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魯迅博物館

魯迅紀念館在阜成門,一個衚衕的最裡面,面積差不多相當於一個中學。其實故居不大,一個小四合院,只是在一旁修了一個博物館,整個都算下來,就很有規模了。

我周三去的,人很少,一進門就是魯迅的雕像,意氣風發的,最前面是他的手跡 。這位偉大的作家生前曾寫過:死後不要搞任何紀念,但是,估計他也猜到了。

雕像的後面就是陳列館,共兩層,按年代,沿著魯迅的人生軌跡徐徐展開。

寫到這兒,要說幾句:同學們,魯迅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也是新文化運動的引領者,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他的代表作品有:狂人日記、阿Q正傳、葯、祝福……好了,進去吧。

第一部分是在紹興 ,這是魯迅出生的地方,一座江南小城,魯迅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他的祖父是進士出身,至內閣中書,家境很好,小時候魯迅喜歡看畫譜,一有零錢就拿去買畫本,山海經是印象最深的讀物,對美術的興趣一直持續到成年,對後來編寫科普讀本,推廣木刻藝術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三味書屋是魯迅小時候上的私塾的名字,那張書桌是魯迅坐過的,當年因遲到被罰,就在上面刻了」早「字,激勵自己。魯迅一生勤奮,每天寫日記,直到去世的前三天。

我這輩子肯定是成不了文學家了,但當年還幻想:能每天堅持記日本也很了不起呀。可惜,除了吃飯、睡覺,其它都沒堅持下來。

魯迅祖父是個嚴謹認真的人,督促孫子們要讀書上進,而且很有自己的想法,據魯迅和其弟弟周作人回憶,祖父不認為啟蒙就要從四書五經開始,反倒是建議讀有趣的故事書,比如《西遊記》,樹人、作人兄弟的啟蒙書就與別人不同,是從《鑒略》開始的。

? 魯迅12歲時,祖父因科舉案而被革職關押,父親生病卧床不起,從此家道中落。

魯迅在《吶喊》自序中寫道: 我有四年多,曾經常常,——幾乎是每天,出入於質鋪和藥店里,年紀可是忘卻了,總之是藥店的櫃檯正和我一樣高,質鋪的是比我高一倍,我從一倍高的櫃檯外送上衣服或首飾去,在侮蔑里接了錢,再到一樣高的櫃檯上給我久病的父親去買葯。

這段經歷讓他過早的見識了人情冷暖,心裡留下很深的陰影。

18歲,魯迅決定去南京讀免費的洋務學堂,8元的路費,他母親四處借才籌到。

第二部分在南京:這是魯迅青年時期求學的地方,江南水師下屬的礦務鐵路學堂,當年考科舉才是正途,就像今天考大學一樣,讀洋務是不務正業,但是魯迅只能去讀不要學費的洋務學堂。但恰恰在這裡,他學到了算術、化學、物理等自然科學,這極大的開拓了他的視野,在這一時期他讀到了《天演論》,對他日後的思想產生重要的影響。

第三部分在日本:魯迅到日本後先是學了兩年的日語,然後轉到仙台學醫。為什麼學醫,魯迅曾在作品中明確寫過:」救治象我父親似的被誤的病人的疾苦,戰爭時候便去當軍醫,一面又促進了國人對於維新的信仰。「

但是一次課上看片子,見中國人麻木不仁的圍觀日本人斬首同胞的畫面,他決定轉文:」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所以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於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以為當然要推文藝,於是想提倡文藝運動了。「

在這裡,魯迅結識了藤野嚴九郎先生。魯迅離開仙台時,藤野很不舍,送他自己的照片,他非常喜歡這個學生。當然,在歷史記錄里,魯迅一直是成績優秀,教過的老師都喜歡他。在博物館外面的院子里,就擺了一尊藤野的雕像。

在日本期間魯迅和顧琅合作編寫了《中國礦產志》,這本科普讀本受到清政府的重視,定為學生必讀書目。

他還和人籌辦《新生》雜誌,但為果。

我個人覺得,他對出版業一直有濃厚的興趣,不是一般作家寫完稿子交給出版社就算完事了,他會追蹤各個環節。

在日本的後期,魯迅和弟弟主要靠翻譯作品維持生計

第四部分在北京:1909年28歲的魯迅和弟弟回國,先是在杭州教書,後到紹興老家當學校的校長,並組織學生參加抗議活動,顯示出了過人的組織力和號召力。

後蔡元培邀請他到教育部任職,這一時期,他參與設計了國徽、北大校徽、國歌。

無事時抄石碑,研究佛學。

1918年,在《新青年》編輯錢玄同的催促下,發表了第一篇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並第一次用魯迅這個筆名。從那時起,魯迅開始投入社會活動中,吶喊發聲。在北京,魯迅出版了《吶喊》《朝花夕拾》《野草》。

第五部分去廈門和廣州:1926年魯迅為了避難而離京去廈門大學任教,後轉入中山大學,在這裡,他和學生許廣平兩人公開戀愛兩人寫的書信後出版為《兩地書》。

1927年,魯迅拒絕了諾貝爾獎的提名

第六部分在上海:在中山大學期間,因為營救被捕學生無果,憤而辭職,1927年9月,魯迅和許廣平來到上海共同生活,後有了孩子周海嬰。

我分析魯迅去南方主要還是見許廣平,你想當時魯迅都45歲了,還單身,有個名媒正娶的媳婦,但只是個擺設。他和許廣平只通信不見面,關係沒有實質性進展,再這麼拖下去,許廣平嫁人怎麼辦?所以,魯迅就過去了。兩人在一起了,也就完成此行的目的了,正趕上校方不積極配合他營救學生,正好,辭職走人。

在上海,魯迅開始大量翻譯外國著作,並積極倡導木刻藝術,同時出版了《漢文學史綱要》《中國小說的歷史變遷》兩本學術專著。

在上海魯迅組建了左翼作家聯盟,並與各界名流聯合起來反對國民黨政府,時常處在危險中,這一時期的作品,更隱晦深沉。

魯迅教育觀很先進,當時翻譯了很多兒童文學作品,同時還明確表示:不要讓孩子做空頭的作家或畫家,干一些具體的工作。許廣平遵循了他的遺志,周海嬰後來學物理,成為無線電專家。

下圖是回郁達夫的詩。

在這裡認識了被他識為知己的瞿秋白

他喜歡的兩個年青作家蕭紅和巴金

展覽最後一部分是魯迅死前倒計時,從前11天開始,直至最後一刻。雖然一切都早己料到,但能感覺到魯迅沒想到,那會是最後一天,那會是最後的絕筆。這是給內山書店老闆的便條,日文寫的:沒想到半夜又喘起來。因此,十點鐘的約會去不成了,很抱歉。拜託你給須藤先生掛個電話,請他速來看一下……」

咳嗽了一宿,清晨沒能醒來。許廣平陪伴在他身邊。

56歲的魯迅,走完了他戰鬥的一生。

魯迅的葬禮在上海隆重的舉行了。治喪委員會有蔡元培、宋慶齡、毛澤東、沈鈞儒、茅盾、內山完造、史沫德萊等人。

抬棺人則是繼承他遺志的人,蕭軍、胡風、紺弩、黃源、巴金,馮雪峰是真正的組織人,他們日後都是走在中國文化前列的人。

他的一生被人評價甚高,不過,我最喜歡的是他自己的評價」戎馬書生「


推薦閱讀:

《百年孤獨》為什麼讓加西亞·馬爾克斯獲諾貝爾文學獎?
魯迅有哪些代表作品?
免費才沒人學……
魯迅寫閏土是想表達什麼情感?
吳猛強:正義一共缺席了兩次

TAG:魯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