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人物】德迅投資曾李青:轉型道路起伏虐心,淡定江湖投資果斷瀟洒

德迅投資創始人曾李青

投資階段:成熟期,拓展期

投資方向:移動互聯網、網遊、教育等

代表案例:北京太美、拉特蘭、淘米網、快播、呈天游、廣東卓越教育等

我們金牌顧問要講的這位大咖,名叫曾李青,他是騰訊公司五位創始人之一,本科畢業於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通信專業。在加入騰訊集團前,曾李青曾在深圳市數據通信局工作,因此可以說非常熟悉中國互聯網及電信行業。

1999年,曾李青與馬化騰、張志東三人共同創立騰訊,並且他曾於1999年-2007年期間擔任騰訊公司首席運營官,全面負責騰訊集團業務範圍及產品種類,同時管理全國各市場推廣工作,這份經歷也讓曾李青的骨子裡刻上了「騰訊人」的印記,之後的曾李青在投資的道路上也閃現著騰訊的影子,可謂是影響頗深。

2007年,曾李青辭去騰訊首席運營官的職位,成為騰訊「終身榮譽顧問」的他過了幾個月「清閑」生活,難得自在清閑,不過他當然不會永遠這樣「隱居」下去,之後的曾李青創立了德迅投資,開始踏上了天使投資人。

他投資的企業包括北京太美、拉特蘭、淘米網、快播、呈天游、廣東卓越教育等。

值得一提的是,這位騰訊老將在投資之路上似乎頗為青睞騰訊老員工的企業或是項目,這到底是「私心」還是背後另有原因;剛剛成立的德迅投資本應帶著騰訊的成功經驗一馬平川一鳴驚人,卻因為騰訊的影響一塌糊塗?這又從何說起?

曾李青的投資經歷高低起伏,而他倒是很擅長從失敗的低谷中總結投資心得,積蓄崛起的新能量,金牌顧問認為,曾李青果斷的投資原則頗有一番江湖中的瀟洒味道。

接下來閑話少說,我們一起走近今天的人物大咖——曾李青。

一、「偏心」騰訊偏在了解而非感情

首先,我們先來看曾李青轉為投資人後的兩個具有代表性的兩個成功案例。

1.偏愛騰訊舊將的「淘米網」

2007年年底,曾李青投資了淘米網,這不是他投資的第一家互聯網公司,但外界普遍認為這是他早期投資中最成功的一家。

2011年6月9日,淘米網成功登陸美國紐交所,市值3.8億美元,而曾李青擁有18.7%的股份。

淘米網創始人汪海兵曾是曾李青的部下,也是騰訊「QQ寵物」項目總監,他當時有個想法要做中國最大的兒童社區,和曾李青討論之後後二人一拍即合,所以之後才有了淘米網的成功。

說到這裡,就要順帶說一下了,曾李青似乎非常信賴騰訊員工的創業和項目,不經意間竟然發現他所投的大部分項目都多少與騰訊員工有關,有人甚至戲稱這是德迅投資的「潛規則」,而當被人問及這一現象是否存有「私心」的時候,曾李青笑談:「當年這些人幫助老闆創業,現在我也要幫助他們創業。」不得不說,這若隱若現,似有似無的回答想來確實有些幽默背後透著機智。

後來曾李青也曾談到過,之所以有些「騰訊傾向」並不是單純的偏心,而是作為投資人必然要從自己熟悉的領域和企業人下手,如果說他對騰訊確實有偏向,那也是偏向舊時的了解而不是感情。

2.投資重點轉向網路遊戲

另外一個案例,是在2010年,逐漸成熟的德迅資本將投資重點轉向用戶年齡層次更高的網路遊戲領域,其中的核心重點是淘樂網路科技有限公司出品的回合制網路遊戲《桃花源記》,這款遊戲代表著傳統回合制遊戲向著深度社區化以及微端無端化的方向發展。一經推出便受到大量玩家追捧,其優秀的品質和豐富的遊戲可玩性獲得了業界強烈關注,是2011年網路遊戲行業里程碑式的大作。

二、投資理念透露幾分瀟洒江湖,太執著當心走上歪路

不知為何,總覺得曾李青的投資理念多少有些「老江湖」的味道,有那麼一點氣定神閑,有那麼一點笑看人生,也有那麼一點果斷堅定。

比如在談及為何會成為一名天使投資人時,他似乎不願過多描述,簡簡單單不乏玩笑似地回答:「其實就是想給自己找一份輕鬆的工作。

當然,這多半不能當真,要正經八百地看曾李青的投資理念,還真覺得略點江湖霸氣。

比如他這樣談到自己的投資原則:「我們一般只投最早的一輪,後面不會再跟投。」

他與很多投資大咖相同,比較傾向於很早的時候就及時看準然後下手投資,越早進入就越好。

但略有不同的就是,每每曾李青談到他的理念,總是有些霸氣難以抵擋的感覺,例如:「如果你拿了別人的錢就不要拿我的錢了,而且我們投的錢只夠你這個公司干一件事情,如果不成功就要關門,第一件事情成功了以後才有可能討論來干第二件事情。」

有了這麼霸氣的投資理念,曾李青的江湖可謂是風生水起,但是即便是成功的投資人,也並不代表他們一定擁有精彩的開始,而曾李青投資的初始,就是深受騰訊影響,而走上了一條「歪路」。

此話從何說起呢,其實曾李青剛開始脫離騰訊創立德迅投資的時候,一心想要避開與老東家相似的業務,於是他嘗試投了五六家服裝、旅遊甚至房地產項目,但這種刻意的躲避顯然把他的投資引到了一條歪路,幾乎所有的結果都差強人意。

曾李青曾經回憶說:「那時候我們投了差不多三四千萬,有的公司從投資到關門,連一片葉子都沒看到。」然而也許是經過了太多洗禮的他已經看開了太多,從他口中我們很難聽到一種本應深刻的苦澀,卻多了幾分瀟洒的從容淡定,彷彿他是獨立在這些不如意的故事之外的逍遙看客:「唉,無所謂,就當交學費了。」

曾李青坦言,在經歷了幾乎全軍覆沒的失敗之後,他反而漸漸豁達釋然許多,於是深入思考後的他決定還是回到熟悉的互聯網行業,他頗有自信地說:「應該沒有人比我們對互聯網這個行業更熟悉。」

由此不難看出,之前再多的經驗,也不一定可以確保之後的路途就是康庄大道,而發展的路上最好不要太刻意,太執著。也許,走出心理「怪圈」之後,才能發現腳下的這條路是否沒有背離夢想初衷。

三、投資不是坦途,「九不投」就堅決不要投

既然天使投資人這條路並不是康庄大道,那麼這條路上就一定是荊棘叢生的,不過曾李青倒是從一路的不平坦中,撿拾了許多一針見血的經驗。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曾李青著名的「九不投」原則。

第一, 就是不投跨行業創業。

舉例來講,比如原來做遊戲的人突然要轉型做電商,或者是原來做互聯網社區的要做遊戲,那麼就要格外當心雷區了,在曾李青看來,這種沒有經驗且不專業的轉型在當今的互聯網日新月異的環境下很容易以失敗告終。

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曾李青還拿自己當年做騰訊的時候舉例:「我們創業的時候互聯網行業剛剛開始,而且騰訊最早也是參與深圳電信互聯網建設的,一同創業的馬化騰在之前的潤迅是做尋呼台,尋呼機和IM都很相近的,我們都是搞通訊出身的,這就是優勢。但是如果在這個行業已經比較成熟的時候,你貿然進行跨行業創業往往多少會有些專業經驗不足,所以很容易導致失敗。」

第二, 不投綜合素質不高或者核心能力不強的公司。

這一點其實很好理解,一個人是不是強者要看綜合素質,一個企業是不是強大也要看綜合能力,有短板的企業就會有局限,而局限在當今在這個變幻莫測的時代里,危險係數就增加了,對於跟不上發展的企業而言,局限就可能是最後把整個企業置於沒有生存餘地之死角的罪魁禍首。而核心往往是指一個企業的靈魂所在,如果企業核心動搖,那麼其他競爭對手想要撼動甚至擊垮它的地位都可能是分分鐘的事,易如反掌。

而說到這一點,曾李青也回憶道:「去年在投資環境泡沫的情況下我們投了若干項目,導致2016年上半年關公司的數量比去年多了很多。最近我發現辦公室的同志怎麼都換電腦了,還都換成大屏幕的電腦了,我一問,員工回答:『老闆,上面的兩個公司關門了,只剩下電腦,那個電腦是做美術用的,屏幕都很大,都搬回來我們自己用了。』」

第三, 不投創始人不和睦、容易分裂的公司。

曾李青很贊同熊曉鴿的那句話:「創業失敗什麼都沒有了。」他十分直白地比喻,其實創業好比結婚,只不過離婚的話還可以分割財產,但創業夥伴要是關係不和睦導致創業失敗,那麼很肯能就是賠得盆干碗凈了。

曾李青回顧過去,他們也曾投資過一家網路遊戲公司,後來公司散了,投資的錢也就打了水漂。

第四, 曾李青深信大學生創業不靠譜。

對此他引用了李開復說過的一句話:「成功的CEO應該是結過婚生過小孩,會結婚、會談戀愛、會和別人溝通。有小孩,他才能學會有責任感。」當然,這也是無風不起浪,當初曾李青團隊也曾投資過大學生創業的公司,只不過大部分無疾而終,有幾家還算好的也都是很長時間來都保持原來的樣子,雖然所幸沒有死掉但是也沒有起色。

第五,「今天只做一件事」;曾李青堅持所投企業必須先要專註做好一件事。

在他看來一家企業應該是要有階段性側重點的,如果盲目地追求速度,多管齊下,那麼很容易自亂陣腳,哪個方面都做不精,另外他還舉例說:「你看現在騰訊慢慢嘗試新業務,但是最初的它也是專註做好一件事,那就是騰訊QQ。」

第六, 不投股份安排不合理的公司。

曾李青坦言,現在有很多項目在創業初期股東安排就不合適,利益不均衡,所以他們根本沒有空間容納其他更好的人才。

而德迅投資也曾嘗試過抱有一線希望,過去幾年中,針對一些股份配置欠妥的企業,曾李青頗有遺憾地說:「我們還曾經試圖花錢去買舊股,重新調整股東結構,我們花了幾十萬、上百萬買了舊股調整了結構,後來無一例外都失敗了。這是一個很寶貴的經驗,但凡股東結構不合適,我們就不要投了。」

第七, 創業者盲目樂觀,不易溝通的不投。

對於投資者來說,適當及時地和被投資對象溝通、調整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如果被投資對象過度自信到試圖「一手遮天」的地步,那麼這將會是兩者合作的最致命要素。

第八, 進展速度太慢的企業不投。

曾李青說:「之前,有一個做端游的公司我們兩年前投了它,本來計劃9個月遊戲做要出來,那個時候頁游還沒有那麼火,端游還有可能成功。可是他拖延了時間,一直等到一年後,產品才出來。整個市場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端游基本上沒機會了。我所指的端游是投資率比較低的2D端游,現在只有騰訊這樣的有錢人敢花5千萬到1億做的3D端游才有機會,小公司已經沒有機會了。」

第九, 也是最後一條,那就是做人要學會低調。

曾李青坦言:「有一些公司,尤其是創始人,他們非常喜歡在媒體上高調曝光,但沒想到這直接導致引來了新的競爭者和巨頭進入,這種公司往往會失敗的很慘。」

再看淘米網的案例,想當初創立伊始,身邊的知情人都不會跟外界大肆張揚說汪海濱(淘米創始人)在幹嘛,讓他安靜地發揮,直到做了一年多後,推向市場才陸續有其他的公司知道,這就意味著競爭對手已經在不知不覺中錯過了最佳的追趕時機。

看過了曾李青這九大堅決不投的原則,有沒有對他的果斷體會更加深刻,當然他還有其他理念,例如不投單人,只投團隊組合:「產品+技術+市場」經典三人組;

又或者是致力於為創業者提供全方位服務,既要出資,又要做必要培訓,甚至要關懷到所涉及企業的人文關懷需求等。這些要做的,或是不要做的,其實殊途同歸都離不開曾李青與德迅投資一路來跌跌蕩盪的挫敗與反思,相信大家看了之後也會有不同的感悟吧。

他的經典語錄:

l 我發現我們只能在熟人圈子裡找項目,這很重要,當你把錢給別人時,如果你缺乏最基本的信任,就會擔心他們把錢捲走。

l 本來創業就是挺高風險的事業,我對所有的創業者都說,大家要抱著比較輕鬆的心態來創業,我們反對破釜沉舟式的創業。

l 我們和創業者溝通時更多講的是方法論,要讓他們自己去做思考、去做分析、去做判斷。我們從來不越界,他們的生和死必須要由自己負責。

l 你一定要明白你投的公司中肯定會有成功的,也肯定會有失敗的,成功了大家高興,失敗了也是因為沒有把握好機遇。我們不太願意太強勢地干預一件事情。

l 如果和騰訊直面競爭,壓力確實很大。互聯網市場和原來不一樣了,所以你需要從市場競爭的角度來考慮你的生存空間。

l 在非洲的草原上有獅子,也有羚羊,獅子肯定要比羚羊強,跑得慢的羚羊會被吃掉,但總是還能看到不少羚羊生存下來。

分析師:李梓晗

推薦閱讀:

如何理解美聯儲「量化寬鬆」的內涵和意義?
一頁華爾街
探秘家族辦公室 打破「富不過三代」魔咒
如何有效閱讀經濟金融類學術文章?

TAG: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