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雪域高原的古往今來--通俗西藏史81

唐、回紇和親聯合

貞元四年(公元788年)五月、七月,回紇分別派遣使臣入唐,其中七月的使臣在行至振武軍之時,振武節度使唐朝臣因為疏於防範,受到了奚、室韋兩族的突襲。亂軍之中,回紇使臣和唐朝宣慰的宦官被奚、室韋兩組軍隊掠取,同時掠去的還有大量的人畜,唐朝臣知道回紇使臣被掠其罪通天,於是率領七百騎兵和回紇數百騎,窮追不捨,但最終回紇使臣和唐朝宦官還是被奚、室韋所殺。要知道奚、室韋並不是什麼強大的族群,且歷來都是回紇汗國的附庸,但卻敢擄回紇和唐朝的虎鬚,這隻能說明回紇對於附庸部眾的控制能力在減弱。

還有一點是需要注意的,回紇合骨咄祿可汗如此熱心於和唐朝和親聯合,是否可以反證回紇國內,存在著某種權爭的隱患。要知道,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時任宰相的頓莫賀合殺牟羽可汗,自立為合骨咄祿可汗。關於頓莫賀合殺牟羽可汗的原因,《新唐書 ? 回紇傳》中記載的是因為與唐朝的關係意見向左,頓莫賀一怒殺了牟羽可汗。但政見不合,並不能成為宰相殺可汗的決定因素,所以新唐書的這個記載極有可能不實。而在《九姓回紇毗伽可汗碑》上卻記載另外一種可能,據此碑刻記載,牟羽可汗出兵助唐平亂,期間「頓軍東都」接觸到了摩尼教(明教),並把摩尼教帶回了回紇,當摩尼教開始在回紇傳播,這觸動了信仰佛教貴族的利益,而頓莫賀應該就是回紇國內佛教信仰的代言人,這也能和他殺死牟羽可汗後,又「屠其支黨及九姓二千人」的記錄印證,而且頓莫賀在位的十二年里,回紇史料中再無摩尼教的記錄,也可以從側面說明這一點。

說來說去,國家層面的教諍,從來就不是所謂信仰之爭,在信仰爭辯的外衣下,包含著無數權貴的利益訴求。也正是因為摻雜著不可調和的利益訴求,才導致信仰之爭變的殘酷而血腥,不論是漢地的儒道釋三家之爭,還是吐蕃的佛苯之爭,乃至於西方的基督教與伊斯蘭教之爭,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公元788年(貞元四年),德宗許婚於回紇合骨咄祿可汗,以咸安公主嫁之。回紇可汗喜不自勝,在唐使面前賭咒發誓:「昔為兄弟,今為女婿,情即半子,如果吐蕃為患,子當為父除之!」,並招來吐蕃使節當面辱罵,以示斷絕與吐蕃關係的決心。十月十四日,回紇遣使至長安,上表請改回紇為回鶻,取意為「迴旋輕捷如鶻」。二十六日,冊命咸安公主,加回鶻可汗號為長壽天親可汗。十一月,以刑部尚書關播為送咸安公主兼冊回鶻可汗使。

就在唐、回鶻之間商討和親之時,南詔王異牟尋也遣其東蠻鬼主驃旁、苴夢沖,苴烏星等入見。德宗宴之於麟德殿,賞賜甚豐,並封驃旁為和義王,苴夢沖為懷化王,苴烏星為順政王,各給印綬而遣之。李泌的南聯南詔、北合回紇之計漸漸成型。

唐、回鶻和親之事傳揚開後,果如李泌所料,吐蕃在隴右的攻勢漸弱。唐軍趁機復築連雲堡,隴右節度使李元諒又復築良原故城(今靈台梁原)而鎮之。

李元諒和前文提及的駱元光,其實是同一個人,他本是安息人(今伊朗),本姓安,年幼時被宦官駱奉先收養,改姓駱,取名元光。涇軍之變中,駱元光相應德宗號召倉促起兵,毛氈作甲,削蒿為箭,招募士兵,截斷叛軍進犯奉天之路,累功官至鎮國軍節度使,封爵武康郡王。平涼劫盟之中,幸虧他早有防備,才救了渾瑊一命,德宗感念駱元光的功勞,賜姓李氏,改名元諒。

李元諒屯駐良原故城時,以為隴右節度使,貞元五年(公元789年),他又拓展防區、收復失地,新築崇信城(「崇信」一名,取「推崇誠信、保境為信」之意,這是崇信地名見於史書的最早記載)。崇信城(甘肅平涼市崇信縣)位於平涼、涇川之間的汭河峽谷之中,與平涼、涇川、靈台形成掎角之勢,且城址兩山夾持、汭河環繞,易守難攻。此城修筑後,駐軍眾多,為解軍糧困頓之難,李元諒和士卒在城邊屯田築壘、興修水利,把崇信城周邊幾十里的荒地都變成良田。李元諒駐軍崇信城,說明唐軍漸漸脫離被動防禦的窘境,逐漸開始將防禦支點推向吐蕃控制的區域。崇信、涇川、靈台防禦三角形成後,加強了隴右防禦的縱深,吐蕃多次進攻均被擊敗。


推薦閱讀:

可能是全網最詳細的拉薩舊城區攻略 | 這個冬天,來拉薩曬太陽(附北郊及布宮周邊攻略)
轉山
柴靜演講援藏女教師那隻記錄西藏30年的箱子,關於西藏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地理答啦: 說說西藏的熱帶城市林芝市每一個縣各有哪些值得去的風景名勝?
雪域高原的古往今來--通俗西藏史48

TAG:西藏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