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點兵 多多益善(下) 理財的常見誤區

跑得快不一定贏,不跌跟斗才能笑到最後

--一句廣告詞

在三國時代的謀士里,司馬懿並不十分出彩,他沒有諸葛亮那樣博學多才,沒有郭嘉那樣洞悉人性,沒有楊修那樣絕頂聰明,沒有田豐那樣忠誠可靠,但他笑到了最後——因為他活得最久。

可能有朋友會聯想到同樣活得長的德川家康,他不像織田信長那樣敢於革新,不像豐臣秀吉那樣野心勃勃,不像上杉謙信那樣勇猛過人,不像毛利元就那樣足謀多智,但他建立了日本歷史上最為長久的江戶幕府,同樣是因為他活得足夠長,長得被後世稱為「老烏龜」。

(在德川家康70歲時,戰國梟雄織田信長、豐臣秀吉、武田信玄、毛利元就、上杉謙信等人早已死去,沒有人再能阻止他統一日本,建立新一代的幕府)

與之相似,投資老手都明白一個道理,短期的成績不能說明什麼,在資本市場活得久才是王道。股神巴菲特就是明證,他把20%的複合收益率維持了40年,就成為了全球富豪的「三甲」。財富之路上有很多「陷阱」,了解它們,避開它們,你才不會跌跟斗,你才能在交易市場中活得足夠久,久到你達成理財目標的那一天。

誤區一,渴望一夜暴富。

這是理財最常見的誤區,也是危害最大的誤區。希望快速致富,這是人之常情,本無可厚非,但對財富的過度熱切,會利令智昏,讓人忘記投資固有的風險,從而招致損失。

風險是收益的影子,永遠如影隨形,世上找不到完全沒有風險的投資品種。作為一個明智的投資者,應當根據自己的投資期望和風險承受能力,綜合考慮,然後選擇合適自己的投資品種或投資組合。

「欲建奇功,必犯奇險」。這個世界的確存在一夜暴富的幸運兒,但失敗者的數量要多得多。如果你已經充分了解高收益後面的高風險,可以嘗試去成為一夜暴富的幸運兒,但請失敗了也不要抱怨;如果風險承受能力跟普通人差不多,那還是在正常的收益預期內(年複合收益率7%--50%),選擇合適的投資品,利用「複利效應」在較長的周期內達成自己的理財目標。

也許有人會說,最高才50%,是不是太低了?要知道股神巴菲特的年複合收益率也才20%,股聖比得?林奇的年複合收益率也才30%。即使是較低的收益率,只要持續較長時間,也能獲得豐厚的回報。

誤區二,我還年輕,沒什麼錢,等有錢後再考慮理財的問題。

這是很多年輕人不願意學習投資的常見理由,他們經常說,兜里就那麼點錢,能有多少投資收益啊!何況我還要享受生活呢!買衣服首飾,買最時尚的手機,去旅遊,去泡吧,能不透支就不錯了,哪裡存得下錢呢?

這種說法似乎有點道理,但仔細一想卻是錯的。投資的本質就是,我不用今天的錢,用來投資生息,將來能夠支配更多的錢。只有這樣,才能從窮人變成富人,至少實現衣食無憂。

或者有人說,致富的途徑也不止投資一項,我努力工作成為公司高管,拿高薪,不也很好嗎?獲得高薪當然很好,這跟學習理財完全不矛盾,事實上,如果有更多的錢拿去投資,致富速度會更快。

理財專家羅伯特?清崎曾對拿著高薪的美國中產階級有大量描述:他們收入很高,但有付不完的賬單,永遠在債務泥潭中掙扎。他們能夠自由支配的錢只有一點點,只夠應付3周的開銷。為了避免破產,他們不得不為錢工作,被金錢支配而不是支配金錢。他們害怕失業,哪怕討厭老闆、討厭工作,也不敢辭職。這也是中國中產階級的寫照,儘管他們過著似乎光鮮的生活,但卻在沉重的房貸、車貸、各種消費貸下面喘不過氣來,即使上司、老闆是個變態,工作枯燥乏味,客戶橫蠻不講道理,也從不敢說一個不字。羅伯特?清崎把這種生活狀態稱為「老鼠賽跑咒語」,只有學會理財技巧,才能打破這一咒語。

(像老鼠一樣蹬轉輪,蹬得越快,轉輪轉得越快,但一直停留在原地)

如果不懂理財,即使你通過其他方式致富(如繼承遺產、彩票中大獎、獲得巨額賠償、獲得巨額獎金等),也很可能不長久,如前面所說的盛恩頤,他繼承了父親上千萬兩白銀的巨額遺產,最後卻落得付不起1毛錢門票的下場。有統計顯示,中彩票大獎者,一夜暴富,但平均七年就會回到自己以前的貧困狀態。

理財是一項後天學習才能掌握的技能,年輕時就學習理財,有兩個好處。一是年輕人腦子靈活,記憶力好,創造思維比較活躍,敢於嘗試新鮮事物。這個時候學習理財相對容易,而到中年以後,學習能力會明顯下降;

二是年輕人機會成本小,風險承受能力高。年輕人一般資金較少,如果出現損失也很小,不會傷筋動骨,萬一就算破產了,也能東山再起,因為年輕就是資本。同時父母往往年紀不大,不僅不需要自己照顧,往往還能給自己經濟援助,風險承受能力大大超過中老年人。試想一下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各種剛性開支,是不敢像年輕人那樣放開手腳學投資的。

A股市場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悲劇,一個中年人,打拚半輩子有了較多的積蓄,聽說股市很賺錢,在自己不懂投資、也沒有行家指導的情況下,貿然進入股市,而且一上來就投資高風險品種,賺了點錢後覺得投資很容易,然後滿倉、配資、加槓桿,最後一敗塗地,再也爬不起來。

理財這個事,宜早不宜晚。巴菲特等投資大師都是兒童時代就開始學習投資的。因為早進入,才有足夠的時間學習,才有足夠的時間試錯,才能獲得足夠多的經驗,才能充分利用「複利效應」。你在掌握管理財富、支配財富的技巧之後,不僅自己能致富,還能傳授給子女,打破「富不過三代」的魔咒。

誤區三,不願意系統性地學習,也不願意請教專業人士。

要想成為一名理財達人,學習財務知識、投資知識和法律知識是必不可少的,遺憾的是這三門學問都很枯燥,不少人望而卻步。

如果你的致富願望非常強烈,是一定有足夠的動力去克服這一障礙的,只有掌握了這三門知識,才能知道資產、負債、現金流、內部收益率、風險、期權、久期等重要概念的內涵;才能知道如何從財務報表、投資報告、行業分析報告、投資建議書等文件中獲得重要信息;才能看懂金融衍生品複雜的交易結構;才能知道如何對股票和債券進行估值;才能知道如何用基本面、技術面、消息面去分析市場行情。如此等等。

如果你工作很忙,實在沒有時間去學習理財知識,那麼找到一個靠譜的經紀人或投資顧問,讓他們幫你設計低風險的投資組合,是不錯的選擇。這個行業中,有不少人是剛畢業的大學生,或是純粹的營銷人員,他們無法提供專業的投資建議。有一個方法可以檢驗經紀人與投資顧問的真實水平,那就是他們是否有大量的實盤操作經驗,是否有長期獲得投資收益的歷史。一個優秀的顧問首先是一個優秀的投資者,如果沒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長期盈利的心理體驗,很可能就只是一個夸夸其談的營銷員。此外,他們的職業道德也非常重要。

除了學習,與專業人士經常交流,也是提升理財技巧的一個重要途徑,這些專業人士包括會計師、理財專家、投資人、稅務顧問、公司律師等。遺憾的是很多人只跟朋友、同事和熟人交流理財心得,這些人跟你的水平差不多,對提升你的理財能力沒有多少幫助。一個人要想成為象棋高手,必須得找高手下棋才行。

現代媒體非常發達,通過互聯網,你能找到這些專業人士,聽取他們的建議並不斷學習提高。當然了,有不少不懂裝懂的人,甚至騙子,在網上冒充專家,你得仔細分辨。

誤區四,收入渠道過於單一。

多數人的收入渠道都過於單一,尤其是工薪族,工資收入佔到絕大部分,一但出現企業倒閉、裁員或是自己主動辭職,生活會因為沒有資金來源而陷入困境,即所謂的「集中度風險」。因此,一方面,我們需要嘗試開闢新途徑「廣開財路」,比如投資資本市場,與朋友合夥創業、兼職等;另一方面,在投資資本市場時,也應該分散投資多個品種,不要「一棵樹上弔死」,以避免單個品種的「黑天鵝事件」造成毀滅性打擊。

「狡兔三窟」這個典故大家都知道,就是運用多個策略以防範「集中度風險」。對普通人來說,如果你只有工資收入,就好像單腳走路,只能跳,又慢又累又不穩;如果在正常的工資收入外,能獲得諸如股票投資收入、債券投資收入、房地產出租收入、基金投資收入等,就是兩條腿走路,又快又穩。這樣才能有效提升個人和家庭抵禦風險的能力。

以上就是理財常見的四個誤區,跨過它們,你才能到達成功的彼岸。(全文完)


推薦閱讀:

互金合規發展時代,魯小姐理財風控先行值得信賴
跟風投資獨角獸,除了賺錢,還可能陪葬
明年今日,約不約?
小沃打新為何如此牛逼?
網貸返利平台上線 成投資者理財保護傘

TAG:股票 | 理財 | 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