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爺和導航吵起來之後

姥爺和導航吵起來了!

在后座睡得口水橫流的我猛地彈坐起來。

導航地圖上赫然是一片汪洋大海,機械的女聲不厭其煩的重複:請調頭,請調頭,請調頭……

「閉嘴!」姥爺憤怒地呵斥她。

「這一片填海造陸好幾年了,導航比較舊,她懂什麼呀……」

大家連哄帶勸把姥爺帶到后座,我好奇地坐到了駕駛座上,打算看看車載導航的實際效果。

……

姥爺你要不要坐回來接著罵?

在實際使用過後,我發現了一些關於車載導航系統的交互問題,匯總如下。

1.這個圖標什麼意思?

車載導航系統的設計遠遠落後手機,大部分還保持著塞班系統的古早風,但話說回來,大多數車內裝飾都是皮革金屬(土豪)風格,重擬物風格正好和車內環境相搭配。

唯一的問題就是……看不懂。

開車時沒有拍照,在網上選了一張風格相似的導航界面(下圖),可以看出除了地圖與導航指示,還有指北針、探頭、放大縮小、語音等一系列icon,但是有些icon的表義並沒有那麼清楚。

「點點試試不就清楚了?」

「瞎點要是回不來怎麼辦?」

這樣的回答牽扯出另一問題,操作的學習成本太高而容錯率太低,導致用戶出於規避風險的原則不去碰那些未知的按鍵。另一方面,導航系統本身只是車的一小部分,用戶不會僅僅因為導航不好用而捨棄一輛車,因此對於導航的容忍度也非常高。我曾經給一個叔叔把地圖模式「北向上」改成了「行駛方向向上」,「這下就好看多了,之前左拐右拐總是看不清。」他說。而之前的模式他已經用了快3年了。

關於這個問題,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和文字結合,文字永遠是共通的,況且加了文字也不見得影響界面美觀(反正已經這麼丑了)。

另外一個想法,就是和路標相結合,老司機上路前懂得最多的就是各種路標指示牌了,這樣可以大大減少學習成本。

2.導航也太不準了!

這一段路是在市區開的,完全不認路的我跟著導航踩了兩個坑,說起來都是延遲太大,教訓慘痛。

第一次是獲得語音提示「前方200米左轉」,看到前方紅綠燈後我駛入了左轉車道,然後愕然地發現前方100米處還有一個路口,然而我已經不能直行了……

第二次則是在複雜地形的路口走過,提示「前方路口左拐」,但系統判定的路口和我想像的不大一樣……拐進的路口還禁止調頭,聽到「前方4公里處調頭」的提示後,我的內心是崩潰的。

其實在遇到轉向掉頭時,導航早早在1公里、500米、100米就會有提示,但這樣的提示不適用於複雜或者特殊的地形,如我遇到的相距極近的兩個紅綠燈路口,很容易混淆。

對於這種問題,一種設想就是指示路口模擬實景圖,對複雜路口進行放大提示(不少導航已經這麼做了),同時增加實景圖類型。

另一種就是AR導航(AR大法好!),相信不久的將來,這種技術能夠普及到千家萬戶。

3.這個功能在哪裡?那個功能在哪裡?

目前車載系統功能繁多,打電話、播音樂、微信、影視……在這裡我們只選導航功能來看。

即使只是一個導航版塊,也有相當多的信息和分支,路線定製、周邊查詢、地圖設置、實時路況、探頭示警……別說開車過程中,就是停車仔細看,用戶也會暈頭轉向。

為什麼會這樣?導航功能難道會比微信步驟多嗎?你們微信玩得那麼6,到導航就不行了?

其實是用戶把導航系統本身完美的樹狀結構拉低到自己的線性結構水平,然後用豐富的線性結構經驗(一根筋)打敗你:咦?這個功能在哪裡?

《交互設計:從物理邏輯到行為邏輯》中指出,界面提供的信息架構很好地遵循了本身功能、結構或者後天軟體程序的需要,但是不能和用戶的思維與行為習慣匹配,界面信息分區往往遵照了功能板塊的劃分,而沒有對應典型的任務流程,就像下圖中,左圖的樹狀結構完整清晰,但是用戶在操作時卻需要在板塊間跳躍;右邊則遵循單個任務流程排布,使用戶可以順利地完成自己的線性任務,這種方式非常適合車載系統。

除了基本結構,導航中的大量信息也很難處理,開車過程中用戶原則上要直視前方,分神去看右側中控台屏幕其實是很危險的行為,信息呈現要主次分明,簡單粗暴。讓用戶多聽少看。滴滴車主端對此的設計非常棒,按重要程度分類,通過模態任務卡片、非模態任務卡片、普通信息卡片三種形式的設計實現多來源/大信息量下的高效信息管理。

4.回歸最基本的交互

用戶覺得好的才是最合適的,從機器問世以來,各種交互方式指導著我們操作各種機器。如何選擇最好的交互方式呢?

前文中提到的地圖模式「北向上」和「行駛方向向上」切換就是一例(如下圖),在調研中,大部分用戶都偏好「行駛方向向上」的顯示方式,他們認為這樣會讓轉彎變得好判斷,尤其是方向感較差的用戶。

「多聽少看」也是一例。在行車過程中,「聽」無疑是比「看」更合適的交互方式,由此衍生的「說」也是優於觸摸輸入的。蘋果的CarPlay中,Siri的人性化交流和良好的語音輸入讓其在車載系統中獨樹一幟。

關於地圖的放大和縮小,我使用的這輛車體驗非常差,要首先點開屏幕左側一個謎一樣的小紅點,才會彈出「+」「-」來放大縮小,在後來調研中,我發現大多數的「+」「-」是直接呈現在地圖上的——這還勉強可以接受。我有一個想法,為什麼不能將手機瀏覽照片時的放大和縮小手勢用在這上面呢?這樣不僅減少了icon,操作也更加人性化和便捷。

啰啰嗦嗦挑了一堆毛病,實際應用還是要綜合考慮的。未來車載導航的發展應該會脫離屏幕,通過語音+AR的形式為用戶們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下一篇文章我要匯總手頭的一些想法,嘗試著設計一套車載導航界面。

如果挖坑不填,我就臉滾鍵盤@HBBJKKC%#*&@$UNMK……

推薦閱讀:

交互設計新手需要看哪些書
《一個交互設計師的面試經歷》
UI設計必背英語|001初識
【設計方法論】翻譯:原子設計&創意
UI 設計進階 1-3:敏捷開發的技巧

TAG:交互設計 | 車載導航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