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付費」或將成為下一個風口?

紙媒的興衰與更替

培根說:「知識就是力量」,德魯克後來又補充道:「分享的知識才是最有力量的」。

其實,仔細想想,為知識去付費自古以來都天經地義。在紙媒的巔峰時代,我們讀書、看報、甚至上學時租各類小說無一不是在為知識與內容付費。

後來隨著互聯網的崛起與對很多傳統行業的顛覆,讓免費與盜版大行其道。電影、音樂、書籍被衝擊的可謂最慘。

打個比方:在互聯網開始盛行那些年,我們看電影聽歌獲取讀物五一不是免費的。而當互聯網大潮來臨前,即使你聽盜版的磁帶,看盜版的VCD,看盜版的小說也是需要付費的吧?

西塞羅說:習慣能造就第二天性。

在互聯網與免費的激發下,用戶已經開始習慣不勞而獲且洋洋自得。而當那段「黃金時代」已經過渡到版權化的時候,沒有準備的他們突然惶恐失措。「這以前都是免費的啊?怎麼下載歌曲還要錢?」是的,你也說了,那是以前。

內容的價值

人們獲取內容無非分為2點:

1.對自身的生活有益,滿足精神追求。

2.對職業發展有利,可以獲得更好的待遇與收入。

其實總結下來,以上的兩點無非是精神與物質。內容的價值取決於用戶對其的需求程度,越是喜歡,對用戶來講價值就越高。

在免費內容自由泛濫的時候,由於免費內容的不精緻與千篇一律,真正有價值的內容順理成章成為稀缺資源,這才是當下內容付費的基礎。

記得微信公眾號剛發布與起步階段,當時自媒體的概念還未普及。網路上充斥著各類「草根」大號,他們的屬性一目了然。內容上大多數從國外的社交媒體上複製粘貼,從而獲取大量粉絲,成為名副其實的內容搬運工。

當這些低質量與同質化的內容充斥著我們的眼球時,物極必反,高質量和原創性的內容應運而生成為了稀缺資源,因此擁有更高的價格與付費的底氣,自媒體的時代也順勢而來。

小樓覺得,能夠讓用戶心甘情願付費的內容,同樣可以起到運營、管理和聚合的作用,畢竟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樣才會讓用戶的價值達到最大化。

是否風口?

我覺得「內容付費」模式很有可能成為下一個風口。

用戶需求的多樣化成就了其購買行為。一位企業的管理者,必定會付費購買金融類、投資類和管理類的內容,但關於娛樂類、旅行類、健康類的內容,他只要有興趣,一樣會購買。

人是按興趣消費的,只要用戶的興趣還在,這種需求只會有增無減。

所以內容付費模式很有可能成為一個淘寶類型的平台。

用許維的話說:「不同品類的流量可以互相共享,產品形態也能夠標準化,並且用戶天然需要一個平台去滿足自己不同品類的內容需求。」

當內容付費普及後,良莠不齊缺少原創能力的草根號將面臨大洗牌,已經專註於原創內容的自媒體或專欄作者們將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而一些專註於垂直領域的內容產出者,也會得到更多的獲利機會。

這樣用戶獲取到的內容才具有更高的價值,即使是需要付費,也會覺得理所當然。

?


推薦閱讀:

TAG:內容 | 消費風口 | 獨角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