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的古往今來--通俗西藏史111
帝國斜陽之長慶會盟
公元821年(唐穆宗長慶元年)4月,吐蕃派遣尚綺力陀思出使唐朝,這次吐蕃使臣帶來了赤祖德贊的親筆書信,表達了吐蕃會盟的期望。唐朝也是再沒有餘力再和吐蕃糾纏下去,兩國一拍即合。在兩國朝臣多次協商之後,雙方在會盟條款上達成了一致意見,會盟正式進入具體操作階段。為了表示對於會盟的重視,在達成初步諒解後,吐蕃派遣了漢文史書記(相當於禮部尚書)論訥羅入唐繼續商討具體會盟細節。這位吐蕃的禮部尚書是帶著贊普及缽闡布、尚綺心兒等所定的盟書前往長安的,這份盟書經過唐朝認可後,即將在會盟大典上公佈於眾。
公元821年十月十日,唐蕃雙方首先在長安西郊舉行了會盟大典。唐朝列席這一盛典的官員以宰相崔植、王播、杜元穎為首,尚書右僕射韓皋、御史中丞牛僧孺、吏部尚書李絳、兵部尚書蕭免、戶部尚書楊於陵、禮部尚書韋綬、太常卿趙宗儒、司農卿裴武、京兆尹柳公綽、右金吾將軍郭鏦等參與會盟。
雙方首席會盟大臣本別登台宣讀了盟書,唐朝盟書上說:「中夏見管,維唐是君。西裔一方,大蕃為主。自今而後,屏去兵革,宿忿舊惡,廓焉消除,追崇舅甥,曩昔結援,邊堠撤警,戍烽韜煙,患難相恤,暴掠不作,亭障甌脫,絕其交侵。 襟帶要害,謹守如故,彼無此詐,此無彼虞。 ……」
吐蕃盟書則說:「蕃、漢兩邦,各守見管本界,彼此不得征,不得討,不得相為寇讎,不得侵謀境上。若有所疑,或要捉生問事,便給衣糧放還」。
從這兩份盟書上可以看出,唐朝的盟書並未提及雙方邊界劃分問題,也就是說沒有再堅持之前,必須歸還安樂、秦、原三州的立場。反倒是吐蕃的盟書中明確書寫了雙方各守邊界,保持現有邊境穩定的話語。這可以說是唐朝在邊境問題上有所讓步,推動了會盟的進程。雙方參與會盟的官員均在盟書背後具名,以示盟書的有效性。
次年,也就是公元822年(長慶二年),唐朝任命大理卿兼御史大夫劉元鼎為會盟使,以兵部郎中兼御史中丞劉師老為副,同吐蕃使者論訥羅一起入蕃舉行吐蕃方面的會盟大典。4月24日,唐使到達拉薩,赤祖德贊親自接見了唐朝使節。在接見過程中,唐蕃會盟的主要推動者缽闡布一直陪伴在赤祖德贊左右。在這次接見中,赤祖德贊要求缽闡布儘快在拉薩修建一座會盟壇,以示會盟大典的隆重。
5月6日,在拉薩會盟壇上,舉行盛大的會盟大典。吐蕃參加會盟的官員以同平章事沙門缽闡布貝吉雲丹為首,天下兵馬都元帥同平章事尚綺心兒、宰相同平章事論結綺多斯、宰相同平章事論結贊叵熱、宰相同平章事尚綺立贊窟寧悉當、宰相同平章事尚綺立熱貪通、宰相同平章事論頰藏如弓悉恭、曩論琛尚頰熱窟寧贊、紕論伽羅篤波屬廬論贊熱土公、悉南紕波琛尚旦熱悉諾幣、岸奔盍蘇戶屬劫羅末論矩立藏名摩、給事中勃闌伽論悉諾熱合乾、 資悉波折逋額論悉諾合乾窟、紕論沒廬尚劫樓勃藏他譜贊、刑部尚書明論結研歷贊。以上這十五位官員的名字和官職都鐫刻在《唐蕃會盟碑》上,可以確定是參與了這次會盟大典,還有兩人的名字在碑文上已經瀰漫不清,無法知道具體是誰。但即便是從現有的官員名單也能看出,為了這次會盟,吐蕃朝中重量級的人物幾乎傾巢而出。
也正是因為在場的均為吐蕃朝中重臣,所以會盟壇周圍吐蕃士兵盔明甲亮,戒備森嚴。缽闡布貝吉雲丹獨自一人登上會盟壇,當眾宣讀會盟盟書,吐蕃朝中其他重臣均在壇下聆聽。就在此時,一個據說是信仰苯教的士兵,突然揮刀沖向會盟壇,想要刺殺貝吉雲丹,幸好台下的衛士反應迅速將其砍倒。這一突發事件,並沒有影響會盟大典的進程,唐蕃會盟順利舉行完成。大典完成後,雙方的盟書再次由唐蕃大臣親自具名,以示盟書的有效性。
但從拉薩會盟中,其實有幾點頗為耐人尋味。第一、參與會盟的缽闡布只有貝吉雲丹一人,之前位列第一的娘?定埃增,根本沒有參與會盟,我可以確定公元822年,娘?定埃增依然健在,那麼他去哪兒了呢?其次,官員排名中貝吉雲丹位列第一,而且作為會盟的倡導者,由他獨自登台宣讀盟書,其他人只能在台下聆聽。這當然是無上的榮耀,但不知道貝吉雲丹是否感覺到了孤臣的冷寂。第三,從這個意圖謀刺的士兵身上,是否可以感覺到朝中反對勢力和苯教合流的傾向,這種暗暗彙集的反對浪潮,又會對吐蕃的政體帶來怎樣的衝擊呢?!
公元823年(唐長慶三年)2月14日,唐蕃會盟碑立於拉薩大昭寺門前,這方石碑歷經千年雨雪保存至今。它的樹立結束了唐蕃兩國,自公元638年松州之戰,至公元822年間,接近兩百年的紛爭。在這期間,唐蕃兩國邊境衝突一百九十餘次,萬人以上的大戰數十次,兩國無數青壯倒在了嗜血的戰場上。本次會盟之後,雖然邊境依舊不時存在衝突,但和平終於成為了兩國之間的主旋律。
這次會盟符合了唐蕃兩國人民對於和平的迫切期望,符合兩國的國情和利益,也因此它才能被兩國人民長久保存在記憶中。這是唐蕃兩國八次會盟中的最後一次,
這一次會盟反映了雙方人民共同嚮往結束戰爭的迫切心情,符合人民的共同利益。吐蕃與唐朝經歷過8次會盟,這次會盟是最後一次,它成為了唐蕃關係史上最為光輝的一頁,成為漢藏兩族人民友好的象徵。會盟之後,和平終於在歷經無數苦難,降臨在唐蕃兩國邊境民眾的頭上。幾十年後,兩國邊境線上,人民安居、牛羊被野,再無顛沛流離之苦,這些歷經苦難的邊民們,終於在和平的陽光下,得到了喘息的機會。
推薦閱讀:
※二戰時,日本為什麼要偷襲珍珠港?
※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後,為何號稱第二艦隊的南洋水師會見死不救?
※海陸起點,中華之端,這裡立有大清國一號界碑
※你知道非張作霖拜把子兄弟汲金純的人生結局嗎?
※為什麼會出現「戰國七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