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辯論賽準備的個人淺析-3 (奔波)

作者:奔波

上一篇文章(1)提到了我講述了我對辯論賽準備中對話題討論的理解。這篇文章將會討論論證標準和框架。我主要會圍繞四個問題來講述我對於論證標準和框架的個人理解。

首先,什麼是標準?直白地講,標準就是我們判斷一個事物的根據。舉個最簡單的例子,請問一個人一米八,他是個高個子嗎?很多人可能會脫口而出一米八還挺高的。其實這裡面就暗含了一個標準,就是在我們身邊的人群中,一米八確實算是一個賞心悅目的高度。但是如果換一個群體呢?NBA平均身高201cm,球探在尋找球員時,對高度要求最低的控球後衛這個位置,一般也希望球員在190cm左右。那麼當球探在尋找有潛力的球員的時候,一米八就實在有點矮了。所以,標準是我們判斷一個事物的參照物或者借鑒體。

其次,我們為什麼需要標準?我個人覺得,一個受過訓練的辯論選手和口才很好很會吵架的人最關鍵的區別就在於辯手懂得使用標準。特別是在比較型辯題(何者更重要)或者判斷型的辯題(應不應該)中,標準是論證環節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就是說在論證這兩類辯題的時候,如果標準缺失,論證是無法成立的。舉個例子,正方:爸爸比媽媽對家庭做出了更大的貢獻,反方:媽媽比爸爸對家庭做出了更大的貢獻。假設我是一個不會使用標準的正方,我會羅列很多爸爸做出的貢獻,比如爸爸賺錢養家,爸爸會修家裡壞了的電器,爸爸開車帶全家出去玩等等。又或者我會闡述爸爸所做的貢獻有多麼重要,比如爸爸是家裡唯一的經濟來源,如果沒有爸爸的貢獻,連生活都無法維持。(這就是所謂的缺失性比較,用假設某方不存在後的惡劣後果來證明某方的重要性)但以上的論證都是不完整的,因為以上的論證論述的是另外兩個辯題,分別是爸爸對家庭做了什麼貢獻和爸爸的貢獻有多大?並沒有直接論證己方觀點:爸爸比媽媽對家庭做出了更大的貢獻。為什麼呢,因為媽媽也對家庭做了很多,很大的貢獻。對方也可以羅列出來。所以在沒有標準的情況下,雙方都只能講述各自貢獻的多和大,各自的貢獻無從比起,永遠都不可能得到何者的貢獻更大這樣的結論的。因此,要比較兩者何者的貢獻大,我們就需要一個比較的標準。這個標準可以來自於對家庭這個關鍵詞的解讀或者是其他的途徑。

第三,我們需要一個怎麼樣的標準?我個人認為我們需要一個看起來很中立但實際上偏向於我方觀點的標準。原因很簡單,標準看起來中立是希望評委和觀眾可以輕易的認同和接受,並且能和對方在標準上建立共識或者讓對方在不承認你方標準的時候承受很大壓力。至於標準需要實際上偏向己方的原因就比較直觀了,因為這樣更容易論證。舉個例子,順境/逆境更有利於人成長。假設我是「逆境」方,我的標準來自於我對成長的解讀,我認為,人的成長並不是簡單的知識的積累,才能的增加,而是指人心智的成熟。很多少年大學生天才的知識積累並不會比我們差,甚至要強得多,但是畢業後很多人並沒有獲得人們期望中的成就。那就是因為他們沒有成長到一個能夠適應社會競爭的程度。通過以上我對人成熟的解讀,我認為判斷逆境和順境何者更有利於人的成長的標準就在於何者更能鍛煉人的心智,使人的心智更加成熟。好的,說到這裡,大家可能就會心一笑了,這個標準雖然看起來挺正確挺中立的,而且我用了少年大學生的例子有力地論證了這個標準的正確性,但是這個標準實際上非常偏向於「逆境」方的觀點。因為當你接下來去論證人在逆境中,會接受到更多的挑戰和挫折,而這些都更容易讓心智變得成熟的時候。觀眾和評委都會比較容易接受。所謂「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嘛。所以,在這個辯題中,一旦拿下了這個標準,後面只要不出現太大失誤而且雙方水平相當的話,「逆境」方有著非常大的贏面。

最後,我們要怎樣使用標準?這個問題就涉及到了論證框架。我是理工學院出身,曾經也是完美邏輯鏈論證的死忠粉絲。但我在後來幾年的比賽中發現,一般情況下,漏洞較少的邏輯鏈需要通過很多個環節的論證。但是我們在比賽中說話的語速是特別快的,所以對於越長的邏輯鏈,觀眾和評委的接受程度越低,也更容易被對手打斷。那麼我們就需要在邏輯的正確性和觀眾評委的接受度上找到一個平衡。我個人在後期開始使用一個非常簡單的論證框架,在這裡和大家分享一下,它肯定不完美,但是挺好用。這個框架只有兩個環節,首先是論證標準的成立,也就是標準的正確性,然後是論證己方觀點和標準之間的必然聯繫。請注意我的措辭,是「必然的」聯繫,因為如果論述出了一個或然的聯繫(或然就是指有時候是有時候不是),那麼這個框架就是不成立的。還是用回剛才的「順境/逆境」的例子,我的論證框架第一步是論證判斷人是否成長了的標準。我會用超過一半的時間和篇幅來論證人的成長是心智的成熟而不是單純的知識的增長和積累,讓這個標準深入到觀眾和評委心中,也讓對方非常難以否定我方標準的成立。第二步才是講逆境的特性和這些特性和我的標準之間的必然聯繫,有困難,有挑戰,有失敗,有挫折。關於逆境的特性不用多講,因為大家對逆境都有一個主觀上的認識和理解。所以第二步論述的重點就在於,逆境所帶來的這些困難和挑戰是如何必然地讓一個人的心智更加的成熟。如果以上兩點都成立,那麼己方觀點就得到證明,逆境更有利於人的成長,因為逆境所帶來的苦難和挑戰會讓人的心智更加的成熟。關於這個辯題我提出的論證框架就是這樣,至於如何讓框架中的這兩步都能成立從而贏得比賽,那就是文字功底和比賽能力的問題了。

以上,我對關於標準的四個問題給出了我自己的理解。總的來說,標準是判斷事物的根據,標準在論證邏輯中是不可或缺的,理想的標準是看起來很中立但實際上偏向己方的。論證框架分兩步,第一步讓標準成立,第二步論述己方觀點和標準間的必然聯繫,從而辯題得證。在文章的最後,我想從兩個方面來強調一下標準的訓練對於辯手的重要性。首先,我們在為低年級的學生選擇辯題的時候,我個人建議多使用比較性辯題,這樣會強化他們對標準的理解和使用,也算是一個很重要的基本功訓練。所以我不建議使用一些趣味性太高的辯題,因為標準會非常難找而且很偏門,雖然會短時間地提高比賽關注度和趣味性,但長遠來看並不利於辯論隊的建設。其次,很多成熟的辯手對標準的使用重視程度不夠,很多時候體現為立論的確出現了標準,但是在對辯和自由辯環節中忘記了強調標準,從而使得論證框架不清晰,讓比賽發言演變成單純的羅列己方觀點中的優勢和長處,但比較的環節是缺失的。

引用:

(1)辯論賽準備的個人淺析-2,奔波,拾趣辯論。

未完待續

奔波

推薦閱讀:

CDA英文辯論培訓總結第二部分
論證的方法——權威論證
會賢辯才社培訓課程理論參考(1)
【轉】我敢說他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辯手,不服來戰!
理念篇 ·邏輯

TAG:辯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