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從溝通開始(十三)
父母教育的自我省察
作者 / 張榮豪老師
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沒有了解就沒有辦法保持和諧的良好的關係。只有了解自己,才能更好的了解他人。父母對自己有多了解,就有可能對孩子有多了解。
十三、認識情緒
人在情緒狀態下容易做出一些過激的行為或者說出一些過火的語言,大多數人會在冷靜下來後有一些後悔的心理體驗,當一個人處在情緒狀態下,沒有覺察到自己的情緒時,情緒就會控制著自己,當自己能夠覺察到自己當下處在什麼情緒狀態下的時候,自己就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讓自己更有理智。
情緒能夠影響個人智力的發展,處於愉快、樂觀情緒的兒童,性格更活潑,生長發育更好,智力水平也較高。相反,常常情緒比較猶豫的孩子,身心發展水平較低,表情獃滯,性情孤僻,智力水平較低。情緒對於人生起步的作用如此特別,家長一定要足夠重視。
當然,情緒既然會影響個體,也必然影響人與人的關係——必然影響親子關係質量。
1.四種基本的情緒
人類在進化過程中產生了四種基本的情緒:快樂、憤怒、悲傷、恐懼。
①.快樂
快樂是指一個人盼望和追求的目的達到後產生的情緒體驗。由於需要得到滿足,願望得以實現,心理的急迫感和緊張得以解除,快樂隨之而生。快樂有強度的差異,從愉快、興奮到狂喜。
②.憤怒
憤怒是指有所追求的目的受到阻礙,願望無法實現時產生的情緒體驗。憤怒時緊張感增加,有時不能自我控制,甚至出現攻擊行為。憤怒也有程度上的區別,從不悅、生氣到狂怒失去理智。這種情緒對人的身心的傷害也是明顯的。
③.恐懼
恐懼是企圖擺脫和逃避某種危險情景而又無力應付時產生的情緒體驗。所以恐懼的產生不僅僅由於危險情景的存在,還與個人排除危險的能力和應付危險的手段有關。恐懼還和人類祖先的集體記憶有關,比如對黑暗的恐懼,對未知事物的恐懼等等。
④.悲傷
悲傷是指心愛的事物失去時,或理想和願望破滅時產生的情緒體驗。悲傷的程度取決於失去事物對自己的重要性和價值。當然,悲傷並不總是消極的,它有時能轉化為前進的動力。
總結:
情緒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而人所處的情境又是變化無窮的,所以人的情緒常常不是單一的某一種,而是這四類情緒的混合物,有時甚至是矛盾物。在這四種基本情緒的基礎上,派生出許多種不同情感的組合形式,被賦予更多不同含義的社會內容。比如,由痛苦引起的不愉快是比較單純的情緒;而悔恨、羞恥這些情感則包含著不愉快、痛苦、怨恨、悲傷等複雜因素,是一些複雜的情緒體驗。
2.三個層面識別情緒
當情緒產生時,有三個層面共同活動,構成一次完整的情緒體驗過程。識別情緒要從下面三個層面著手。
①.感受
感受是情緒的主觀體驗,是人的大腦對事件產生的直接反應。這個感受取決於人們對事物的態度,不同的態度會產生不同的感受。人對自己、對他人、對事物都會有一定的態度,態度不同,感受不同,產生的情緒也不同。通俗的講,個體的內在感受應該是情緒表現的最本質因素。因為,即使一個心理素質極高的人,能夠很好的掩飾自己的外在情緒表現,卻騙不了自己內心的感受。
②.生理喚醒
人在情緒反應時,常常會伴隨一定的生理喚醒。比如,激動的時候血壓會升高,憤怒的時候會渾身發抖,緊張的時候會心跳加快,害羞的時候會臉紅。這些脈搏加快,肌肉緊張,血壓升高,血流加快等生理指數都是一種內部的生理反應過程,常常是伴隨不同的情緒產生的。這就是為什麼人么常說不能讓心臟病和腦血栓的患者激動,這同樣也是「測謊儀」的工作原理。
③.外部表現
情緒常常伴隨很多的外部表現,比如我們都知道的表情、肢體動作、語調語氣等等。人與他人交往的時候,都在不斷的通過肢體語言和面部表情捕捉到對方的情緒。肢體動作中,雙手動作佔據著很重要的地位,通過手識別情緒的準確度,可以達到和識別面部表情一樣的水平。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語音語調結合起來,更有利於準確的識別情緒。
家長讀後思考:
思考1:表達正面情緒和負面情緒的辭彙,各寫出10個。
思考2:從哪些方面識別他人的情緒?
上一篇:教育孩子從溝通開始(十二)
下一篇:教育孩子從溝通開始(十四)
作者介紹
張榮豪老師:中國學習能力研究院金牌顧問,專註於親子關係調解,全國家庭教育先進個人,參與並輔助與注意力,記憶力學習能力等青少年素質課程的開辦教學,為上萬的學生家長解決親子,家庭素質教育的難題。
喜歡本篇文章,請隨手點贊,歡迎分享到朋友圈,讓更多人幫助更多人!
手機訂閱號太多,想第一時間看我們更新怎麼辦?置頂「芒果三冥治」,一鍵輕鬆搞定!
推薦閱讀:
※如何在談合作時有效地聊天?
※教育孩子從溝通開始(十七)
※談判的七個核心要素-(2)選項(Options)
※原來國際上這麼多種語言竟然是上帝故意安排的
※如何讓自己的語調生動且富有感染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