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兵斗者皆陣列於前(上) 市場如戰場 先為不可勝

孫子曰: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故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之必可勝。

--《孫子兵法·軍形篇》

公元1619年(明萬曆四十七年,後金天命四年),大明兵部侍郎楊鎬率領12萬大軍進攻後金,企圖將正在崛起的努爾哈赤一鼓殲滅,但事與願違,兵分四路的明朝大軍被後金八旗各個擊破,全軍潰敗。

說到這裡,作者並非想展開一場明末風雲的宏大敘事,而只是向讀者展示這場決定性大戰中的一個小小場景——猛將杜松在進擊八旗軍之前,拒絕裨將出於保護他人身安全,請他穿上盔甲的建議,而是「裸形策馬」,光著身子就往敵陣衝擊,結果被敵軍認出,爭相射之,「臠其肉立盡」——身上連塊好肉都沒剩下。

杜松作戰時不喜歡穿盔甲,曾稱:「入陣披堅,豈壯夫事!老夫束髮從軍,不知甲重幾許!」其後果就是,漫長的軍事生涯使他遍體傷痕,並在薩爾滸戰役中被結果了性命。

資本市場的兇險程度並不亞於戰場,如果投資者在沒有保護、缺乏準備的情況下,貿然進入,必然被各路資本大鱷爭相啃食,「臠其肉立盡」——也就是俗話說的「姚明進去,潘長江出來」。

(這樣的場景每天都在資本市場上演)

恐怕所有的投資者都熟知巴菲特的三大鐵律:第一、控制風險,保住本金;第二、控制風險,保住本金;第三,牢記第一點和第二點。巴菲特的思想與二千多年前的《孫子兵法》不謀而合,「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即先保全自己,立於不敗之地,再謀求良機,取得勝利。俗話說的「未學打人,先學挨打」、「未思進,先思退」,都是這一思想的體現。

在資本市場上,不少投資者也是像杜松將軍那樣,「不知甲重幾許」,裸泳於股海。有的是覺得自己很厲害,不屑控制風險;有的是覺得風險控制降低了投資收益,不值得;更多的是不知道如何控制風險,當然也沒有具體的風險控制手段。這種光著身子弄潮的玩法,在牛市中倒沒有多大危害,一但到了熊市,首先「陣亡」的恐怕就是這些裸泳者。

正如作者在《韓信點兵 多多益善(下)》中所說,短期的成績不能說明什麼,在資本市場活得久才是王道。要想活得久,你得戴上頭盔,披上鎧甲,然後小心翼翼的進入戰場。

(羅馬軍團著名的「盾龜」。與蠻族軍隊作戰時,儘管蠻族勇士悍勇無匹,但往往也拿這些烏龜殼沒有辦法,等到蠻族進攻「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時,羅馬軍團的反擊就能讓蠻族軍隊潰散。投資者在進入資本市場前,也應該套上自己的「烏龜殼」)

下面是一些資本市場流行的「盔甲」,各有特點,適合不同類型的投資者穿戴,待作者一一道來。

第一套盔甲——止損。止損是趨勢型投資者最重要的風險控制手段,鑒於市場上90%的投資者都是趨勢型投資者,作者最先介紹這一方法。

所謂「止損」,是指當某一投資行為出現的虧損達到預設條件時,及時清倉,以避免形成更大的虧損,俗稱「割肉」。止損的意義在於把單次損失控制在一定範圍內,避免滅頂之災。對於中高風險的投資品種,設置止損是相當必要的,比如像期貨這樣的高風險品種,如果在虧損之後經常「死扛」,爆倉幾乎是必然的,哪怕倉位很低。

止損的設置通常有三種,一是定虧止損。即買入後如果下跌,當虧損達到預定數值後,執行止損。比如以10元價格買入一隻股票,設定10%止損,即價格跌至9元時,應執行止損。如果是設定8%止損,則股價跌至9.2元時執行止損。該方法簡單易行,且嚴格控制了虧損幅度,較為常用,缺點是比較呆板,缺乏邏輯性。

二是定點止損,即設定一個「價格點」,如果投資品種的價格跌破該點,執行止損。價格點通常可以參考「前期低點」、「前期密集成交區平均價格」、「震蕩箱體下軌」、「趨勢線下軌」、「莊家建倉平均價格」等關鍵點。該方法邏輯性較強,同時也嚴格控制了虧損幅度,但需要一定的技術分析能力,尤其是估算「莊家建倉平均價格」,難度頗大,同時也要求自己的建倉成本不能高於莊家太多,難度也不小。此外,這些關鍵點也是莊家洗盤「重點關注」的對象,有被惡意誘發止損的可能。

三是均線止損,即以均線的形態作為止損條件,比如投資品種價格跌破N日均線,執行止損;或是短期均線下穿長期均線(死叉),執行止損;或是N日均線向下調頭,執行止損。該方法已經不是單純的防禦手段,而是具備了一定的盈利能力。也就是說,當達成賣出條件時,並不一定都是虧損的,有一定概率盈利(大約20%--45%)。該方法看似簡單,實則較為複雜,如投資者希望整體盈利,必須綜合考慮三個互損的關鍵因素——勝率、賠率、操作頻率。這三個因素互相制衡,優化其中一個,必然會劣化另外兩個,因此要想設置一個合適的止損條件,相當困難。可以說,能夠熟練使用該種止損方法的投資者,通常已經構建了一個完整的趨勢操作系統。

此外,前兩種方法,止損條件都是與過去相關,是已經確定了的,因此單次最大虧損也是確定的。但這種方法,卻是與未來的均線形態相關,不到止損觸發時,是無法預先確定虧損大小的,需要在操作、看盤時不斷跟蹤,不確定性很大,容易造成投資者心理波動,心理素質較差的投資者常常不能嚴格執行止損操作,這也是均線止損最大的難點之一。

以上是止損的三種常用方法,一般來說,定虧止損適用於初學者,定點止損適用於有一定技術分析能力的投資者,而均線止損適用於已經形成趨勢操作系統的投資者。

第二套盔甲——分散投資。說到分散投資,估計很多人都會想起那句名言——「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這話不錯,但過於簡略、淺薄,對實操沒有多大意義。

其實分散投資至少有三種形式,每種形式都會衍生出多種變種,均有分散風險的效果,同時特點也不盡相同,可供不同類型的投資者選擇。

第一種形式是品種分散,最為常見。也就是同時買入多個相關性低、風險收益特徵差別較大的品種,以防範意外事件對單一品種的毀滅性打擊。意外事件的發生概率很小,但如果投資者的投資生涯足夠長,是一定會遇到的。意外事件包括但不限於「實際控制人惡意操縱股價、重大事故、捲款跑路、訴訟失敗、戰爭、自然災害、烏龍指事件、政策突變」等等,總之紛繁複雜,讓投資者防不勝防,除了提前分散投資,進行防禦,似乎沒有更好的辦法。

在選擇品種方面,投資者需要注意的是,各品種之間,相關性越低越好、風險收益特徵差別越大越好。如果買入多個相似的品種,起不到分散風險的效果。關於相關性,可以從基本面和技術面來分析判斷。基本面主要看兩個品種的行業是否相關,是否處於同一條產業鏈,行業周期是否同步等等。比如鋼鐵行業與醫藥行業,相關性就很低,但與房地產業,相關性就很高,鋼鐵行業處於產業鏈上游,房地產處於下游。

如果用技術面分析,可以把兩種品種的K線歷史數據下載下來,然後用電子表格之類的軟體進行分析(如CORREL函數等),計算其相關係數。

可能會有朋友問,那我選擇負相關的品種好不好?如果選擇負相關,就不是分散風險而是對衝風險了。當然對衝風險也是控制風險的一種手段,但對普通投資者並不適用。理想的風險對沖,風險完全沒有了,利潤同樣也完全沒有了。散戶要想達到這種「理想狀態」,只要清倉就行,沒有必要選擇對沖品種。

最後說一下品種分散的適應人群,該方式可以作為震蕩型投資者的主要風險控制方式,趨勢型投資者可以把它作為止損之外的輔助方式。

第二種形式是策略分散,即在同一品種中使用多個獨立的投資策略。比如在同一品種中,同時使用創新高買入、金叉買入、均線調頭買入三個獨立的策略。這種方法可以有效的平滑收益曲線,減小資產回撤的幅度。同時也可以有效防禦莊家的騙線、洗盤等打擊,因為莊家通常不會對多個獨立策略同時發動攻擊,投資者即使有一個策略被擊中,另外兩個策略也能倖免。

該方法雖然是有效的防禦措施,但實施難度很大。如果是程序化操作,光是寫程序就很麻煩,程序的複雜程度會隨策略數目呈幾何級數增加,容易出現bug,甚至根本無法實現,程序運行時也容易出錯;如果是人工操作,雖然不用寫程序了,但更容易出錯,會消耗掉操作者的大量精力。

策略分散可以作為趨勢型投資者的輔助方式。

第三種形式是分批買入,即投資某一品種時,採用多次建倉的方式。俗話說「新手套在山頂,老手套在山腰」,老手已經有了抄底的意識,但判斷底部出現失誤,被套在半山腰。如果採用分批建倉的方式,可以有效防止被套在半山腰。

分批買入是周期型投資者最主要的風險控制方式。周期型投資者通常是判斷出市場底部後,再買入,即在一個周期的波谷買入,但這種判斷往往不準確,如果一次就滿倉,很可能直接就站崗了,所謂「抄到地板價,沒想到地板下面有地下室;抄到地下室,沒想到下面還有地窖;抄到地窖,沒想到下面還有十八層地獄」。

作為周期型投資者,必須有紮實的基本面分析能力、全景式的開闊眼界,再配合「分批買入」這一風險控制措施,才能獲得良好的投資收益。

第三套盔甲——倉位控制。倉位控制包括兩層含義,一是整體倉位控制,二是單一品種的倉位控制。與前兩套「盔甲」相比,倉位控制更像是一種整體風險控制措施。正如一位將軍在作戰時,必須做出如下安排:前鋒多少人,用於偵查、誘敵、試探性攻擊;中軍多少人,在前鋒攻擊順利時投入戰場,正面迎敵;左右翼多少人,伺機包抄敵人,或擊退敵人的包抄;後衛多少人,在攻擊順利時投入戰場,擴大戰果,或在形勢轉為不利時掩護主力撤退。此外還要考慮各兵種的比例,步兵多少人,騎兵多少人,弓兵多少人,等等。如果將軍不做這些安排,看見敵人就全體壓上,狂呼亂砍,那就屬於典型的「浪戰」,勝負純屬僥倖。

一個成熟的投資者在做投資時,同樣必須做出以下安排:估計市場風險,估計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從而確定整體倉位,並根據市場變換做加減倉;在整體倉位下,安排各個品種的倉位,使之符合自己的風險偏好。整體倉位變動時,對各個品種做加減倉,使之符合整體倉位;建倉時,確定試探性買入的比例,如走勢符合預期,是否加倉,加倉多少。如走勢不符合預期,是否減倉,減倉多少。均需一一安排。如果投資者不做倉位控制,亂買一氣,那也是把輸贏完全交給運氣,虧不虧天知道。

倉位控制的原則是,風險越大,倉位越低;機會越大,倉位越高。由於風險與機會的評估,都有很大的主觀成分,因此倉位控制的主觀因素也很大,基本算一門藝術,很難用一些簡單公式就能全面概括。投資者需要進行大量的分析和摸索,積累實盤經驗,才能熟練掌握這一藝術。

倉位控制對於震蕩型投資者、周期型投資者相當重要,可以作為主要的風險控制手段;對於趨勢型投資者,如果投資的是高風險品種,如期貨等,倉位控制非常必要,控制不好的話很容易爆倉;對於資金量大的投資者,無論是何種類型,均需倉位控制。

以上便是資本市場流行的三套「盔甲」,數量雖然不多,但正如《孫子兵法》所言:色不過五,五色之變,不可勝觀也。如果對這三種風險控制方式及其變種進行排列組合,同樣可以產生數量龐大的「組合技」,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愛好、類型、資金量等特徵,選擇使用。

最後要強調一點,風險控制措施的使用不是沒有成本的,正如士兵穿上盔甲,機動性必然下降,投資者使用風險控制,肯定也會有不利影響。比如倉位控制,肯定會使收益率下降,如果牛市中投資者的倉位是50%,那麼他的投資品種漲幅必須達到大盤的2倍,才能獲得平均收益,這相當困難;如果投資者的倉位只有20%,那他的投資品種漲幅必須達到大盤的5倍,才能獲得平均收益,這幾乎無法實現。又比如分散投資,肯定會大大增加投資者分析的工作量,提高管理難度和操作難度。

因此,使用風險控制措施「宜精不宜多」,從作者的實踐經驗來看,通常兩個就可以了,一個為主,一個為輔。如趨勢型投資者,可以用止損為主要措施,分散投資為輔助措施;震蕩型投資者,可以用品種分散為主要措施,倉位控制為輔助措施;周期型投資者,可以用分批進入為主要措施,倉位控制為輔助措施。當然,這不固定,投資者需要大量的實踐,試穿不同「盔甲」,才能找到合身的那一件,穿上後還需要根據市場的變化、個人水平的提升、資金量的提升,不斷改造,才能運用自如。

(黃蓉:自從穿上「軟蝟甲」行走江湖,粑粑再也不用擔心我遇到壞人啦!)

本文主要討論市場中的「防」,如果一味防而不攻,那麼多次止損之後,結果也必然是被逐出市場,因此下文將討論市場中的「攻」,攻防一體,才能克敵制勝。請關注下一篇《臨兵斗者皆陣列於前(中)市場如戰場 待敵之可勝》。

推薦閱讀:

股票是天堂還是地獄
如何看待「四大行股價跌破凈資產」?
24歲,剛工作1年,欠債10萬,該怎麼辦?
怎麼看伊世頓國際貿易公司通過高頻程序化交易獲利 20 多億?
一個神奇的公式(含測試組合)

TAG:理財 | 投資 | 股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