狹義相對論(7)——動質量批判(3)

動質量概念的來源是容易說清楚的。

牛頓力學時代,有一個很重要的守恆量:p=mv,但這個守恆的動量到了相對論中不再守恆,為了能讓物理遊戲繼續玩下去,愛因斯坦找到了另外一個守恆量:

p=mv/sqrt{1-v^2}=(m/sqrt{1-v^2})*v=m*(v/sqrt{1-v^2})

這個守恆量本身是沒什麼問題的,問題出在對這個守恆量的詮釋上。

第二個等號後邊的式子是愛因斯坦的詮釋,質量需要重新定義,速度依然是原先的速度。

第三個等號後邊的式子是我堅持的詮釋,質量依然是不變數,但是速度需要重新定義。

在數學上,兩種詮釋是等價的,不需要區分的,但是在物理上卻不是這樣,這背後的核心在於對速度這個概念的理解上。

什麼是速度?速度是表徵物體運動快慢的一個物理量,數學上等於空間除以時間。對於學校的考試來說,這個回答可以得滿分了,可我現在換個說法來問:

時空平面上,運動方向跟時間軸的夾角 	heta 也可以用來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那為什麼物理學家不用 	heta來作為速度的定義,而是用 	heta 的正切值 tg	heta 來定義速度呢?

表面上看,這只是一個數學問題,用什麼來定義都是可以的,因為數學上是等價的,但實際上,這是一個物理問題。

從一個最簡單的物理圖景開始。

在一條直線上,2個相同的小球以相同的速度大小相向運動,碰撞後可以推斷下邊2個結論:

a、2個物體的速度改變數是相同的。因為如果不同,那麼就可以通過物理學實驗來區分空間的左右,這裡既然是理想化的思維實驗,還是假設空間左右對稱的方便。

b、2個物體碰撞後速度方向改變,但是速度的大小是不變的。因為速度的大小如果變化,那麼就可以通過物理學實驗來區分時間的先後,這裡同樣出於方便,假設時間先後是對稱的。

(實際上,看一個小球碰撞的影片,很容易通過速度變大還是變小來判斷影片是正放的還是逆放的,現實的實驗,是可以區分時間的流逝方向的。)

在時空平面上,畫出2個小球碰撞的時空軌跡,容易知道,這個幾何圖像是上下對稱,也是左右對稱的,這是時空對稱性的自然推論。或者換個說法,2個小球發生了速度交換。

現在以其中一個小球做參照系,由於變換參照系不應該影響物理結果,2個小球發生速度交換,運動小球靜止,靜止小球以相同的速度大小運動。

到現在為止推斷出的物理實驗結果,只用到了對稱性的假設,不管物理世界滿足的是相對論中的洛倫茲變換,還是牛頓力學中的伽利略變換,都不影響上邊的分析結果。

2個小球是相同的,空間左右是對稱的,時間先後是對稱的,由這三點推導出速度交換的實驗結果。反過來,如果在實驗上發現了速度交換,假設空間跟時間都是對稱的,很自然會猜想2個小球應該有某樣屬性是相同的。

一個超高速運動的物體,質量增長得得跟地球一樣大,然後碰上了一粒小灰塵,突然,這個地球質量的物體被逼停,速度交換給了這粒小灰塵。如果不是愛因斯坦生造出質量變化這個概念,原本是容易理解這個物理結論的:這個超高速運動的物體跟小灰塵質量相同,所以發生了速度交換。可現在呢?愛因斯坦又去哪才能找到猜想中的那個相同屬性?

如果2個小球碰撞前後的時空軌跡並不對稱,那麼可以猜測,上邊猜想的那個「某樣屬性」對於2個小球來說是不同的。現在問題是:通過時空軌跡的分析,能否從數學上得到這個「某樣屬性」的表達式?

小球碰撞前後的速度會發生變化,給定時空的基礎變換,是容易得到一個與參照系無關的數學量來表示這裡的速度變化量的。這個量有如下特徵:

1、相同的物體,這個量是相同的。

2、這個量與小球的運動速度無關(與參照系變換無關)。

3、不同的物體,這個量是不同的。

很自然地,將這個數學量作為物體本身的「某樣屬性」是合適的。

到目前為止,通過理想化的思維實驗,應該能得到這個印象:一個與運動速度無關的質量概念是自然的,符合思維邏輯的。

下一篇文章,將從數學上來詳細推導這個數學量,並涵蓋伽利略變換、洛倫茲變換以及其他物理世界中不存在,空想出的其它變換來詳細說明質量的概念。


推薦閱讀:

六十二 愛因斯坦相對論只是空中樓閣
既然光速是恆定的,所以說光速是物體類無法超越的嗎?
為什麼沒有東西能夠超過光速?
狹義相對論沒有任何實驗證據!
狹義相對論(番外)——洛倫茲變換的推導

TAG:相對論 | 物理學 | 理論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