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酵母計劃 | 觀展有感

正值對交互設計的未來有些憂慮之際,去看了「設計·未來」主題展,看到了一些不同的設計項目,開始深思自己在日常工作太局限於界面設計,尤其是在To B產品設計中,其實應該更深入到服務的各個環節中,為整個服務而設計。

「『設計·未來』主題展圍繞『教育、流動、居住、溝通』四個板塊,通過『design the future設計未來』和『design for future為未來而設計』兩條主線,放眼全球,匯聚優秀和具有前瞻性的產品及案例。」

這個展提到設計其實並不局限於一個產品,或者一個服務,而是處處都有設計:為社會設計、為未來設計,或者說設計社會、設計未來。其中許多案例都是綜合性的,例如整個城市的交通網路重設計,小朋友學習環境的設計,任何城市中不合理的地方都可以拿出來進行設計。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台北水越設計的都市酵母計劃,因為從她們做的事情中,可以感受到她們對設計的喜愛,可以看到她們給其他人帶去的快樂和意義。

「2006年,水越設計提出「都市酵母」計劃,是一個致力於促進公共設計發展的影響計劃,持續至今已有超過1000個創意行動。他們從議題出發透過國際視野、在地研究的社會參與方案,多元體驗凝聚環境美學意識,發展讓人愛上居住地的方法以及行動。」

在此我挑幾個都市酵母計劃中的項目出來和大家一起看一看,看看別人家的設計師在做些什麼有趣又有意義的事情,我們又如何在自己日常的需求中發現意義和趣味。

小招牌製造所

走過多個城市的購物街,廣州的北京路、上海的南京路、廈門的中山路、台北的西門町,覺得每個城市的購物街簡直長的一毛一樣。看了小招牌製造所計劃,才發覺了這些街道變成了一毛一樣的原因,是因為千篇一律的巨大招牌,這些大招牌雖然營造了整體繁華喧鬧的氛圍,卻遮住了建築物本身的特色,也遮住了每個店的特色,形成「購物街」特色的同時也失去了特色。

水越設計發現了這個問題,開啟了小招牌製造所計劃,和一些店家合作,為他們設計帶著他們故事的、獨一無二的小招牌,去掉大招牌的店家不但沒有失去爭奪視覺焦點的能力,反而多了幾分特別。

▲一個補習班的小招牌,改變了以前的招牌帶來的補習班刻板嚴肅的形象,讓補習班也變的生動活潑,易於親近。

▲一家皮具店的皮質小招牌,盡展皮具店的特色,還能在不開門時收起招牌,增添了趣味性。

▲一家漢堡店的漢堡小招牌,漢堡中間的生菜是真的植物,可以每天澆水保持生命,也展現出漢堡店食材新鮮的特點。

小招牌製造所計劃已與幾百家店家合作,做出了許許多多帶著故事、感情的小招牌,給小店帶增添了精緻感和獨一無二的氣質。但在了解這個計劃的時候,最讓我覺得神奇的是,不管是設計師還是店家,大家都不會覺得這件事很麻煩,不會去想成本的問題,純粹的覺得這是一件有趣的事情,願意一起合作做成一些雖然很小,但有意義的事情。

我在想這樣的計劃在我們身邊推動起來會和在台灣一樣順利嗎?大陸急躁的都市人們有多少會開心的參與到這樣的小事中去呢?

變電箱新生

我從來沒有去注意過城市裡的變電箱,覺得它們自然而然的就在那裡,長成什麼樣子並不重要。但是水越設計的設計師卻並不這樣覺得,他們覺得台北眾多的變電箱在風格上與這個城市並不相融,突兀的配色容易讓它影響整個城市的視覺風格,影響到了周圍的建築和整個街道的統一與和諧。於是他們決定賦予變電箱新生。

這種在我們看來可能是閑的沒事的事情,他們就是開心的去做了。根據每個變電箱所在的街道和周圍建築的色彩去為它們重新配色,這樣繁瑣艱辛又沒有任何物質利益的事情,他們發現了其中的意義,這是在為整個城市變的更加美好而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不得不承認的是,新生的變電箱確實與街道和諧的融合在了一起,讓整個街道變的更舒適了。

市場小學計劃

這個計劃與上面兩個都不太相同,它不是設計一個具體的東西,也不是以視覺形式表現出來,它是設計一個新的學習方式,或者說是設計了一種小學生與傳統市場的交互方式,或者說設計了一個全新的學習流程。

水越設計的設計師去小學做調查,發現小學生們對自己日常吃的食物原本的形態一點都不了解,他們甚至以為一隻雞長了6條腿,因為超市每包雞腿裡面都有6隻啊。於是水越設計發起了市場小學計劃,把小學生們帶到傳統市場中去,讓他們直接接觸真實的事物、接觸傳統的事物。傳統市場中的店家們教給小學生們他們不了解的知識的同時,也在從小學生那裡學習,例如學習了自己賣的產品的英文如何講。這是一種互相正向影響的交互,其中的意義不言而喻。

拿這個例子出來是因為這個計劃正好說明了「設計·未來」展的主旨,設計沒有界限,任何存在問題的地方都可以進行設計,都可以通過設計解決問題,讓社會變的更好,讓未來變的更好。

反思

1.每天設計界面的我是否把設計看的過於狹窄了,是否有機會把目光從界面上移開,向更遠更廣的地方看一看?看看用戶在使用界面之外的流程中會遇到哪些問題,我又能通過什麼設計來解決這些問題?

2.在工作中做需求覺得枯燥無聊的時候,想想我做的設計除了能給產品實現經濟效應之外,對用戶來說對社會來說還有著怎樣的意義?賦予自己的工作更多的意義會更有動力和興趣做下去。

3.除了工作上「被動的」設計之外,我是否還能做些什麼也許產生不了什麼經濟價值但卻有趣或對社會有意義的設計,例如一些公益項目的設計,或者發現一些問題通過文字寫下來產生一些微薄的效應也是有價值的。

文中設計案例與配圖來自都市酵母計劃官網:cityyeast.com/。大家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他們其他有趣的項目,有什麼想法可以和雪糕一起交流。

最後一個小廣告,關注雪糕的公眾號:雪糕同學,和雪糕一起做一個設計界的小學生,保持好奇心和學習欲(嘿哈


推薦閱讀:

他摯愛赫本一生卻終身未娶,為她做300件美衣,獨留百年傳說
拓寬設計之路,成為炙手可熱的跨行業大牛的進階武器——知識管理(上篇)
文件命名最詳細的規範——新手轉向資深的必經之路(下)
UX設計師妹紙,北漂兩年半的轉行經歷(五)——華麗的轉身
【d+聚光燈】秀場上最耀眼的高光 | 那些成就了時尚經典的珠寶設計師

TAG:設計 | 設計師 | 交互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