月入江依舊好,青山埋骨至今香。不尋飯顆山頭伴,卻趁汨羅江上狂。定要騎鯨歸汗漫,故來濯足戲滄浪。」《憶李白》

杜甫:「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 自稱臣是酒中仙。」《飲中八仙歌》

魏顥:「白與古人爭長,三字九言,鬼出神入。」

蘇軾:「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瑋絕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詩人盡廢。然魏、晉以來,高風絕塵亦少衰矣。」《書黃子思詩集後》

呂居仁:「唐自李、杜之出,昆耀一世,後之言詩者,皆莫能及。」《江西宗派圖序》

龔自珍:「莊騷實二,不可以並,並之以為心,自白始;儒仙俠實三,不可以合,合之以為氣,又自白始也。」

酒入豪腸

七分釀成了月光

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

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本文首發於公號《烈酒封侯》

本文部分內容史料整理自

《新唐書·列傳·李白傳》

《舊唐書·列傳·李白傳》

《唐才子傳·李白》

《草堂集序》李陽冰

《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范傳正

《李翰林集序》魏顥

《唐故翰林學士李君墓碣記》劉全白

圖片來源於網路

— END —


推薦閱讀:

自豪!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到 "厲害了,我的國"
怎麼賞析李清照的《如夢令》?
今日,立春
有哪些古詩詞你初讀無感,多年後再讀才被擊中?
如何看待詩人元稹?

TAG:李白 | 杜甫 | 古詩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