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雪域高原的古往今來--通俗西藏史31

唐蕃大非川之戰後,吐谷渾復國的夢想徹底覆滅,唐朝遂於公元672年,(咸亨三年)二月將吐谷渾諾曷缽部於鄯州浩亶水(今青海大通河)之南。鄯州地域狹窄,鄰近吐蕃,吐谷渾畏懼吐蕃來擾,不安其居,因此,唐朝最終將吐谷渾遷於靈州鳴沙縣(今寧夏靈武縣西南),以其部落置安樂州,意為既安且樂。

大非川戰敗之後,唐朝在西域的形勢徹底崩壞,安西四鎮相繼失守,大唐在西域的羈縻府州統治自此開始全面崩解。此役之後,吐蕃獲得了對唐朝的絕對戰略優勢,聲威大振,並乘勝大舉進兵,兵鋒直至敦煌。唐朝無力與之相爭,安西都護府治所被迫回遷到西州(今吐魯蕃),至此大唐在西域已僅能控制沙州(今敦煌)-伊州(今哈密)-西州(今吐魯蕃)-昆陵都護府-蒙池都護府一線以東地區,整個天山以北、以東地區,以及塔里木盆地均為吐蕃所奪占。此戰之後,吐蕃欽陵之名震動兩國,作為吐蕃的軍神欽陵正式成為了唐軍的噩夢。

唐朝經此一戰精銳盡失,面對吐蕃的兵鋒只能在河隴地區組織防禦,暫時無力染指吐谷渾故地,而吐蕃雖然大勝唐軍,穩固了青海地區的統治,不過調動了全國的軍隊馳援,也導致國內的矛盾開始顯現,隨後兩年間吐蕃國內不斷有叛亂髮生,這也使得吐蕃不得不暫時停下了擴張的腳步。

公元672年(咸亨三年),吐蕃使節仲琮出使唐朝,唐高宗此時對於大非川之敗余痛未消,自然不會有什麼好臉色,之後唐使黃仁素吐蕃也是無果而終。雖然兩國使節往來不斷,但西域已是兩國必爭之地,面對兩國之間年年刀兵不斷,此時身在拉薩的文成公主不知心中是何種感受。

正像祿東贊生前預計的那樣,唐蕃之間爭奪最終的焦點必定是西域這塊土地,公元673年,唐朝趁吐蕃國內政局不穩,派遣蕭嗣業發兵討伐弓月,唐軍尚未到達疏勒城下,弓月部落畏懼,便與疏勒一起投降了唐朝。弓月部落一直以來都是吐蕃的盟友,吐蕃每次意圖染指西域必有弓月相助,這次弓月投降唐朝表明,吐蕃雖然佔據了整個安西四鎮,但並未能在此地建立穩固的統治,而生活在西域的民族基本上都是奉行牆頭草的政策,誰的勢力大就向誰臣服。公元674年,唐朝收服於闐,次年在於闐重置都督府,到公元676年(唐鳳儀元年)唐朝完全收復了安西四鎮。西域唐波兩國勢力的此消彼長,表明唐朝雖然經歷了大非川慘敗,但憑藉強大的國力仍有一戰之力,雖然吐蕃在西域佔有天時地利的優勢,唐蕃之間在西域的角逐,還遠遠沒有分出勝負。

推薦閱讀:

冷氏有什麼家譜文獻?
為什麼殉道者不怕死?
東南亞國家的生存之道
從史記窺范蠡
雜談太平洋戰爭(二十六)緬甸戰役很邪門(中)

TAG:歷史 | 西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