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眼】2011-2016牛熊啟示錄(上):與熊共舞,買買買

本文初稿 2015年11月時是空倉。股災3.0時倉位在小個位數(權益類,不含債基貨基和理財產品),到今天(2016春節前)整體回撤控制在1%以內。建倉一方面是為了保持良好心態,長期空倉、指望全部抄到底尖尖上,是另一種貪;另一方面,也是明白市場混沌的強大和個體的弱小,所以不預測,所謂「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以下涉及的任何股票代碼,都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僅是對歷史案例的分析。本文任何修改更新版本,請點擊 閱讀原文

種一顆果樹,一年一收;買一支股票,七年一收...... 很多人卻連三天都等不了...... 世上是否還有些東西,是要等一輩子一收的呢?

你為什麼從股市上賺不到錢?——因為你連等一季水果來吃的耐心都沒有,還能數年如一日的拿住一支十倍股,靜靜等待它爆發的那一天么?

以下是我這幾年的投資收益:

  • 穩定年化複合收益率超過30%(含熊市):拜此次大牛市賜,實際複合收益率其實已經超過40%——所謂複合,就是第一年30%,則第二年69%,第三年119%... 按指數增長的(1.3^x-1)來計算收益率。

  • 19勝8平4負,不依靠小道消息來源

  • 換手率4~6次/年(極省力),我很少看盤,幾乎平均超過一個月才打理一下

  • 低風險特徵

這是真實收益率。可以明顯看出,我也不是神,不能抓住每一個底和頂,有踏空,也有過山車。我用的是笨辦法,獲取的也只是普通收益。

我所多的,只是一點耐心而已!

幾年投資做下來,賺錢倒成了次要的事,反倒是投資本身搞成了興趣愛好。賺到幾十萬遠沒有做出一個正確的決策判斷來得讓我舒心。真正的智將,不在於多殺,而在於正確的戰略目的的達成。

而且,通過對價值投資的領悟,實際上獲得了更深層次的人生體悟和哲學思考,尤其是對《道德經》和《孫子兵法》中「道」的體會,前所未有的深刻。

所以,我想有必要對這幾年的投資經理做一個總結,畢竟,這也算是我人生中經歷的第一個「牛熊」——雖然現在還不能完全確認市場已經轉熊——或者,這次,是一個小熊或者暖冬?

開始接觸投資,僅僅是為了個人理財。工作幾年,也算多少攢了點錢,放在銀行賬戶上發霉,總是心有不甘。一開始也不知道怎麼入門,前前後後找了一圈,說先看看金融類的吧,於是,第一本書,是宋鴻兵的《貨幣戰爭》。

現在回頭看,且不說其中滿篇的陰謀論是否確切,對於想要投資入門的人來說,這本書不具有實操性,很多觀念,對真正做好投資來說,很可能是有害的!(我也不知道其觀點是對是錯,也許只是道行還不夠深,用這些觀念很可能走火入魔——我道行也不夠,所以也消化不了。不過,這本書還是讓我對「金融」有了一個起碼的認識,也勾起了我對金融的興趣,這點功不可沒。好在我這人生性謹慎,不致走火入魔。)

當時還是2009年,我還按照其中強調的「黃金」的重要性,去分析歷年黃金產量和生成成本,現在想想真是慚愧。最後當然是不了了之(萬幸)。後來在2010年在老家買了個房,原因之一也是不想錢放著發霉,現在看來也是一個不那麼好的決策。

2010年最重要的是讀了《財務自由之路》:

這本書的價值在於改變了以往生活中大量財務、金錢和投資的錯誤觀念。我們的財務觀念,大多來自我們的父母朋友親戚、我們受的教育,遺憾的是,這些大部分都是錯誤的。關於責任、關於專業精神,這是獲得財富的基礎,複利的魔力、「現實是自我預期的自我實現」,「不要為錢工作,要讓錢為你工作——Dont make the money, but make the money working for you」...... 不一而足,各位有興趣的自己找來看吧。

另外還有一套《窮爸爸富爸爸》系列。其中提到職業的 ESBI 四象限,還是很有啟發性的。不過本系列書作者羅伯特·清崎似乎也就是靠這種財富勵志說發家的,他的書比較啰嗦,反覆把一些概念掰碎了念,靠賣書賺了不少錢,他自己是否真的實踐過那套理論,還真說不好;而且前兩年爆出他通過子公司破產的方式免掉不少供應書商的欠款,所以我想大概此君的人品也是有問題的。

但是光樹立正確價值觀,沒有匹配的方法論還是遠遠不夠的。這一點我也不得其門而入。一直到了2011年8月,說開始做基金定投,也完全不懂,雖然試圖從那些數據表格和曲線中找到規律,但其實也是瞎猜,搞了個把月還是不得要領,尤其是:複利到底是個什麼鬼?它究竟如何實現?

直到看到下面這篇給我啟蒙的文章:《以民生銀行為例對銀行股的分析》

這篇文章的重大意義,在於為我揭示了複利的本質——它究竟是怎麼產生的?(企業的持續盈利和增長),並幫我打開了通往「價值投資」的大門!

為了真正理解「價值投資」,就必須學會對企業進行估值,而這離不開財務分析。下面這本書,就成了我的入門教材。於是大概在9月份開始讀這本書,結合當時新浪財經上每個企業的財務都整理出了曲線、柱圖或餅圖——讓我們的工作輕鬆不少,這就是互聯網時代的好處之一咯——我當時就完全是填鴨式的往腦子裡塞概念,並用幾天的時間一口氣瀏覽了A股幾百個公司的各種曲線圖,不同行業、不同公司之間反覆比較反覆對照,這讓我對財務分析有了最基礎的認識,也對A股整體上有了一個模糊的感覺。

這些著實是非常枯燥的工作,需要很多耐心——而這也正是大部分人不願意做的。其重要性,卻正是《孫子兵法》開篇所說的「五事七計」。所謂「勝者先為不可勝」,這裡,沒有捷徑。

關於估值的「」五事七計」,可以再參考一下巴菲特的老師,現代證券投資分析之父,本傑明·格雷厄姆的《聰明的投資者》

我們總是羨慕別人「抓住了機會」,總是說「當初如果我也XXXX......」。只是,你不知道,別人為了抓住那個機會,等待了多長時間?準備了多少工作?你卻連相關基本的知識結構都沒有。淘寶的風口我也沒關注,因為我以前對商業對財務的基本觀念都沒有;微信的風口我也沒趕上,因為我那時候對媒體對公關也根本沒概念...... 不是你沒抓住機會,而是你根本不知道有機會,你的認知和視野局限了你。而且,你打算為這個機會支付什麼代價?

恰好當時史玉柱也在大力買入民生銀行,於是我跟著買了點——正好啟蒙教材也是民生銀行,這也算是一種緣吧?

真正的大機會,則是當年國慶期間。A股已經熊冠全球大半年,A股港股銀行股更是低迷了很長時間,那段時間我正好順便辦好了香港一卡通,於是在10月3日港股暴跌的時候得以抄底,而且這一抄,就一把抄到了底尖尖上,也算是走了一把狗屎運。

這一戰,對我自己來說,算得上一次經典戰役。9 月底的時候,市場上風聲鶴唳,傳言民間借貸崩盤,溫州老闆跑路。加上歐債、美債危機,香港股市、特別是內銀股狂跌不止,民生銀行更是已經跌破凈資產。H 股對 A 股的折價更是超過 40%!我在 9 月 30 日將一筆錢打到香港的帳號上,佔到我當時可以動用的資金的近一半。

10 月 3 日,港股開盤後,銀行股繼續暴跌,投入第一筆資金建倉民生銀行,買入價 HKD 4.48。10 月 4 日,繼續狂跌,這次我考慮了一下,為了審慎起見,這次以 HKD 9.97 買入招商銀行——不能確定就只能分倉,畢竟我沒啥經驗,而招商銀行我經常用,其零售模式做的確實比其他銀行好,服務質量確實是比較高的。本來預計是還可能會繼續下跌,而資金會全部被套的,所以也在考慮在下一個交易日是否把全部的資金撲上去。這裡還有另一個考慮因素,就是自己的時間精力,國慶以後要上班,不可能盯著,所以我打算 10.6 把餘下的資金全部撲上去,正所謂「兵貴勝,不貴久」。被套就被套吧,並不影響我的日常生活。只是沒想到 10 月 6 日就開始急速拉升,為了避免繼續和「敵人」糾纏,迅速出手,以 HKD 4.46 增持民生銀行。後來才知道是所謂的匯金增持,以致此後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上漲了近 50-60%。期間還聽說復星的郭廣昌也增持了民生銀行。

而當時之所以敢把錢砸進去,就是因為對估值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銀行股被嚴重低估了——固然銀行發展前景有悲觀預期,但這種預期已經在股價上過度體現了,與超低的估值相比,還是相當划算的——這就是所謂的「安全邊際」!而這是所有決策的根基。

而當股價狂跌的時候,我並非蒙著眼睛往裡面砸錢,也並非以賭徒的心態在操作。動手之前,我是了解過情況的,分析過超跌可能的原因:

1. 因民間借貸需要還款,大量內地中小企業老闆,如溫州老闆從港股抽回資金

2. 國際金融機構做空中國

3. 由於歐美債務危機導致許多國外投資者回抽資金救急

當然,這些都只是策略性的分析,如果脫離了上面的估值基礎,都是花拳繡腿!

說起來,我也算是為國家做了點小小的貢獻,符合約翰.鄧普頓的道德觀,呵呵,畢竟,像銀行這麼重要的資產都賤賣給外國機構了實在是說不過去啊。

在買入的那個當口,我也能體會到內心的掙扎鬥爭,就像一場戰爭,尤其是當時是人生中第一次操盤。「每一次下單都是一場戰爭」,就是要戰勝自己內心中的恐懼和貪婪。

而當匯金增持導致銀行股極短的時間內暴漲近50%的時候,又當如何決策呢?是不是應該賣出了結獲利了呢?

——這個時候恰恰就是考驗自己定力的時候!一個真正的價值投資者,首先應該緊盯企業的內在價值,能夠淡然的面對股票價格的大起大落——如果你已經練到「草木竹石皆可為劍」的爐火純青之境,可以抓住每一個波動起伏的機會則另當別論,否則,還是先練好「重劍無鋒、大巧不工」的笨重功夫再說吧。這裡,耐心非常重要。

所以,這兩支股票,我一直拿著,始終沒動,直到2015年6月的牛市頂峰——這段故事,我們在下篇再說——而這種任你驚濤駭浪,我自巋然不動的定力和耐心,正是大多數人缺乏的心理結構。

頂住了誘惑,也是一種勝利。

當然,在實踐中,這種抄到底尖尖的可能性是很小的,正確的做法是做好資金管理和倉位控制,這跟選股一樣重要!一方面不要過於集中以降低黑天鵝的概率,也不要過於分散否則沒那麼多精力,如果一定要分散的話,不如去投指數ETF。

另一方面依照確定性原則逐步建倉和減倉,而不是一次性「梭哈」。對一般人來說,指數ETF定投是不錯的選擇,升級一點就是網格交易,通過設定多個檔位來逐步調整,以實現一種動態的平衡——這就是通過時間長度來降低不確定風險 、特別是系統風險。

同時,心態上要放平,不要指望能抄在底尖上:如果一個東西值1塊錢,你用7毛錢買了,後來它跌到了5毛,怎麼辦?繼續買更多啊——而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是,趕緊斬倉割肉...... 這也是資金管理和倉位控制為什麼重要的一個原因:當有更好的機會的時候,你不至於沒子彈了——當然,前提是,你得看準嘍,你判斷它值1塊錢這事,至少要是大概率準確的。

這種平和淡然的心態,在遇到踏空、賣飛的情況的時候,也同適用。你要明白,這世上,有些錢就不是該你賺的!——尤其是對於信息上處於劣勢的散戶來說。錨定內在價值,做一個理性、保守的投資人,而不是博傻的市場投機者,方可夜夜安枕。這心理上一關,是進入投資殿堂最重要的第一課,是否能領悟,領悟到何種程度,就看你的造化了。

此後,我開始搜集各種專門的價值投資的書籍和網上一些比較有名的「價值投資者」的實戰分析,對不同行業的估值系統、企業的「壟斷」特性和價值等(還記得《從0到1》提到的壟斷的特徵和優勢么?)有了更系統更直觀的理解,並開始運用到隨後的投資中:我首先選中了醫藥行業。

最開始投資的是「復星醫藥(600196)」,當時其PB、PE都很低,但是當時醫藥行業中,「浙江醫藥(600216)」和「新和成(002001)」的PBPE也與之相當,那為什麼要選前者呢?

拉長到幾年的跨度,以前復權價來計算,從2011年底到今年牛市頂峰,復星醫藥獲得了近4倍的漲幅(我幾次買入平均後復權價大概在¥8多一點),新和成最多1倍,浙江醫藥則不到1倍——雖然在11年底的時候,從PEPB估值來看,後兩者的估值理論上更低——可見估值,絕不僅僅只是簡單的看看PEPB,而必須深入探查企業內在的業務結構,否則可能陷入 價值陷阱。但是在市場上,很多人連PEPB是什麼都不知道就敢入場,想想真是讓人吃驚~~

同樣,這支股票,我也一直拿到15年牛市最頂部階段,而無論期間其價格經歷了怎樣的被套、長期橫盤又起起落落——這種最笨拙的「超級長線」方法,最後也被證明恰恰是最省力最有效的方法。

那這又是為什麼呢?是什麼因素讓我能夠拿著一支「破」股幾年不動、淡然面對這期間的潮起潮落呢?

其實這裡面有一個很深層的根本性的哲學方法論,就是《道德經》所說的「常」,也就是基本規律。明白了基本規律,就不容易被如幻象般起伏變化的市場所左右,而能夠堅守自己的策略,循著自己的節奏,堅定不移的一步步朝目標邁進。

致虛極,守靜篤。

萬物並作,吾以觀復。

夫物芸芸,各歸其根。

歸根曰靜,是謂復命。

復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乃容,

容乃公,公乃王,

王乃天,天乃道,

道乃久。沒身不殆。

這裡 「不知常,妄作,凶「 的 「作」,完全可以讀做 zuō 嘛——看來老聃 2500 年前就明白了「no zuo no die」的道理了嘛......

再次推薦,好好讀一讀《道德經》和《孫子兵法》,不僅僅是有益於投資,實際上生活工作各個方面,都有益處。你能理解到什麼程度,看各人悟性了,我是都讀了十幾二十年,反覆讀,反覆在實踐中比照、思考,方能領悟那麼一點點、應用那麼一點點。《孫子兵法》,推薦華杉的書,此君算得上是國內品牌營銷領域數得上號的人物了,經過實踐的人寫的東西,是那些純粹靠釋義註解吃飯的學究所完全不能比的:

回到方法論,在投資方面,還有更詳細更專門的論述:《投資藝術》

這本書有幾個非常有價值的重要觀點:

  1. 投資是輸家的遊戲(Losers game,關於什麼是輸家的遊戲,請自行搜索,類似的有戰爭、圍棋以及高段位的體育賽事)

  2. 拿著不動(捂股)往往是最好的策略,因為「當閃電打下來的時候,你必須在場」——那些能帶來重大收益的大幅上漲,往往發生在極短的時間內,大概只佔百分之幾甚至零點幾——問題是,你不知道何時發生,就像你不知道閃電何時打下來一樣,所以,等,你總能等到!

  3. 因為2,所以,「波段操作是邪惡的,別去嘗試,千萬不要嘗試」

短線的只是買賣,長線的才是生意。

當然,我不建議照單全收——投資始終是非常個性化的事情,你必須形成適合自己的風格,你的大概率遊戲,肯定跟別人不一樣,哪怕他是權威是大師...... 至少,我自己總結出來的,就不完全同上,但是,以上是非常重要的參考和啟發。

其後,我也學習和了解過其他投資大師的流派:鄧普頓、彼得·林奇和費雪的成長股,尤其是成長股投資的學習,是我其後能獲得幾倍收益的重要原因。在2012-13年買過的股票,就基本上是這種具有成長特性的小盤股甚至是創業板股票,比如譽衡葯業(002437)、佐力葯業(300181)、信質電機(002664)...... 而且基本上也是從當年一直拿到2015年年中的最高點。

其中有些也並不完全是買在了最低點——這基本是不可能的——但是通過綜合分析,還是可以判斷是在低估的底部區域,這時候其實也是另一種心理考驗:你不能因為錯過了最好的買點兒繼續猶豫,以致錯過次好的買點。當你失去太陽的時候,不要哭泣,否則你會再失去月亮。

雖然當時其從數據上看也是一個相對高估的位置,乍看上去有些貴,但這就是成長股投資的魅力所在——就想像們上面比較的三支股票那樣,看上去貴的不一定真貴,看上去便宜的不一定真便宜。

當然這裡面也是有運氣的成分,特別是當時大環境是在大熊市的底部區域,也就是說,你很難買到特別貴的,最多是少賺不賺,長期虧損的概率很低。

所以那時候開始,我也開始結合一些更宏觀的數據來輔助分析,通過對大趨勢的感知,對單個目標的價值認識會更深刻。

當然,也要談談敗績,比如蘇寧電器(002024),抻了一年多,最終虧損近30%斬倉,而且剛斬倉1個月,就一下子衝上去。回頭看為什麼犯錯?恰恰就是失了耐心,一開始就沒有耐心的調研,僅僅憑著一個感覺、還有所謂知名機構入場的消息就進去了——現在來看,所謂知名機構的業績,其實也非常平平,所以說,別迷信什麼大佬和機構。你有自己的優勢,必須自己做出獨立的判斷。

為什麼笨辦法反倒是最好的辦法呢?為什麼兔子跑不過烏龜呢?因為,真正的現實世界,沒有賽道,卻有濃重的迷霧,能隨時讓我們迷失;有各種誘惑,讓我們改弦更張。如果我們不能篤定一個方向、一個基本點,我們就會繞很多彎路。浮躁的社會,都是總想投機、總想趕著風口——人人都想站在風口上。只是,如果,你沒有耐心「等風來」,等你意識到的時候,風,早過了...... 比如,你只看到《大聖歸來》一夜爆紅,卻忽略了這個IP可是經過了幾百年時間的生長滲透啊!即便如此,導演也經過了好些年,克服種種困難,才算是熬出了頭!

成功的人懂得熬,失敗的人懂得逃,你連等都不能等,怎麼熬?成功的路上,大部分時候都是枯燥、乏味甚至壓抑的。草一個季節就能瘋長到一人高,但它也就那麼高了;竹子要在地底待幾年,然後在一個月裡面突然漲到上十米; 大樹,從一顆小小種子開始,一個年輪一個年輪的積累,最終,能長成幾十米高、上千年的參天大樹......

投資是一個漫長的修行之路...

不過這跟做水果又有什麼關係呢?其實是一個道理,從開始培育一直到把成品呈現到你用戶的手裡,期間要經過很多環節的耐心工作,其中任何一環不到位,最終品質都會受影響。

明朝以前的中國人是沒有吃過蘋果的。我們的丑橘,也是最近二十年才從日本引進的品種,經過多年持續的本地培育改良。

今天我們能吃到的各色水果,無不是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艱辛努力才培育出來的。氣候、土壤、肥料、種植方法等數十種因素無不對最終品質產生影響。

即便如此,要讓用戶拿到真正好的產品,依然是困難重重。市場混亂,始終在進行著劣幣驅逐良幣的戲碼。我們努力嘗試從原產地進行控制,但是從包裝到運輸方案總是存在各種意料之外的 Exceptions。

僅以包裝運輸為例,首先,不同的水果種類,要求根本就不一樣,不是說籠統的搞個所謂冷鏈就萬事OK了——即便不考慮成本、不考慮這長長的保存和運輸過程中的各種損耗和不達冷鏈標準的現實,僅僅是有些種類的水果冷藏會起反效果這一點,就夠喝一壺了。

一個方案是否真的合適,光設計是推測不出來的,不經過實測,永遠不知道。不幸的是,一種水果一年最多、注意是「最多」、只有20多天的時間能產出東西來給你測,過了這段時間,就等明年吧。採摘發貨的時間期限頂在那,不可能等所有問題都解決了再動手,而且樣本量不夠的話,仍然不能充分暴露問題——也就是說,如果你不實際的發出一批去,你還是不知道會有哪些問題。

再加上,不同的年景,果實的成熟期、尺寸都不一樣——這當然是跟種植水平不夠有關,但我們拿到的就是這樣的現實——如果今年天氣較晴朗,那麼可能就不會暴露出雨多的年份潮濕的問題,而如果潮濕的話,箱子、紙隔板都會發軟,又減弱支撐保護作用,這就形成了交叉影響...... 同時你還要綜合考慮成本問題,不能不計成本的往上加包裝............

這依然是一條「路漫漫而其修遠兮」的旅行......

要想練練你的耐心?先來我這裡買兩次水果看看,如何?嘿嘿

拉拉雜雜說得有點亂了。總之,3年大熊的啟示總結,大致如下:

  1. 投資時的心理因素遠比技術能力重要,尤其是,要有耐心、耐心、耐心——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2.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最笨的方法往往卻是最好的方法, 用一種種樹的農夫心態,慢點來,反而比較快;

  3. 錨定價值投資:立足於基礎、立足於基本規律,要投資不要投機(這一點只說我本人,但是我相信也適合於大多數人,能利用市場情緒做好投機的人,萬中無一,其中還要算上那些握有信息優勢的機構、莊家和大戶,普通散戶還是不要心存僥倖了)。《孫子兵法》價值觀裡面第一條,就是明確反對投機取巧、反對捷徑和僥倖心理;

  4. 功夫在詩外,真正需要到市場裡面交易的時間,連5%都不到,更不需要整天盯著盤面。大部分時候,是要分析思考行情曲線以外東西;

  5. 要有逆向思維,「敢於」做出自己的獨立判斷,在熊市底部區域,敢於無視市場的悲觀情緒,「買買買」,而不被市場情緒、外界干擾左右(同樣,牛市頂端也要能抵禦普遍的亢奮情緒)

  6. 投資本身就是行走在一個未知的世界,90%的時間裡面,90%的事情其實我們都不確定,只有首先承認自己的無知,做好資金管理和倉位控制,才能慢慢培養出一點直覺,抓住10%的確定性機會,在嚴酷的資本市場里生存下來。所以,不要預測!不要預測!不要預測!!說三遍!

當然,那幾年的熊市,雖然市值倒是一直在增長,但我基本上還只是死捂的策略,也沒有充分利用一些港A股之間的差價、一些明顯的題材被炒作機會(拿到的標的被意外炒作)進行適度的調倉,不是很靈活——這個時候,還只是初級的水平,還沒真正領悟到「空」的境界,直到2015年的大牛市來臨...... 這將在下篇中討論。

本文如有更新版本請點擊 「閱讀原文」


推薦閱讀:

那一天我失去了金融狗的節操
為什麼高收益要承擔高風險?不承擔會有什麼後果?
比特幣靠邊站?瑞波幣價格漲幅1159%成投資首選
華爾街投資聖經《股票大作手回憶錄》全部精華(值得一生珍藏)
如何在30歲前實現經濟自由?

TAG:投資 | 證券投資 | 價值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