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導向看產品思維

「目標導向」這種思考方式一直是我在做事(尤其是產品設計和運營)的過程中所推崇的。

最早接觸到這個詞,是在一篇講領導力的文章中。一位豪斯教授提出了,有關領導者幫助下屬確定挑戰性目標和實現目標的最好途徑的理論。理論本身指,領導者要為下屬定下一個目標,並在下屬完成這個目標的過程中指明最優的路徑,給予幫助,消除過程中的障礙。

我不知道人們是如何將這一理論應用在產品設計之中的,但在我看來這一思考方式適用於例如產品、設計、商業等許多領域。並且會很有幫助。當然,在應用過程中要有所引申,而本文我也僅在產品設計和運營領域來聊。

先來通過這張圖,我們談談這個理論本身的邏輯。

上圖說明,人由目標或動機的驅使,會產生目標導向行為和目標行為。當然,不管動機的強度如何高,並非所有的目標都能夠達成,有的目標甚至永遠也達不到。但當我們基於既定的目標和動機,我們的行為是清晰的且更易正確的。所以,這個理論於我而言,最大啟發在於,做事要目標驅動行為。

以商業為例。商業的本質是什麼?盈利。所以經商本身做的事,都要以盈利為目標。有人會說,商人不是做的每一件事都為了形成了盈利。當然,形成盈利的行為本身也會分為長線和短線的。很多事現在看是賠本的,也許只是在為以後的盈利做鋪墊。

而在我能想到的所有事情里,除了感情(其實也不一定除了...),所有事情的本身都要有一個目標(目的),我們做的行為是為了服務我們去達成目標。而「目標導向」的思考方式,可以讓我們的行為變得更有效率和意義。

當我想要去執行一些行為的時候,我會更願意依據「目標導向」按照如下的步驟思考:

① 我最本質的動機和目標是什麼?(我要幹啥?)

② 達成目標可以選擇的行為路徑有哪些?(我能咋干?)

③ 執行中,哪個行為路徑更為輕鬆高效?(怎麼干好?)

④ 選擇你達成目標的最優路徑,並想辦法攻克僅存的障礙!(干!)

具體談如何應用前,不妨聽我說幾個場景,看看是否似曾相識。

  • 看到別的產品有一個功能,想給自己的也加一個,為它設計了整套體系甚至畫好原型,然後卻在為如何讓用戶使用它而苦惱;
  • 想要做社群運營維護用戶,隨意拉了一個用戶群,卻未曾想好要在群里做什麼;
  • 想要趁節假日為產品做個活動,直接開始思考活動的形式,...

如果你有遇到類似的場景,我覺得也許這個思考方式對你真的挺有幫助。

我所提的「目標導向」思考方式在分析產品需求時,經常被人們稱為,你要知道用戶真正想要什麼,或者用戶真正的需求是什麼。產品設計中一個經常被提起的例子:用戶問有沒有25毫米的鑽頭,或許只是為了掛起一個相框,你也許可以給他一個不需要打孔就可以掛起的相框,而不是糾結你沒有的鑽頭。

其實就是在說,你要看到用戶本身的目標是什麼。而達成目標的過程,正如上文理論中所述,應該是提供選擇最優的路徑,而不是努力清除一條錯誤路徑上的障礙。

上面舉例場景的中,當看到別人功能時,自己也想做。可在這個時候你的目標是什麼呢?在我看來,產品設計的最終目標是,功能被用戶所需要。之所以煩惱如何讓用戶願意使用,是因為一味抄來功能,並沒有思考這個目標。當看到別人的功能,先要思考這個功能是否也被你的用戶所需要,思考你的用戶需要這個功能的什麼(目標),這個功能是不是滿足用戶需求的最好方式(最優路徑)。這樣所推演出來的功能才最接近正確答案。做真正被用戶所需要的功能就不會苦惱用戶不願意用了。

做社群運營,隨意的拉群不具有針對性,行為很難產生理想的效果。如果可以先思考目標,比如維持並提升某個功能活躍,有針對性的去尋找這個功能的目標活躍用戶組成社群,完成針對功能的激勵和收集意見。這樣對於提高社群運營的效率會有不少提高。

做一個活動,在思考形式和規則之前,先思考組織這個活動所相應的目標。提升付費率或是活躍度,所要組織的活動形式也許是完全不同的。而不該先定下活動的形式(行為),再思考這個行為能完成什麼目標,這樣得出的目標或結果也許對你並沒有很高的價值。

類似的應用例子還有很多。當你做某件事的時候,試著去思考目標,尋找捷徑,或許可以幫你高效精準的解決問題。

以上是我對於「目標導向」理論的一點理解。希望可以對你有一點點幫助。

當然,我寫這些的目標其實是幫助自己整理o(>﹏<)o


推薦閱讀:

我決定自己辦一場互聯網大會,關於:產品、設計、增長、區塊鏈,知群「一起學」大會,和北京郵電大學一起
一隻煎餅的互聯網夢想
論PM的自我修養
那些曾對我幫助很大的參考資料

TAG:思維與產品設計 | 產品經理 | 產品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