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加!他要是去當一個雕塑家,會比當畫家更偉大
【歌劇院的舞蹈學生】
「一幅畫作需要來點神秘,
來些模糊感還有一些想像。
如果你總是明確地表達自己,最終只會讓人感到無聊。」
---埃德加·德加
的確,如果你看過德加的畫作,一定能明白他說這句話的含義。也許會有種困惑:他的作品似乎有別於同時期畫家的表現形式。
【德加肖像】
1834年出生於法國一個金融資本家庭的埃德加·德加,曾在巴黎藝術學院學習繪畫時,受到安格爾的很大影響。他富於創新的構圖、細緻的描繪和對動作的透徹表達使他成為17世紀晚期現代藝術的大師之一。在他的一生中觸碰過許多不同的作品主題,但是對一般大眾而言,大家最熟悉的,莫過於「芭蕾舞」這一題材。
德加《舞台中央的明星》
縱觀整個外國美術史,能把芭蕾舞女畫得惟妙惟肖,還因此流芳百世,大概也就是與莫奈同期的法國印象派大師德加能辦到!如果說莫奈的睡蓮主題是他的標籤,那麼芭蕾主題便是德加的代名詞。
長期在芭蕾劇院停留的經歷,使他經常隨心所欲地記錄、刻畫能打動他的每一刻。或許這些瞬間談不上高雅,也不及傳統觀念里的美麗,但是在光與色的流動、變幻中,他描繪出的輕歌曼舞的芭蕾舞演員、每一個動作的展現,都能觸動觀者的內心,引發共鳴。
德加《鏡前》
在演繹芭蕾主題作品時,德加不僅用了畫作表示其靈魂之所在,同時,他還借用更為具象的雕塑的形式去展現其不同的意義,更加生動的與觀者心靈溝通。
《十四歲的小舞者》可以說是德加最經典的名作之一,此作品將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新晉舞蹈者瑪麗·凡·格特姆的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栩栩如生。130多年前,德加的這件作品在印象派畫展上展出時,引來一片嘩然。除了雕塑主題的原因,更多因為他這座雕塑用到了真正的毛髮,女孩的芭蕾舞衣和舞鞋。
德加《十四歲的舞者》
一位批評家曾說,這幅作品「把天使和魔鬼,純潔和污穢集中在一個人身上的永恆的主題。」而德加則認為這件作品「能打開一扇大門,倘若有其他人模仿它,再好不過。」在德加去世之後,他的繼承人將所有的蠟像翻製成了銅像。如今,德加《十四歲的小舞女》的銅像在全世界各大博物館如法國奧賽博物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英國泰特現代藝術博物館等都成為重要的藏品之一。
德加《十四歲的舞者》
如果說在1917年前,世界是德加的,那麼1917年後,德加就是屬於世界的。1917年德加的去世,似乎宣告著德加的世界結束。而在他去世後,人們在他的工作室中發現了150座蠟塑、黏土雕塑,而這正代表著屬於世界的德加時代開啟。除了藝術家生前在1881年「第六屆印象主義畫展」中展出過的《十四歲的小舞者》,德加這些雕塑創作都鮮為人知。
德加《正面左腿第四式》
難以想像的是,生前的德加,似乎對自己的作品永不滿足。他不願出售作品,只想把它們留在身邊,能隨時找尋更好的方法加以改正。我想,這便是這150座蠟塑、黏土雕塑還未現世的原因。他傾注一生靈魂於作品裡,只為給予世人最好的展現。
德加《西班牙舞》
在他所有的雕塑中,除了芭蕾舞女,賽馬也是他的雕塑主題之一,抓住馬運動中的姿態十分不易,藝術家描繪奔跑的馬匹常常四蹄離地,畫家們記錄的是一種感覺,而不是真正的動作。而德加早期馬匹雕塑卻表極其完整、被稱為靜止雕塑的典型之作,使人回憶起古典作品。
德加《良駒勒步》
塑造《良駒勒步》之時,德加抓住了騎乘者和馬共同運動的瞬間,騎手強壯而充滿張力的身體和他的坐騎融為一體,展現了藝術家對動物運動狀態的新探索。
沒錯,德加要是去當一個雕塑家,會比當畫家更偉大。不論是芭蕾主題的柔美,還是賽馬的自由,德加留下的每一幅作品都是一個時代的精彩,他一輩子生活在自己的藝術作品裡,最終將其變成生命的嚮往,時代的嚮往,世界的嚮往。
展覽詳情參見藝厘米APP
推薦閱讀:
※「懷才不遇」就要一死了之嗎?
※盤點丨那些你熟知卻並不了解的畫中畫
※構圖與色彩碰撞出來的視覺藝術
※極簡西方繪畫史 (七)— 現代藝術
※致雅昌新聞:你站已嚴重侵犯了本人著作權
TAG: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