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感》
05-10
我們說能從一個人身上看到他一些性格或者說人格,例如表達方式、興趣愛好、生活經歷等等。但我認為以這些信息判斷出的結果其價值在短期內是很難體現出來的。我們時常會感覺一個人變了,其實這是直覺判斷出的真實結果,是正確。無論對方是有意飾演,還是無意展露,那都是真實有效的。牛頓說「物體是一直保持勻速運動的,如想讓它靜止,則必須對它施加作用力」。然而你可曾想過,性格也是如此。如果你想讓別人覺得你還是老樣子,你就必須要有所作為。而「有所作為」指的是:你必須要考察自己、分析自己,站到對方當下的角度去思考自己的一舉一動,然後刻意練習,而當你完成這些之後,對方早已不在「當下」。
推薦閱讀:
性格是個變數,影響這個變數的因子並不是過去,而是當下和未來。
相比「過去」,「當下」和「未來」的意識,是決定我們性格發展的主要因素。「當下」即是我們目前的生存狀態,「未來」則是我們嚮往的生存狀態。當這兩個意識與我們線性時間思維相結合,我們就獲得了一套完整的生活方式:交流模式、表達方式、為人處世、描述自己的歷史、擇偶標準、穿衣風格、社交形式 …我們前進的道路將越來越窄我們說小孩兒是一張白紙,在他們身上隨便「塗塗畫畫」都會影響他們一生,我覺得這話說的有些誇張了。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將接收不計其數的外部信息,但這些信息我們不可能全部拿下,90% 我們都屏蔽了,我們只接收那些符合且有益我們當下生存狀態的信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所要接收的信息越來越多,不過伴隨我們增長的還有我們信息篩選的能力。我們信息篩選的能力越來越強,無視信息的能力也越來越明顯,這就導致了我們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所接收到的信息將越來越「單一」,「多樣性」則是離我們越來越遠的東西。最後我要說回性格。性格在我們「信息篩選」能力的助推下,變得越來越穩定,它逐漸從一個變數發展成一個常量,這也就意味著,我們的一生即將迎來「結束」。
羅方可2017.02.28推薦閱讀:
※人腦的設計缺陷
※好奇心驅動的強化學習:從資訊理論開始
※自閉症的根源在感官系統嗎?
※Eyelink 1000 plus 使用心得
※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