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智能與機器的智能

之前跟同事在微信群里討論智能手機聯繫人同步的話題,一個引子是儘管各種同步服務觸手可及,系統級、第三方都層出不窮,但我們仍然會不時地收到這樣的簡訊:

親們,么么噠,我的手機已經丟失,請把你們的姓名、手機號發到這個新號碼!

然後我發了一條微博:人不智能,手機再智能也沒轍。但我後來仔細一想,這話不對,既然有這麼多人不會用聯繫人同步服務,一定有各種各樣的原因:例如註冊太麻煩,擔心跑流量,或者還沒用上智能手機,抑或是不知有這些先進的天頂星科技。

每一個原因,都是一個市場機會,意味著這個市場存在的空間。所以我對 QQ 通訊錄、經緯名片通這些第三方名片應用,雖然我不用,但仍然持樂見其成得態度,因為至少他們願意花錢、花資源讓用戶接觸到了這樣的服務,至於好不好,有沒有更好的,用戶可以自己用腳投票。

儘管自己是果粉,但必須說系統級的同步服務,小米做得比蘋果更易上手。同樣是創建 id,MIUI 只需要輸入密碼即可完成註冊(通過簡訊驗證以手機號作為用戶名),雖然這樣的處理方式存在一些問題(例如更換手機號),但在用戶上手易上無疑小米做得更好。

回到標題,技術與產品的發明與創造都是巨大的進步,但能否最快速讓更多人受惠還是很重要的,需要通過各種方式方法去完成。人也會跟著進步,只不過受限於個體間的差異,這個時間跨度被拉得足夠長。

(配圖 - WIRED.com

推薦閱讀:

商用智能炒菜機已橫空出世 網友:這樣炒出來的菜是沒有靈魂的
讀朱松純老師演講筆記--淺談人工智慧的構架與統一
AI健身房真的存在?比炒概念更可怕的是VENTO已經做出來了
最新智能倉儲方案里的系統組成有哪些?
智能化商業迅速升溫,看2018塗鴉將開啟的「生態夥伴」招募計劃

TAG:人工智慧 | 機器 | 設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