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防詐騙要從根兒上解決,否則只能是野火燒不盡

俗話說:知識改變命運。但是學到知識需要付出相應的學費,對於我國大量貧困家庭來說,湊夠學費,尤其是大學學費仍然是非常吃力的事情。好在我國教育部很早就開始關注這一問題,逐年增加助學金、助學貸款的投入力度,幫助這些困難家庭解決了燃眉之急。

然而,就是這樣偏公益性質的助學金、助學貸款,依然沒有逃脫被騙子利用的厄運。

前不久,媒體報道,即將踏入大學的山東沂蒙女孩徐玉玉,8月19日接到一通詐騙電話,結果被騙走9900元的學費。為此,徐玉玉鬱結於心,最終心臟驟停,不幸於21日離世。

而導致該名女大學生學費被騙的原因是,學生聯繫方式及領取助學金等詳細的隱私信息遭泄露,被騙子利用。

我們不禁要問,學生信息,尤其是她的助學金相關信息是怎麼泄露的?騙子又是採用什麼方法將助學金全部騙走的呢?相比之下,助學貸款會不會也出現被騙子騙走的情況?貸款前後的哪些環節容易出現問題?我們又該如何保證貸款和還款整個周期內的資金安全呢?

一、為何騙子盯上助學貸款下手?

1.資助資金目前的規模

8月25日,從教育部獲悉,2015年我國學生資助資金繼續保持增長勢頭,首次突破1500億元,增長近10%。

去年,全國累計資助學前教育、義務教育、中職學校、普通高中和普通高校學生(幼兒)8433.31 萬人次(不包括義務教育免費教科書和營養膳食補助),與上年基本持平;累計資助金額1560.25億元,比上年增加138.97億元,增幅9.78%。自2007年我國著力構建國家學生資助政策體系以來,資助資金連續九年保持高速增長。

資助學前教育幼兒457.82萬人次,資助金額53.61億元,比上年增加0.84億元,增幅1.59%;義務教育寄宿生生活補助資助1476.78萬人,資助金額173.21億元,與上年持平;資助中職學校學生1567.01萬人次,資助金額346.18億元,受在校生規模縮減影響,比上年減少16.71億元,降幅4.60%;資助普通高中學生790.12萬人次,資助金額139.28億元,比上年增加24.16億元,增幅20.99%;資助普通高校學生4141.58萬人次,資助金額847.97億元,比上年增加131.11億元,增幅18.29%。

值得一提的是,針對普通高校學費標準調整和研究生教育收費制度改革全面實施,我國重點加大了對普通高校學生特別是研究生的資助力度,切實減輕了學生家庭的經濟負擔。2015年普通高校資助資金大幅增長:國家助學貸款比上年增加52.87億元,增幅31.66%;研究生國家助學金、學業獎學金、研究生「三助」(助研、助教、助管)比上年分別增加50.43億元、31.36億元、7.49億元。

另外,除了國家助學貸款的形式之外,還有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高校利用國家財政資金對學生辦理的無息借款;一般性商業助學貸款這3種針對學生的助學貸款。因此,實際貸款規模還遠不止教育部公布的數據。

就是這樣一個以解決貧困家庭孩子上學難問題的資助領域,騙子們同樣昧著良心,向他們伸出黑手。

2.為什麼騙子選擇學生下手?

最近,正值全國各類學校陸續開學之際。而每次到了新學期開學,當懵懵懂懂的新生遠離家人的陪伴,獨自走入校園時,針對新生的各類騙術就捲土重來,從以往的遍地撒網到現在的精準定位,學生成了騙子們的首選「客戶」之一。

誠然,學生被騙有其自身原因,包括:

第一,家庭和學校對學生安全教育的缺失。

第二,過分單純,缺乏社會經驗。很多學生沒有出過遠門,更沒有獨立生活、獨立面對陌生人的經歷。

第三,虛榮心強,愛佔小便宜。

第四,疏於防範,輕信天上掉餡餅的陷阱。

但是,騙子的頻頻得手,也把個人信息泄露的話題再次曝露在了公眾的視野中。一般說來,不光是學生信息,其他各類個人信息泄露主要有4種途徑:

一是直接接觸核心數據的工作人員為了利益,採用違法的方式人為泄密,把數據賣給詐騙人員;

二是黑客入侵目標資料庫,主動獲取所需數據,再轉賣給騙子;

三是提供服務的機構或企業,直接販賣客戶資料,例如有的婦產醫院泄漏產婦及新生兒信息等;

四是提供服務機構或企業所對接的第三方服務公司,例如IT系統服務公司獲取數據後泄密。

根據教育部公布的信息,國家助學金覆蓋了全國20%的本專科生。那麼,這20%的學生都有可能因為助學金信息泄露面臨詐騙風險,其中包含了姓名、身份證信息、聯繫方式、住址等幾十項內容。

內因加外因,使得學生群體成為了騙子們的標靶,警惕性高一點的學生或許還可以倖免被騙,防範意識較差的學生輕則遭受財產損失,重則危及人身安全。

二、如何防範電信詐騙

教育部在徐玉玉事件發生後,迅速在其官網上發布了針對大學生的警示:

國家建立了完整的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對大學新生而言,有助學貸款、獎助學金、困難補助、勤工助學和「綠色通道」等。只要有經濟困難,政府和學校都會給學生提供合適的資助。

教育部鄭重提醒廣大學生尤其是大學新生,無論是哪個單位或者個人提供資助,不應要求學生到ATM機或網上進行雙向互動操作。如有類似要求的,請先向老師和當地教育部門諮詢,千萬不要擅自按照對方要求操作轉賬,以免上當受騙。

我們不知道未來還會不會再出現學生助學金或助學貸款被騙的事情,但是必須給學生們敲響警鐘的是,電信詐騙中,不管騙子的謊言包裝得多麼精美,只要涉及到要你付款或者轉賬的操作,都要多向父母或其他值得信賴的人諮詢,防患於未然。

三、如何防範其他資金詐騙

作為每天與金融打交道的好貸網,由針對學生群體的電信詐騙案件我們不由得聯想到比學生助學貸款規模更龐大、金額更巨大的個人和企業貸款。殊不知,在這其中,每天也有不計其數的人被騙走貸款或者以代辦貸款為名義被騙走手續費的情況。

我們所了解的一個真實案例是這樣的:

一位離異的下崗工人陳女士,上有年邁多病的父母需要照顧,下有尚未成年的孩子需要撫養,她在生活陷入困境的情況下,並沒有向命運低頭,決定憑藉自己的專長開一家個體店面,但是資金缺口嚴重。於是,她想到去銀行貸款。

她上網經過初步的搜集和比較,發現了一位信貸員信息,據稱可以提供和某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對接貸款服務,並且手續費極低。這一點讓陳女士非常心動,馬上聯繫了這名信貸員。

在經過一番交流之後,陳女士告知對方自己僅有不到1萬的現金,準備向銀行貸款5萬元用於支付店鋪租金和裝修。

這名信貸員先聲稱陳女士這種情況貸款非常困難,即沒有房產和汽車可抵押,也沒有工資流水可擔保,要想順利貸款只有通過他的內部渠道才能實現。但是至少滿足銀行貸款的最低要求,也就是需要證明有還款的能力,具體操作是要往指定賬戶上存進所需貸款額度的20%的款才可以,陳女士想貸款5萬就需要存進1萬。

陳女士深信不疑,找朋友湊夠了1萬。當這名信貸員指示陳女士在ATM上進行操作時,陳女士雖然有些許猶豫,但是想著能快速獲得5萬的貸款,就完全按照對方的指示完成所有操作,結果1萬轉入到信貸員的指定賬戶後,陳女士開始忐忑不安,原本說好半小時內5萬貸款到賬,結果遲遲沒見,於是陳女士催促信貸員什麼時候放貸款,對方的答覆從半小時,延長到24小時,後來說延遲到72小時,再打電話就打不通了。

諸如此類的案件,每天都在不同的地方發生著,誰也不知道下一個受騙上當的人會是誰,但是從專業金融從業者的角度看,這類案件還是可以避免的。

四、重視渠道正規性 謹防自身貪念影響

不管是個人貸款也好,企業融資也罷,離錢最近,也最容易被犯罪分子盯上。結合好貸網多年的防金融詐騙經驗,在此,我們想提醒大家:

第一,貸款一定要選擇安全可靠的平台進行,這類平颱風險控制意識較強,為客戶在源頭上降低了上當的可能。

第二,根本到底,每個人不要對小便宜過與貪心,你盯著人家的巨款,人家在盯著你的所謂手續費等等。

第三,各種信息載體平台需要加強信息安防能力,利用更科學先進的手段來維護信息安全和防黑客入侵併捕捉信息。

第四,好貸網呼籲有關部門,儘快制定並開始推行在整個社會被認可的受國家級安全技術保障的個人信用風險評級制度。從而,把每個人納入到科學的信用監管體系中來,將那些騙子和網路黑客的歷史黑帳全部記錄在案,與其他部門聯動,封鎖他們所有的生活信用價值,包括加入身份證黑名單、不得購買火車票、飛機票,不得實名認證手機卡,不得在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或金融平台進行貸款等等。情節嚴重者,應移交司法部門嚴懲不貸,對其他潛在騙子和黑客形成有效的震懾作用。

總之,要讓騙子在如今的信息化社會裡無處遁形,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好貸網也一直在為和諧金融目標奉獻我們的綿薄之力,與全社會正能量人士、機構和平台共同期待和諧金融的美好未來。


推薦閱讀:

如何理解歐文費雪的債務-通貨緊縮理論?
遇見有錢人朋友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世界觀篇(1)
醉江山醉江山
一級市場搬磚工的福音-使用Excel VBA增強識別掃描版財務報表

TAG: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