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箱底絕活:大神的文案方法論
壓箱底絕活:大神的文案方法論
盧曉周
我們做廣告是為了銷售產品,否則就不是做廣告。
大衛·奧格威
一、被忽略的常識
本質上,互聯網就是產品的貨架,電商店鋪也不過就是產品的廣告平台。要麼通過賣人來完成賣貨,要麼直接賣貨。總之,我們都在賣。如果你認為互聯網只是賣廣告,錯,互聯網就是貨架。如果你認為電商店鋪只是賣貨,錯,電商店鋪其實是賣廣告。廣告做的好,產品不愁銷。怎樣折騰好?文案很重要。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要用它尋找文案的光明。
大家都在談「文案的銷售力」,「能賣貨的文案」,無一不是希望顧客在看到廣告或內容的時候,能立即下單。但弔詭的是,談賣貨文案的人,從來就沒有買過貨—幸好鄙人曾經做過小生意,還是有資格說這話的。因而,很多人說了很多關於賣貨文案的方法,無一例外都是紙上談兵,至少兩個基本的常識被他們所忽略。
被忽略的常識之一:文案就是無聲的促銷員在拉客。
與實體店不同,電商店鋪是沒有促銷員的,或者說互聯網貨架,沒有配備促銷員。雖然有客服人員,但在一個虛擬的網路世界裡,客服人員對顧客購買的決策,影響是非常有限的。特別是很多人是靜默下單,根本就不和客服溝通,這個時候,能夠影響到顧客的,也就只剩下整個店鋪的廣告本身了--其中最為關鍵的,當然就是文案。
文案在互聯網上就是促銷員,這一點萬萬不可忘記。我們所說的內容營銷,本質還是促銷員。我們在社交平台上的內容、廣告、甚至各種互動,就是拉客嘛。以前是店鋪里放著震耳欲聾的背景音樂,促銷員拿著一個喇叭,拍著巴掌,站在店面門口拉客。現在是各種廣告、內容在各種社交空間和新媒體渠道進行拉客。
被忽略的常識之二:實體店的促銷員話術才是文案的底層邏輯。
實體店促銷員話術技巧在很多店鋪幾乎就是銷售業績的命脈。正如我一直講的,傳統品牌全部的營銷都體現在店鋪促銷員的嘴上。促銷員的口活決定店鋪業績。傳統品牌缺乏營銷意識,根本沒完成品牌在市場上教育認知工作。一個顧客對於一個品牌的認知到購買,都是發生在顧客進店之後的短短的十幾分鐘里。這個過程,促銷員就要使用高超的話術技巧,從品牌教育,產品介紹到購買轉化,一氣呵成,中間不得有半點差錯。實體店鋪促銷員的強大,可想而知。
人員銷售的強大作用就體現在這裡,當然店鋪現場的消費場景、產品的體驗都起到了作用,但核心仍然是促銷員的話術技巧。這一點在以前的傳銷中使用很多,保健品、醫療產品等等針對老年人的會議營銷使用的是同樣的話術。乃至現在的很多微信群里的微商分銷也是如此。
談到銷售力,談到賣貨,促銷員的話術才真正的銷售力,但我們忽視了這一點,或者說很多在大談特談文案寫作技巧的人,壓根就不知道促銷員的話術是什麼。可以肯定的講,任何一個文案大師的寫作技巧,都沒有促銷員的口活來得厲害。
企劃廣告時,就該想到如何銷售。
李奧貝納
二、被「噪音」干擾的傳播環境
據有關研究證實,金魚的注意力持續時間是9秒,而我們人類卻只有8秒。我們並不比金魚有耐心,而且,還要考慮網速的問題。如果一個網頁的載入時間超過4秒,25%的人就會離開。把這兩個因素加起來考慮,受眾看到我們的內容,能不能吸引他們,時間應該不會超過3秒。
我們只有3秒鐘可以用來說服受眾,就是一眨眼的功夫。但這還不是全部的事實,事實是,我們分發出去的內容也好,廣告也好,可能根本看都沒人看。如果沒有人看我們的內容,沒有人對我們的內容留意,我們的內容沒有有效的吸引受眾的注意力,我們的工作都將是白費力氣。
我早先就在我的一篇文章說過,互聯網時代,沒有顧客,只有讀者。人們是否閱讀我們的內容和廣告,將決定他們對我們的品牌會不會形成認知,繼而將影響他們會不會採取下一個行為:購買。意即,現在的受眾轉化將是這樣的:
如果受眾看都不看我們的內容和廣告,談何認知的形成呢?更遑論有購買的轉化了。這裡不談受眾能不能看見我們的內容和廣告,那是傳播的事情,暫且按下不表。這裡單講受眾接觸到了我們的內容和廣告,但卻絲毫不為所動。
為什麼受眾對我們的內容、廣告視而不見?主要是4個原因造成的。
1、碎片化破壞了人們的注意力
移動互聯網把我們的時間徹底碎片化了,整個世界都已經碎片化,人們已經很難在一件事上,保持長時間的注意力。移動互聯網帶來的虛擬世界,太豐富,太複雜,也更為便捷,為爭奪人們的注意力,各個平台,各個商家,都是挖空心思,絞盡腦汁。簡言之,我們都在打一場爭奪人們的注意力的戰爭。
注意力成為稀缺資源,實質就是時間成為決定性因素。受眾多看你一眼,你就多了一份勝算,受眾願意為你停留指尖,你的競爭對手可能就會失去這樣一個顧客。
移動互聯網的競爭形態,從注意力的爭奪,轉而演變成為爭奪用戶的時間。
2、信息盈餘
眾所周知,我們無時無刻不浸泡在海量的信息里,用飽和、盈餘,都不足以形容。打開社交媒體,各種信息是呼嘯而至,根本看不過來,不知道有多少人的信息,就這樣被淹沒在社交媒體的時間線上。
這些海量的信息,一方面我們是根本看不過來,另一方面是我們的大腦啟動了過濾機制。而悲催的是,人腦的這種過濾機制,會進一步反應到網路行為上,被大數據記錄,進而,大腦過濾掉的信息,也就再也不會出現在用戶的視野里。
3、人群階層在固化
人群階層的分化、固化,越來越嚴重,大家越來越按照自己的價值觀來選擇信息的接收。這反應的是,人們越來越按照匹配自己的審美觀念,去決定瀏覽、閱讀說接觸到的內容。「我就是不喜歡你」,就足以讓我們的努力付諸東流。
世界碎了,人們卻按照各自的審美集結成群。如果內容,廣告的水平,很難匹配他們的審美,得到的,可能就是嗤之以鼻。
4、大牌壟斷了受眾接收渠道
基於資本的雄厚、品牌影響力的強大,大品牌的信息還是無孔不入的滲透到我們的社交空間。道理很簡單,他們以更為高超的營銷技巧、矩陣式傳播、高水平的內容和廣告,搶佔了受眾的注意力,左右了受眾的時間支配。
受眾的時間都被大品牌搶走,他們當然沒有時間看你的內容。
總之一句話,注意力在哪,時間就在哪,生意就在哪。注意力的爭奪戰,將越來越慘烈。而從閱讀、認知、購買,這個轉化鏈里,我們還可以找到一條規律,那就是:受眾之所以不願意閱讀你的內容或廣告,其實就是受眾不願意浪費自己的精力成本和心智成本。因此,一個受眾決定購買你的產品,他所支付的成本,不僅僅是自己的資金成本,完整的成本支出如下:
如果僅僅認為我們的內容和廣告,就是只是說服別人掏錢,那就大錯特錯,我們還必須說服別人是否願意支付精力和心智成本,甚至這才是關鍵的。別人不願意看我們的內容,實質就是別人不願意為此支付精力成本。所謂注意力經濟,就是對精力成本的核算。哪如何更好的吸引受眾的注意力呢?
請記住:注意力三原則
1、注意是意識到守門員
現在是一個注意力極度稀缺的時代,沒有注意,就不可能讓內容進入受眾的意識,不能進入意識,就無法形成理解和記憶,也就是無法形成認知,沒有認知,就沒有購買。
2、心理學任何說服策略中都有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那就是吸引對方的注意力。
任何傳播的內容、廣告,都要優先考慮如何吸引受眾的注意力。
3、當選項變得越來越複雜,我們的注意力會集中在最先出現的信息上。
人們只會記住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請問:第二個登上月球的人是誰?
做生意的唯一目的,就是服務大眾;而做廣告的唯一目的,就是對大眾解釋這項服務。
李奧貝納
三、兩套能買貨的文案方法論
在實體零售中,店鋪促銷員所要的重要工作,當然就是吸引客人的注意。如果一個顧客走進店鋪,東逛逛,西看看,促銷員始終無法讓顧客集中注意力,聽她解讀產品,介紹品牌,肯定無法做成這單生意的。
為解決這個問題,實體零售開發出了許許多多的解決方案。在整個實體零售中,被大家所公認的行之有效的推銷話術,一是海英茲·姆·戈得曼的AIDA模式,一是FAB法則。在此基礎上,又演化出來其他的模式,如DIPADA模式、IDEPA模式,AIDAS原理、FABE銷售法等等。無論叫法有什麼不同,都只是在原有的法則上進行了延伸,把銷售步驟從四步發展了五步,或者是從三步發展到了四步,但本質內核依然沒有改變。
這兩套話術就是實體店員能夠練就過硬口活的秘籍,這是經過無數店鋪促銷員千錘百鍊,實戰出來的結晶。通過這兩套話術,我們就能找到寫出「能賣貨的文案」的方法。
(一)AIDA模式的原理
在實體店鋪,環境嘈雜,人流涌動,這種情況要想引起顧客的注意力,也非易事,哪怕就是自己的專賣店,顧客進來,並不是就能馬上能讓顧客的注意力集中。
我們在新媒體進行傳播,或者是在電商店鋪,所遭遇的環境其實更為複雜,受制於人們的瀏覽習慣、對品牌的認知程度,我們的廣告也好,店鋪也好,如何引起顧客的注意,就是非常關鍵的第一步。
在實體店鋪,我們要求促銷員做到:將顧客的注意力集中到自己所說的和所做的每一個動作上。不論是顧客閑逛進來的,還是奔著品牌進來的--絕大部分顧客是閑逛就逛進來的。作為店員,第一件事不是馬上推銷你的產品--很多實體店錯就錯在這裡,客人一進門,促銷員就兩眼放光撲上去--至少我是多次就被嚇跑了。
在實體店,客人進門,促銷員讓顧客集中注意力,有一個關鍵,就是」眼睛要看著顧客說話」,要和顧客保持眼神接觸。文案,恰恰就是整個內容或廣告的「點睛之筆」--文案,就是內容或廣告的眼睛。
在一個信息過載、碎片化嚴重的環境裡面,人的注意力成為最稀缺的資源。我們「無聲的促銷員」--文案,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和受眾進行眼神交流,集中受眾的注意力。
我們看幾個案例:
是不是一下子就抓住了你的眼睛?是不是一下子就讓你的注意力集中了?初戀兩個字勾起了你甜蜜的回憶、內心的溫情,也許初吻時心如小鹿般的激蕩也在這一瞬間掠過心頭。對橙子的興趣、慾望和購買,就幾乎同步完成了。
今年霧霾肆虐大半個中國,現在還在繼續,凈化器產品都在功能上吸引受眾的注意,但對於普通消費者而言,這些功能的訴求,很難分辨,但他們口罩不離嘴的時候,他們僅僅需要的是可以盡情的大口呼吸,這就是下面這條文案的「眼睛」
這條文案的AIDA邏輯就是這樣的:
我們再來看一條史上最牛逼的文案,如下:
這條文案有內在的吸引、說服邏輯嗎?請看:
通過上面的幾個案例的分析,大家可以看出來,這套話術就是一個完整的轉化鏈,這條轉化鏈之所以有效,恰恰和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受眾轉化鏈契合。
(二)FAB法則的原理
如果說AIDA模式最關鍵的是有一個吸引注意力的問題,那FAB法則就是已經和顧客進行面對面的推銷產品了。顧客已經在店裡對產品進行了體驗、對比、詢問價格,而且把產品拿在手裡,正舉棋不定,這個時候,促銷員就要利用FAB法則說服顧客,最終下定決心買單。
打個比方說,某個顧客只是閑逛來到店裡,壓根沒有想到來買東西,促銷員就要使用AIDA模式展開說服。而一個顧客就是沖著自己的品牌來的(這個在交談中很容易得知),或者說是熟客,他只是在我們自己的品牌和另外的品牌之間在猶豫,這個時候就要用FAB法則進行說服。
所以,FAB法則有兩個重要作用:
其一、用來說服品牌的粉絲購買新產品
長期關注品牌的粉絲,對於品牌已經很熟悉,而且可能已經在使用品牌其他的產品,這個時候就可以用FAB法則來說服粉絲購買新產品。
其二、用來說服品牌的關注者更換產品,從其他品牌轉投到自己的品牌。
這些關注者還不是品牌的粉絲,也沒有使用品牌的產品,但他對品牌有興趣,這個時候就要使用FAB法則說服他購買,從其他品牌的陣營里分化出來。
我們再來看幾個案例:
大家都比較推崇小米的文案,我們就用FAB法則來擼一擼其中的說服邏輯。
其中的邏輯:
再來看一個栗子:
我們來看看這條文案是否符合FAB法則:
四、文案到底要告訴受眾什麼?
有人可能覺得這是一句廢話,文案當然是為了說服受眾買買買,但為什麼有的文案就不能實現買買買呢?肯定是哪裡不對。一條有說服力,最終讓受眾買買買,是一種什麼樣的內在邏輯在起作用?
我們來看看以AIDA模式和FAB法則寫出來的文案,在表達上有什麼樣的內在邏輯。
(一)AIDA模式
我們按照AIDA模式寫出文案,受眾接觸到了這條文案,完成閱讀、認知和購買,這條文案之所以能夠起到作用,其內在邏輯如下:
你讓顧客集中注意力,讓他能夠閱讀的,當然就是文案的訴求,每條文案都必須有清晰而準確的訴求;誘發興趣和刺激慾望,更進一步讓受眾在認知層面認同的訴求,只能是情緒,在互聯網上得到傳播、激起強烈的認同的感的內容,無不是因為激發了受眾的情緒;這一點是很多人所不知道的。如果你想要說理,結果就是你會輸。
舉個栗子:
再舉個產品的栗子:
(二)FAB法則
FAB法則是不是和AIDA模式是有著同樣的內在邏輯呢?依然如此:
「它是什麼,」是文案所要表達的訴求,「它能做什麼」是引起情緒共鳴(事實、說理的目的就是為了引起情緒共鳴),「帶來什麼」就是要買。
舉個栗子:
喝了100克水,都能馬上體現出來,不管這說的是不是事實,但確實有效的調動了受眾的情緒,這要是身上長了幾斤肥肉,還能不知道?一定要瘦的背後還有胖子真可恥的情緒呢。
再看個栗子:
大家還記得前面的一個公式吧,如下:
受眾是從文案閱讀,到最後掏錢,支付了精力,心智,資金這三大成本,為什麼文案的訴求、情緒、轉化有這麼大作用呢?僅僅是因為訴求、情緒、轉化在起作用嗎?顯然不是,還有什麼東西在起作用呢?
我們依然來看一個栗子:
原來,促使顧客最終買單,是因為這對於顧客來講,是一個正確的答案。因此,文案的最終的目的就是告訴顧客:這是要的正確答案。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最後的結論:凡是有銷售力的文案,能賣貨的文案,就是因為文案通過AIDA模式、FAB法則告訴顧客一個正確的答案,甚至是唯一的答案。
大家一定知道,很多大師都自稱行業第一人,營銷第一人,培訓第一人,文案第一人,這些都是為了告訴自己的粉絲,他們就是正確的答案。還有,新廣告法出來之前,很多品牌和產品喜歡說「最」,頂級,等等,也都是為了告訴顧客,他們就是正確的答案,而且是唯一正確的答案。
眾所周知,顧客在網上購物,可以通過各種比價工具、網友(買家)評論、搜索引擎、社交媒體等等工具來確認自己的判斷是不是對的。在網上購物,沒有看到產品,也無法體驗產品,顧客想要的,無非就是一個正確的答案。文案,就是要強調正確性的答案。
在實體店,促銷員的說服邏輯,依然是不斷的回答顧客的疑問,反反覆復給顧客正確的答案,反覆加強答案的不容置疑。如果促銷員給的答案,不是顧客想要的,當然就做不成這一單生意。
因此,所謂賣貨的文案,都是給了顧客正確的答案,不賣貨的文案,都是給了顧客錯誤的答案。很顯然,如果提供的是錯誤的答案,就會被受眾的大腦過濾掉。
推薦閱讀:
※來自文案聖手的寫作建議
※我是如何被客戶從DM騙出一套VI視覺。
※在寫文案之前,先思考這四個問題
※寫文案容易犯的3個錯誤,你都做對了嗎?
※奇葩說花式口播,給廣告狗的3點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