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心理醫生,我就是病人了嗎?
去看醫院看醫生,就是身體生病了
那如果去看心理醫生,那我就是病人了嗎?
我們的心理健康程度到底是怎麼樣的?
衛計委等部門發布《關於加強心理健康服務的指導意見》
可能會帶來哪些直接影響?
政府對心理健康服務需求的直面和知識普及,將讓中國人更願意接受心理療愈諮詢,去了解自我和提升生活品質。
過去心理諮詢被認為是「治病」的技術,中國人認為心理有病的人才需要去看心理諮詢,誰會想把自己定義為有病的人呢。
於是明明有壓力情緒,卻無法依靠心理健康服務,這一客觀安全的途徑去釋放排解。
就像文中所述的,
「我國正處於經濟社會快速轉型期,隨著人們生活節奏加快,競爭壓力加劇,個體心理行為問題及其引發的社會問題日益凸顯。」
越來越多人開始明白,人生中面臨各種困擾和壓力是必然的。
心理健康服務是運用心理學及醫學的理論和方法,預防或減少各類心理行為問題,促進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質量。
就如同瑜伽,有氧、均衡飲食等健身養生是人類保持生理健康的方式,專業心理療愈,就是人類維持自身心理健康的方法。
看心理諮詢的人將不再是「有病」的人,
相反,不看心理醫生,認為自己永遠不可能有問題的那些人,更可能存在長久壓抑的嚴重問題。
近幾年來,大眾對心理學的接受和利用率,代表中國人對精神層次的需求正在飛速接近西方社會。
大家漸漸明白,
過去人們認為的「問題」,並不是「問題 」(problem),
而只是生活中總會出現的各種狀況(Issue)。
既然每個人的人生中,註定會遇到一些較大的困難挫折,
選擇專業心理療愈,比長時間的試圖自己處理要快速有效的多。
以往中國社會對主動選擇心理健康服務的人的評價多為「軟弱無能,情商不夠,想不開,太敏感,修鍊不夠」等等。
可在國外定期去做心理療愈釋放壓力的人們,往往是那些經濟能力和文化素養較高的群體,對自我的心理健康和生活品質有著更高要求。
因為只有更勇敢的人,才能直面自我生活中的問題,
並積極地需求多樣的解決方式,
讓自己的生活持續提升保持平衡。
資料來源: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4937909/answer/149427279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推薦閱讀:
※如何增強自己對權力和金錢的慾望?變得有野心?
※女性到底該不該刮腋毛?
※當學霸被舍友嘲笑怎麼辦?
※一個人對前景充滿焦慮,是抑鬱症的一種嗎?
※不好意思,你們可能不是那四成認為人生沒有意義的北大新生之一——但並不說明「空心病」不值得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