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使用的漢語教材 ——評《曉康歌謠學漢語》

文/ 劉雪春 周昀(北京語言大學)

《曉康歌謠》從二語習得者的角度出發,不僅介紹了漢語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語言點,也涵蓋了中、西方文化的一些主要話題。最具特色的是,動聽的音樂和歡快的節奏貫穿教學全過程,所有歌謠均配以精美的動畫卡拉OK,讓學習者在快樂中接受知識,從學習中獲得快樂,真正做到了寓教於樂,學在其中和樂在其中。

就我們接觸、使用的第一、二集來看,《曉康歌謠》在語言、內容和編排等方面呈現出以下特點:

一、措辭簡練,短小精悍,琅琅上口。

《曉康歌謠》最大的語言特色就在這「歌謠」二字上。

首先,作者在遣詞造句上,力求做到用詞簡單易懂,句式統一整齊。以第49課《你想吃什麼》為例:「你想吃什麼?我想吃熱狗。你想喝什麼?我想喝果汁;蘭蘭愛吃漢堡包,大偉愛吃冰淇淋;弟弟喜歡喝牛奶,妹妹喜歡三明治。」短短一首歌謠,所涉及的詞語「熱狗、果汁、漢堡包、冰淇淋、牛奶、三明治」都是大家日常生活中經常說到的食物或飲料名稱,而且還是前一課剛剛學過的新詞語;包含的三種句式——「你想吃/喝什麼?我想吃/喝**」,「蘭蘭愛吃/喝**」,「弟弟喜歡吃/喝**」,各重複出現兩次。學習者在「溫故」的同時再一次「知新」。學完歌謠後,學習者還可以運用學到的詞語和句式,反覆地做替換練習,從「熱狗、果汁、漢堡包、冰淇淋、牛奶、三明治」中選擇想吃或想喝的東西,愛吃或愛喝的東西,喜歡吃或喜歡喝的東西。如此這般、推而廣之地反覆練習,歌謠中出現的詞語和句式很容易爛熟於心。

其次,在語音形式上,作者儘力做到句子押韻,使歌謠節奏鮮明,富有極強的節拍感,讀起來跌宕起伏,錯落有致,這種例子比比皆是。有的歌謠用了排韻,比如第31課《青蛙歌》:「啦啦啦,啦啦啦,我是一隻小青蛙。我家住在池塘那兒,不怕風吹和雨打。我會游泳和跳水,還會唱歌呱呱呱!」整首歌謠「發花」韻一韻到底。有的歌謠用了換韻,比如第15課《你是誰》:「你是誰?我是李小梅。他是誰?他是白大偉。還有馬克和瑪麗,我們每天在一起。」前四句用了「灰堆」韻,後兩句用了「一七」韻;而第2課《筆畫歌》則是典型的交韻:「點橫豎撇捺,還有提和鉤;寫字數筆畫,永遠記心頭。」其中一、三句押「發花」韻,二、四句押「油求」韻。排韻、隔行韻、換韻交替使用,既注意了單首歌謠的「上口率」,又保證了整套歌謠的變化美。

最後,在修辭上,歌謠還運用了擬人、比喻、對偶、排比、迴環等傳統修辭格。這使歌謠更加形象、生動、富有感染力,更容易引發學習者的興趣和共鳴。仍以《青蛙歌》為例:「我是一隻小青蛙。我家住在池塘那兒,不怕風吹和雨打。我會游泳和跳水,還會唱歌呱呱呱!」將小青蛙擬人化,用人稱代詞「我」指稱青蛙,用適用於「人」的「我家」指稱其洞穴,拿「人」常用的動詞性詞語「住、不怕、游泳、跳水、會唱歌」描述小青蛙的活動和心理狀態,不但迎合了人們喜愛動物、保護動物的心理需求,還有利於調動學習者豐富的想像,從而增強表達的生動性和形象性,增添歌謠的趣味性和活潑性。

二、語言知識豐富,文化話題穿插其中。

《曉康歌謠》是作者長期從事對外漢語教學的豐碩成果。不僅比較系統地涵蓋了漢語學習的基礎知識和日常生活知識,中、西方文化知識也被融入其中並融會貫通。例如:《字母歌》介紹了漢語的拼音字母,《筆畫歌》概括了漢字的書寫筆畫,《四聲歌》教授了漢語的四聲聲調;《文具歌》《動物歌》《運動歌》等介紹了日常生活中經常出現的知識內容;《拍手歌》中的「唱京戲」和「挖寶石」巧妙地引出中、西方傳統文化,《西餐歌》和《我們愛吃中國菜》則是分別介紹了中、西方的飲食文化,並彰顯了兩者間的諸多差異。

三、內容形式貼近會話,注重交際領先原則。

《曉康歌謠》中很多歌謠本身就是一段簡短對話,內容和形式都非常貼近日常會話。究其所以,根本還在其主旨——提高學習者的會話能力。用過《曉康歌謠》的人都有一個深刻印象——學習者學完一首歌謠,就能將其中的句子直接用於與人對話、交談,這完全符合且充分體現了外語教學「交際法領先」這一原則。以《你幾歲》為例——歌謠中只有兩個問答句:「你今年幾歲?我今年九歲。他今年幾歲?他今年十歲。」除了教給學習者漢語的第一、二、三人稱的三個人稱代詞,還有就是一問一答同類句型的重複練習。學習者學習掌握了歌謠中的句型,馬上就可以學以致用,完完全全地用在自己的日常交際中。諸如此類的篇目還有很多,諸如問姓名、問年齡、問國籍、問年級、問路、問價格、問興趣愛好的等等,俯拾即是,不勝枚舉:《你好》、《你是誰》、《你幾歲》、《誰啊》、《你是哪國人》、《你上幾年級》、《這是誰的書》、《你們知道不知道》、《真好吃》、《你想吃什麼》……口語性之強,實用性之甚,單看一眼歌謠題目,就足以讓人嘆為觀止。

四、布局謀篇極富邏輯,內容編排循序漸進,大量復現促進記憶。

綜觀《曉康歌謠》,我們不由得為作者在全書布局謀篇上的科學嚴謹拍案叫絕。整套歌謠布局謀篇極富邏輯性,既考慮到了漢語本身的特點,也考慮到了學習者的認知和習得特點。歌謠前三課《字母歌》、《筆畫歌》和《四聲歌》介紹的是漢語的最基礎知識,是學習起點,《字母歌》為口語打基礎,《筆畫歌》為書面語做準備,《四聲歌》直奔漢語作為聲調語言的特色之處。作者將這三課作為本書的起點也是出於此意。緊接其後的《山水歌》、《林火歌》等則是在教授漢語中一些最簡單、最基本的象形、會意字;在漢字之後,《你好》、《問候歌》、《你是誰》則是開始學習簡單的問候語和日常交際用語。隨著學習程度的深入,歌謠內容逐漸豐富,運動、國家、職業、動物、飲食等諸多方面的知識漸次出現在歌謠中。

《曉康歌謠》還有一點有別於傳統教材,也是其內容編排上的另一巧妙之處——關鍵詞和句型復現率極高。《曉康歌謠》不是一味追求內容的數量,而是高度重視學習的質量。對於完全陌生的漢語知識,母語為非漢語的學習者僅僅學習一遍,不可能完全理解和記憶,所以「溫故而知新」才是《曉康歌謠》所追求的;該書常常將相關內容排在一起,例如:《文具歌》、《我的學慣用品》、《教室用具》都在講人們學習時所用的工具,內容相近相關,編排在一起使得很多詞語重複出現,有助於加深學習者的印象,鞏固學習者的記憶。

五、配圖繪畫精美,動畫製作優良,有利於調動學習者的興趣和熱情。

《曉康歌謠》將先進的多媒體手段運用於全書的配圖和動畫製作上。對歌謠的配圖繪畫生動形象,令人愛不釋手;附贈的DVD光碟製作精良,其中動畫卡拉OK歌曲更是令人耳目一新。這種將美術、音樂、語言、娛樂集於一身的展現方式,為教學提供了最直觀、最具視覺和聽覺效果的資源。青少年學習者因此喜歡上漢語學習,當在情理之中。

六、課內外練習和作業生動豐富,有助於學習者鞏固、擴展所學內容,進一步提高語言運用能力。

《曉康歌謠》配有專門練習冊,包括很多練習辭彙的字謎遊戲。學生聽說練習的同時,可通過大量書面作業鞏固強化所學知識,語言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總之,《曉康歌謠》將漢語知識與先進的多媒體技術相結合,用歌謠的方式傳播漢語,是對外漢語教學的一次大膽且成功的嘗試,也為對外漢語教材編寫這個領域開闢了一個新的方向。

(七年級學生唱歌謠《你們知道不知道》)

文章來源:《世界漢語教學學會通訊》

歡迎關注「曉康歌謠」微信公眾號

長按識別二維碼,我們一起唱歌謠


推薦閱讀:

到國外教中文?你至少有7種出國教中文的方式
learn Chinese
如何利用中國春節教外國人學中文
Focusky專題(3) | 新建空白項目
【乾貨】對外漢語or漢語國際教育or?

TAG:對外漢語 | 漢語國際教育 | 教老外學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