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從溝通開始(十)
探尋孩子的心靈世界
作者 / 張榮豪老師
任何生命的成長都有他的規律,人的生命成長更不例外。父母不理解孩子的心靈世界,就沒有辦法和孩子溝通,就沒有辦法真正有效的教育孩子。現在我將為大家撥開迷霧,揭開孩子心靈世界的秘密。
十、明確孩子行為目的變化路線和方法
儘管孩子的行為是複雜的,但我們可以從中梳理出它的變化路線,父母對這些變化路線的了解,就會清晰怎樣面對或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
1.行為目的的變化
同樣的行為目的表達方式可以不同,不同的行為目的可能會有相同的行為表現。對於這些變化,要多加留意,只有準確把握了孩子行為背後的真正目的,才能進行正向的引導。
2.正向引導孩子的行為
孩子的不良行為不是說改就能改得了的,需要父母投入更多的時間、心血和耐性。同時,父母要明白沒有一個人能完全改變另一個人,除非先改變自己。事實上,當父母真正開始改變自己的時候,常常會發現孩子也跟著發生了變化,雖然不能一蹴而就就達到期望的樣子,但是只要堅持,就會讓孩子逐漸告別不良的行為方式。
父母的自我改變對青少年子女而言,是一個改變他們行為的誘因,父母對於孩子的秘密有所察覺後,對他們的行為要做出謹慎的反應。父母對於孩子試圖獲得注意的行為,正確的反應原則是,除非孩子直接表現出他有被注意的需要,或者他表現出正向的行為,否則就不要輕易滿足他的需要。當他的不良行為總是得不到有效鼓勵的時候,正向行為的試探又很容易成功,他就知道該怎樣做了。
對待孩子以獲得讚賞為目的的行為,父母對他們的成就和進步要強調客觀收穫和對待孩子自身的意義。在肯定孩子的同時,建議多肯定孩子的行為選擇,這麼做的意義在於把責任感悄然注入孩子的內心。
3.行為目的的覺察
父母首先要檢查自己內在的感受。如果孩子的行為表現讓自己感到很苦惱、苦惱,那麼他可能是想獲得父母的注意。如果孩子的行為表現讓父母感到很沒有面子、下不來台、權威受到威脅,那麼他可能要爭取權利。如果孩子的行為表現讓父母感到痛心、傷心,那麼他可能是想要報復父母。如果孩子的行為表現讓父母感到失望、束手無策、對孩子產生懷疑,那麼他可能是自暴自棄。
4.行為目的的驗證
因此,建議父母面對孩子的無理行為時,先按捺下不好的情緒,讓自己冷靜一下,然後檢查一下自己的感覺和反應,便可以大概判斷出孩子的目的是什麼。這樣不僅能避免自己掉入強化孩子不良行為的陷阱,而且可以對症下藥,化解孩子成長過程中遭遇的煩惱。
父母可以先給自己一點時間,平靜自己的情緒,再找孩子稍微平靜的時候,和孩子積極交流,通過言語交流來幫助孩子梳理自己的煩惱。
假如孩子的行為表現讓你覺得很沒有面子,下不來台,它的行為動機可能是要爭取權利,想要提醒你他自己有權利做他想做的事情了。你不妨心平氣和的抽出點時間和孩子談談,問他「你是不是覺得自己想做這事情,最好別人少管你?」「你是不是覺得自己可以做這個決定了?」。
倘若孩子的行為表現讓你感到痛心,傷心,他的行為動機可能是要報復你,你不妨認真的問他幾個類似的問題,「你是不是覺得受到了不公平的對待,自己很受傷?」「你是不是覺得別人不顧你的感受?」「你是不是覺得這樣做心理會舒服點?」。
如果孩子的行為表現然你感到失望、無助,它的行為動機可能是自暴自棄。你可以問這樣一些問題幫他理清自己的困惑,「你是不是覺得別人對你放棄希望了?」「你是不是覺得自己真的不行?」「你是不是覺得自己沒有努力證明自己的必要性了?」。
以上這些問話只有一個原則,並非任何年齡段的孩子都適用,父母需要根據孩字的具體情況來決定怎麼樣和孩子展開交流,通過交流了解孩字真實的行為動機。
家長讀後思考:
思考1:不同的行為目的,你的孩子表現是怎樣的?
思考2:你是怎麼樣覺察孩子行為背後的目的的?
思考3:你孩子的行為目的有哪些變化?變化路線是怎麼樣的?
上一篇:教育孩子從溝通開始(九)
下一篇:教育孩子從溝通開始(十一)
作者介紹
張榮豪老師:中國學習能力研究院金牌顧問,專註於親子關係調解,全國家庭教育先進個人,參與並輔助與注意力,記憶力學習能力等青少年素質課程的開辦教學,為上萬的學生家長解決親子,家庭素質教育的難題。
喜歡本篇文章,請隨手點贊,歡迎分享到朋友圈,讓更多人幫助更多人!
手機訂閱號太多,想第一時間看我們更新怎麼辦?置頂「芒果三冥治」,一鍵輕鬆搞定!
推薦閱讀:
※教育孩子從溝通開始(十七)
※原來國際上這麼多種語言竟然是上帝故意安排的
※學會這四點溝通方式,話癆也能人見人愛!
※聊天時的這3個技巧,真的很加分
※寫給師弟師妹的幾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