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生活這件小事,我在上海的第五年

第一篇寫點什麼好呢,想來想去,就寫寫這個賬號的由來吧。

看我朋友圈的人可能知道,這個號,與我最近出的書同名,叫「獨立生活這件小事」。本來這個時間點,我應該在努力啃書,一想到一周以後的考試可能會不及格,我就有點頭大,此刻窗外的雨聲噼里啪啦,惹得人心煩意亂,無心戀戰。總是為自己的懶找借口,這也許是最真實的我之一。

剛拿手指頭數了數,我在這個城市生活已經五年了。(突然想到,如果谷阿莫看到,可能會吐槽,啊廢話,難道是拿腳趾頭數的嗎... )

這五年,發生了很多事。

前前後後搬了6次家,換了3次工作,我遇到過各種各樣的人,有趣的,敏銳的,雞賊的,奇葩的... 閱人就是閱世界,他們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的生活和選擇,我從一個只分對錯、任性自我的人長成了一個心智相對成熟的人。我走過凌晨12點的南京東路,看過外灘五點升起的太陽,擠過有二十幾個出口的人民廣場站的早高峰,徘徊流連過商場櫥窗里的小物件,漫步過這個城市的春夏秋冬的老馬路。我愛這個城市的包容和有序。

大學剛畢業時,這個城市的一切對我來說都很新,也很費勁,我過得還算輕鬆,卻並不快樂。過去二十幾年建立起來的三觀,漸漸被我遇到的事給推翻了,我被動地重新學習如何跟自己、跟外界相處。我面臨很多人生的第一次,這是一扇新世界的大門,也像是一個深不見底的洞,我不知道自己的能力和底線在哪裡。經過了一段懵逼又傻逼的時光,如今看起來我已經能快速融入一個新環境了,但有時我更喜歡安靜地打字。這種重新學習的能力讓我受益匪淺。過去五年的感受綜合起來,說不清道不明,內心滿了又空,空了又滿,矛盾叢生。畏懼,卻又無所畏懼。只是時間真的不等人,不等人,不等人,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在學習獨立生活的日子裡,我變得敏銳、尖銳。我用了這兩個只差了一個字的形容詞來描繪這五年里的我。我無法聰明到能給我的人生設定唯一明確的目標,我心嚮往之的狀態尚未達到,但敏銳讓我能相對容易了解別人的想法,從負面情緒中抽離出來。而尖銳則是我為自己設置的柵欄,我為自己畫了一個圈,我刻意逞強,拒絕別人的好意,習慣了保持距離。我常常會想,過去那個內心柔軟的自己,去了哪裡。直到有一次有個人說,為何你那麼尖銳,為何就不能像你寫的文字那樣溫柔?我恍然大悟,原來那個自己,只在某些時候才會突然之間蹦出來。

我不常刻意去維護一段關係,即便喜歡也經常默默放在心裡。寫了這本書,讓我重新與很多人發生關聯。

前幾天,我翻出了大學語文老師寫給我作文的評語,他說,我要去觀察大千世界,芸芸眾生,試著去觀察凡人小事,觀察昆蟲在樹葉上跑動,觀察蒼蠅用小手小腳洗臉——滿懷溫情,卻控制抒情的慾望,把自己暫時放下,懷著期待與虔誠去傾聽,試一試,很快你就能刻意走向深刻。這段批註,我一直保留原稿至今,跟我大學的畢業證、四六級證書放在一起,是我唯一不捨得丟掉的東西。他寫的這段話不長,卻鼓勵了我這麼多年。現在他又給了我一些評語:不誇張,不露怯,不溫不火,不瘦不腴,可以加強自身生活方式的辨識度,以及更深入地了解某一個人群。兩段評語相隔的時間,竟達到有九年之久,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

我收到了周圍很多人的關照,同事、朋友、網友,當大家把書拿到我面前當我簽名,我充滿了感激同時又有些膽怯,感激的是就算我什麼都沒有說,他們依然掏錢支持了我,膽怯的是我並不太想再聊到書中那些真真假假的事,假作真時真亦假,也許我只是有點小聰明,卻沒有大智慧,不忍看自己寫的東西,姑且就這樣。大家不要問我,哈哈哈。

閨蜜慷慨地發了一個紅包給我,66.88,我心想也只有她這麼可愛,還給我一個這麼吉利的數字;辦公室的妹子也是非常令人感動,都幫我發了朋友圈;有漢子還買了多本,其家屬還幫我在校友群里發廣告;老師說我可以回學校聊聊寫作,我也非常感激;今天我有個第一個加我好友的陌生書迷,他說他念大一,看了我的書,特地搜到我加上了,希望不會誤導他。堅持做完一件事,一些有趣的事情就突然發生了。

《獨立生活這件小事》這本書,是我人生的一個節點,它像是我對過去五年的一個交代。我並不好奇人最終會得到什麼,畢竟撒手西去時,每個人都是赤裸裸來,赤裸裸去。我好奇的是什麼東西能支撐一個人活下去。有一天看綜藝節目在談安全感,人們靠安全感活下去,難道真的是靠安全感這個莫名其妙的東西?那安全感從何而來呢?而我能想到最好的獨立,能支撐我活下去的,可能是去見喜歡的人,對討厭的人說不,面對真實的自我。

這五年,也有沒發生變化的東西,比如我的體重。愛過,恨過,怨過,惱過,笑過,哭過,所有的事最終以「過」字來作結。生活可不是就是如此,愛一愛,恨一恨,最後去死一死。

關於上海,我特別喜歡李宗盛寫過一段話。

其實我不大喜歡大叔,大叔喜歡倚老賣老,哈哈,但我喜歡李宗盛,大致因為是滿腹才華、經歷豐富卻不改初心。這五年中,我一個人去聽過一次他的演唱會,我在書中特地寫了一篇關於他的文章。那場演唱會的大屏幕一行一行地播放著他寫的《我的三個家》,淡入又淡出,我看到哭。

關於上海,他說:

所有的線索顯示上海時期的我

是個擁有大量時間卻無所事事的人

我跟那些蹲在桂平路上

吃西瓜解渴等待工作機會的民工並無二致

我也的確曾經活得像一碗隔夜麵條那樣

缺乏光澤松垮腫脹

如今我喜歡將上海的生活解釋成一種試探

當我事過境遷往回看

它揭發了我不願承認的懦弱

或提醒了我從不自知的堅強

只是我當時不知道這兩者對我都是好的

在噹噹、京東支持,請搜:《獨立生活這件小事》

在豆瓣評價,每一個我都會細看,謝謝

book.douban.com/subject

微信關註:LiveLoveSing

推薦閱讀:

寫作的智慧與思考
金庸吸引讀者不靠篇幅
求作文2015夢想改造家觀後感400個字?
遭遇寫作瓶頸如何破?
ETS期望我們寫出什麼托福作文

TAG:上海生活 | 寫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