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存在差異的根本原因
同樣的數字,為什麼西方人會寫成一豎,而我們卻要寫成一橫呢?
大多數國人在識字之初,可能都曾問過這個問題。但是,我們最後都沒能找到答案!或者說,我們根本就沒有花時間和精力去思考過這個問題。 很多問題在熟視無睹後,便不再是問題!艮人拿這樣的問題來問大家,大家一定會覺得艮人特無聊,是個白痴! 其實,艮人一直為生計而奔波,也沒空來考慮這類無聊的問題。之所以會認真地思考這一問題,完全是因為認識了公羊兄。 與公羊兄初相識,是在2001年的深秋。兩人一見如故,談了幾個通霄。期間,兄問艮人:「能否用兩個字概括中西文化的不同?」思考良久,艮人不能回答。兄最後告知:「此乃沈(致遠)先生初次見我時提出的問題,當時我答以合與分二字,沈先生十分滿意。」這些年來,艮人便經常思考這個問題,並得出一些粗淺的認識。當然了,這只是艮人的一己之見,並不是什麼標準答案。在此說出來,各位覺得有些在理的話,算是沒有浪費您的寶貴生命,艮人可以少些罪過。如果覺得艮人純粹是瞎扯蛋的話,也可以罵罵艮人,但不要去罵自己的祖宗。
關於中西文化的差異,公羊兄用「合」與「分」兩字來概括,應該說是非常準確的。
中華文化的特徵為「合」,即我們常說的「天人合一」。此處的「天」,實際上就是自然。雖然簡簡單單的四個字,卻是中華文化的根。首先,它將「人」與「天」並提而論,強調的是人的社會屬性,即人類最終從自然中獨立出來,創造了相對於自然而存在的人類社會。其次,將「人」與「天」歸結為「合一」,則是強調人的自然屬性和物質世界的統一性。人類首先是一種動物,和其他動物一樣,是客觀自然的組成部分。因此,「天人合一」這句話,並非僅僅只有「合」,實際上它還包括「分」。「分」是「合」的前提,沒有「分」,「合」就無從談起。 西方文化的特徵為「分」,是指哲學上的二分法,即西方人將整個世界劃分為「物質」(存在)與「意識」(思維)兩大範疇。仔細琢磨一下,我們便會發現:西方人將人體從「人」的概念中抽去,「人」便只剩下了「意識」;而「自然」的概念加上人體,就變成了「物質」。「物質」與「意識」這兩個概念,是和「人」與「自然」這兩個概念相對應的,只不過西方人將人體歸結為「物質」了而已。顯然,這種二分法只存在「分」,而不存在「合」,無法反映人與自然的關係問題。因此,西方人才會去爭論「誰是第一性」這類幼稚到極點的問題。「自然」與「人」誰先存在?誰決定誰?這麼簡單的問題,三歲小孩都能明白的。但是,將中西文化的差異概括為「合」與「分」兩個字,僅僅只是從哲學角度來分析中西文化現狀而得到的結論,卻不是中西文化存在差異的根本原因!
中西文化為什麼會存在「合」與「分」這樣的差異呢? 要想真正地了解中西文化的差異,對傳統文化作出準確的定位,找到中華文明復興的原點,我們就必須去搞清楚這個問題。 經過這幾年的思考,艮人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我們的祖先和西方人的祖先,在選擇觀察世界的角度方面有所不同!簡單地說就是,在人類形成之初,我們始祖第一眼看見的東西,和西方始祖第一眼見到的東西是不同的。由此,他們漸漸地習慣於從特定的角度去觀察和思考世界,從而會形成不同的思維模式。 世界是一樣的世界,如果只是用一面鏡子來照,所得到的結論肯定是一樣的!但問題是,每個人都有一雙眼,相當於每個人都拿著一面鏡子來照這個世界。世界那麼大,每個人照的角度不同,鏡子里的東西怎會相同呢?每個人所能照到的,都只不過是大千世界的局部而已。 東方人也好,西方人也罷,對客觀世界的感知和認識,在本質上都和盲人摸象一樣,得出不同的結論是很自然的事。但是,因為自己摸過大象,就認為自己是高明的瞎子,甚至不認為自己是瞎子,並自以為是地去指責其他的瞎子摸得不對,就有些可笑了。現在的一些假洋鬼子,僅僅只是接觸到了西方文化中的一點皮毛,就動不動地高舉著「偽科學」這把屠刀砍向傳統文化,就要去挖自家的祖墳,實在是讓人十分地可氣!且不說他們的內心有多麼陰暗,單就事論事而言,他們至少沒能明白以上的道理。
傳統文化存在一些問題,是不容否認的現實。但是,發現了問題,我們應該去想辦法解決呀,有什麼可爭吵的呢?自己沒出息,卻天天去埋怨祖上沒為自己留下大筆的遺產,去詛咒父母沒給自己積下蓋房、娶媳婦的錢,有用嗎?不怕口舌生瘡啊?有點扯遠了,還是言歸正傳吧。
首先,來談談西方的問題。 西方始祖在剛睜開眼時,第一眼看到的是什麼呢? 答案應該是他們自己,即人類自身! 西方始祖,準確地說,應該是西方文明源頭的創造者,即生活在地中海沿岸的古人,包括生活在埃及和西亞等地區的古人。他們首先看到的是自己,即首先意識到人類自身的存在,其次才去觀察和思考身周事物的存在。 他們對數字字形的選擇,是這種思維模式的一種證明。從早期的古埃及人、古巴比倫人,到中期的古希臘人和古羅馬人,再到後來的阿拉伯人,都選擇了用一豎來表示數字一,其形體應該都源自對人體體形的模仿。 數字的起源,應該遠遠早於文字的起源。人類對於客觀事物的認識,最初只能是簡單直接的反映,即局限於感性認識。人類最初的記事符號,因為受到形象思維的束縛,只能是對客觀事物形體的簡單模仿,即只能是逼真的原始圖畫。但是,原始人只擁有簡陋的工具,無法去刻制複雜的圖畫。隨著抽象思維的產生和發展,人類能夠對不同的事物進行判斷、識別和分類,這意味著人類開始去理性地認識世界。由此,人類得以用一些簡單的形體符號去替代複雜的形體符號用於記事,從而產生了刻木記事方式。刻木記事符號主要是為計數而產生的,也就是說,數字起源於刻木記事符號,是人類理性思維最初起源的集中體現。因此,西方始祖選擇用人體之形表示數字的字形,可以說是他們以人類為中心去觀察和認識客觀世界的明證。 以人類為中心去觀察和認識客觀世界,把人類自身的生存擺在首要的位置,將人類置於和自然平等並行的地位,是西方文明的本質特徵。這在西方神話和宗教中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例如,西方人常說的「上帝與我同在」這句話。上帝創造了天地萬物,從科學的角度來說,天地萬物是自然形成的,所以上帝即自然(或稱為自然規律),只不過多了張面具而已。自然是唯一的,所以上帝也是唯一的神。「上帝與我同在」這句話有三層意思:(1)上帝是上帝,我是我,兩者是同在的,即人類與自然處於平等並行的地位;(2)人類認識客觀世界的能力有限,因此便將不可知的事物都歸結為上帝的意願,如同我們用「自然規律」這個詞來解釋不可知的事物一樣;(3)人類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因此將自然作為崇拜的偶象,希望它能為自己祛災賜福。
近代自然科學的興起,使人類走出了矇昧無知的時代。在西方人的眼裡,自然也就從需要崇拜的對象,轉變為需要去征服和加以改造的對象,目的當然是使其為人類更好的服務。為了達到這一目的,人類就不得不去研究身周的事物,去研究自然。因此,西方人一直秉持實用的原則去對待自然,去解決現有的問題,習慣於從微觀的角度去認識具體的事物,而很少從宏觀的角度去認識整個世界。 要打敗敵人,先得武裝自己,使自己變得強大。因此,這種以征服和對抗為目的的世界觀,給予西方人以巨大的壓力和動力,這是西方近現代文明得以超速發展的根本原因。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現代科技的發展,在給人類帶來物質文明高度繁榮的同時,也導致了一系列全球性問題的出現,特別是環境問題,遠非現代科技所能承受和解決。著眼於從微觀的角度去解決問題,肯定無法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而這正是西方哲學逐漸沒落的真正原因。 西方近現代哲學,構建在日益發達的自然科學基礎之上,眾多知名的哲學家同時也是知名的自然科學家。對物質世界的過分專註,使得他們將人的肉體等同於動物的肉體看待,即將人體從「人」的概念中抽去,從而使「人」便只剩下了「意識」;在「自然」的概念加上人體,就變成了「物質」。 將世界劃分為「物質」與「意識」兩大範疇,是西方近現代哲學存在和發展的基石。但是,這卻是一個未經任何論證的命題,人們甚至對「物質」、「存在」、「意識」、「思維」等基本概念都沒有作出準確的界定,或者說根本就沒辦法去作出準確的界定。 這種劃分是否合理呢? 肯定是不合理的! 人的肉體與靈魂是合為一體的,是不能切割的。活人才能夠思考,死人是不能思考的,肉體不等於屍體。因此,人的意識必須依附於肉體而存在,兩者是不能被剝離的。 顯然,西方人沒能區分開物(整體概念)、物體(物的存在方式,如形體、聲音、顏色、氣味、味道、引力等等)、物質(物的本質特徵或內在特性)這三個概念。因此,在西方哲學體系下,人們一直無法去確定聲音、顏色、氣味、味道、引力等事物屬於哪一基本哲學範疇。同時,他們也無法嚴格地區分開「思維」與「思維的表現形式」,無法確定語言、文字屬於哪一基本哲學範疇。這裡還需要說一下西醫的問題。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是人們對西醫療法的一般概括。但是,為什麼會這樣呢?很顯然,與西方人的哲學指導思想有關。西方哲學強調物質的決定性,因此,西醫的傳統研究對象是人的肉體。西醫主要是靠屍體解剖和動物實驗來學習和積累知識的,他們所專註的,是解決肉體上的病變,至於患者的感受,則超出了他的專業範圍。說白了,在西醫的眼裡,一個個患者,和一具具屍體沒什麼兩樣,對患者進行手術,和進行屍體解剖沒什麼分別。
西方哲學強調從微觀角度來認識具體事物,因此,西醫以發現和修復病變組織為目的,即著力於從局部的角度去解決問題。哪一機體組織受到了損傷,就修復哪一塊;哪一處受到了細菌和病毒的侵害,就趕緊去殺菌滅毒。至於是否會對其他肌體組織造成傷害,除非教科書上有明確的警示,否則就不在他的考慮範圍之內。 人體好比一台機器,哪個零件壞了,都必然會對其他零件產生影響。但是,胃有毛病,會對心臟有什麼影響啊?會對大腦有什麼影響啊?臨床的西醫很少能說清楚。至於一些會擴散至全身的疾病,如癌症、血液病等等,則是整個西醫學所面臨的難題,被西醫視為不治之症。動不動就給患者判死刑,一嚇就給嚇死了,根本不用治了。 這麼說,並不是否定西醫的科學性。艮人的意思是,如同中醫一樣,西醫也不是萬能的。以陳曉旭為例,乳腺癌中醫治不了,西醫同樣也治不了。並且,艮人敢百分之百地肯定,陳本人肯定去國內最權威的西醫院看過,有關的知名專家還十分確定地告訴過她,不手術能活多長時間,手術的成功率有多大,手術成功的話也活不到兩年!最好的情形也就是個死緩,幹嘛還要天天待在醫院裡受那份煎熬呢?因此,首先是西醫給她判了死刑,而不是中醫。乳腺癌是西醫的病名,只有西醫才能確診。因此,說陳曉旭是中醫害死的,攻擊中醫是偽科學的人,不是包藏禍心,就是連一點醫學常識都不懂。北京某著名醫院腫瘤科的主任還是得癌症死的呢,總不是中醫給害死的吧。再來談談我們自己的問題。
我們的始祖在剛睜開眼時,第一眼看到的是什麼呢? 應該是天邊,是地平線! 因此,我們的祖先選擇了用地平線的形狀來表示數字一。地平線延展開來,上為天,下為地,所以古人得出了「一生二」的結論;天地之間為萬物,所以古人說「二生三,三生萬物」。由此,人們習慣於用「一」來表示天,用「二」來表示地,用「三」來表示眾多。在文字還沒產生之前,將陽爻(-,表示天)與陰爻(--,表示陸地和水面)按不同的順序疊加在一起,用於記載一些抽象的規律,便是八卦。因此,八卦和易經的產生是有現實依據的,絕對不是什麼偽科學。某些人一方面承認八卦和易經屬於哲學,另一方面卻又說它不能用於指導科學研究,真不知道他是哲學沒學好呢,還是科學沒學好。哲學幹嘛用的?不就是用來指導具體科學研究的嘛,連這個道理都不懂嗎?當然,用來坑蒙拐騙,則根本與科學無關,又哪來偽科學一說呢? 一眼就看到了天邊,因此,人類自己就顯得很渺小,只是萬物中的一種。因此,我們的祖先是從宏觀的、整體的角度來觀察和認識世界的,最終便得出了「天人合一」這樣的結論。 「天人合一」這句話,既是一種本體論,也是一種方法論。從本體論而言,它不僅指出了人類與自然的不同,還指出了人類與自然的關係。從方法論而言,則是指從統一的、整體的、宏觀的角度去認識人類和整個世界。從宏觀的角度去認識世界,有兩個弊端:其一,宏觀的東西無法去量化,不能讓人清晰地感知到,而只能去體悟,去琢磨,為此,古人留下的許多東東,我們看了都雲里霧裡的,有些心術不正的人便拿去騙人。當然了,我們也不能因為讀不懂,就說它是偽科學。其二,強調「天人合一」,其潛台詞便是順其自然。但是,自然卻意味著惰性,即餓了便到處奔忙,飽了便無所事事,小富即安,容易懈怡,缺乏上進心。這是中國文化,特別是科學技術,逐漸衰落的一個重要原因。
但是,從宏觀的角度去認識世界,肯定也屬於科學的範疇。以中醫為例,它的科學性至少表現在兩方面:
一是著眼於探究外在環境對人體的影響。即將人置於一定的環境來考察,如果環境適宜,人不僅不會得病,而且會長壽。人之所以會得病,是因為人體感應到了自然存在的各種不利因素。例如,中醫所強調的氣、火、熱、毒、溫、寒、暑、濕等等術語,都是從這個角度來探究病因和解決問題的,雖與西醫的著力點不同,但肯定是一條可稱為科學的路徑。 二是著眼於從人體各部分的相互影響來診治疾病,即將人視為一個活人來綜合考量。在這點上,中醫應該說比西醫更科學。例如,針灸、按摩治療的有效性,便能證明中醫從整體角度來診治疾病是科學的,可行的,合理的。很多人將中醫講究陰陽五行作為其不科學的證據,實在是一種誤解。所謂的「陰陽」、「五行」,其實只不過是一種術語,一種符號而已。例如,將金、木、水、火、土等概念拋在一邊,我們也能搞清楚五臟之間相互有什麼樣的影響。這可是我國古人經過長期臨床實踐而總結出的結論,也是經過長期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結論,因此,它不僅不是偽科學,而且是人類一筆寶貴的財富。推薦閱讀:
※馬來西亞公立大學怎麼樣?申請難不難?不錯的學校有哪些?
※馬來西亞語言班好用呢
※烏克蘭留學--成就更好的自己(IT.計算機.軟體工程類)
※赴烏克蘭留學如何選擇大學與專業
※不要因為男足慘案和里皮,而不選擇去義大利留學|by滿分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