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素描對現代水墨人物畫的影響是什麼?

「素描是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是徐悲鴻在20世紀40年代提出的著名觀點。同時徐悲鴻也把素描當成改革中國畫的良藥加以推崇,直到現在都在影響整個中國畫的發展。素描作為現代水墨人物教學的基礎教學方式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做用。從徐悲鴻的提出到蔣兆和的發揚,再到80年代中期的改革使素描這一西方傳統造型藝術與中國畫緊密的結合起來。

徐悲鴻在提出這一理論的同時也積極地進行了大量藝術實踐,他倡導寫實主義,形成了自己「融和中西」的水墨現實主義語言並達到相當程度的表現力。特別是現代水墨人物畫如《愚公移山》等堪稱國寶的藝術作品,其造型準確嚴謹,豐盈厚重的內涵,鮮明博大的時代精神,無不散發著對真、善、美的渴望與追求,其畫面中的人體是吸取了從嚴格的透視角度來觀察的全面素描,因而人物形象更加具體入微,造型更加紮實,中華民族那種意氣風發的精神狀態被充分地表現出來,這幅作品是浪漫主義和寫實主義的典型代表作之一。它不僅是徐悲鴻創作生涯中的一座高峰,也是現代中國畫發展史上的一塊里程碑。還有如《奔馬》更是畫家與時代的交融,以英俊的人物形象和勇敢、自由、奔向光明的時代精神,代表著中國繪畫新的高峰,是徐悲鴻把西方素描嚴謹的造型運用到現代水墨人物畫的典範。

中國現代水墨人物畫從被「不似之似」的文人畫寫意折騰的奄奄一息的狀態中解放出來,蔣兆和繼承並進一步發展了徐悲鴻的藝術觀點,他將西方繪畫的素描融入到現代水墨人物畫的創作中,把兩者更完美的結合起來。他增加了形象的逼真性,且非常重視把線條儘可能地保留在身軀衣紋的處理上。蔣兆和是位重視形式感的畫家,他能緊扣著藝術的內涵,特別是緊扣人物內心世界的刻畫。蔣兆和的藝術被稱為「悲劇美」,也就是魯迅所說的:「將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他堅持畫貧民,著重反映下層人士的生活,將中國畫特有的造型魅力發揮到極致。我們從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西畫素描對他有著直接的影響。甚至可以說他雖然是用中國的紙墨所做的素描,但統一整個畫面的不是線條的節奏,而是拌有中國畫線條的西畫素描節奏,畫面中蘊涵著悲天憫人的情緒以及深刻的人道主義精神,深深地打動著每一個讀者。

「素描為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作為水墨人物畫的基礎學習的同時,其素描自身也在不斷發生著變化。甚至於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體現尤為顯著,「素描為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的理論受到了廣泛的懷疑和否定。尤其在當今發展民族文化的思潮中,只有傳統中國畫創作和理論被重新重視起來,人們開始深入思考和探索中國畫自身的規律,才能真正發展和創新中國畫。

由於徐悲鴻所學與其所推崇的契司恰科夫素描的繪畫概念,所以他所遵循的審美原則,技巧方法都以西畫為標準。徐悲鴻提出的這種繪畫概念在二十世紀初中國社會急劇變革的時代,在五四宏揚科學與民主的氛圍下,中國畫摹古風氣盛行時期,是拯救中國畫的濟世良藥。然而在當時理論與實踐都嚴重缺乏的情況下,徐悲鴻的這種理論顯然是不夠成熟的。在後來的學習過程中出現了各種問題,原因首先來源於西方國家與中國的繪畫概念有著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傳統。

中國畫,尤其是中國文人畫崇尚哲學、追求意向,中西藝術家觀察與體驗世界,表達情感的方式不同,導致了素描和水墨人物兩種藝術形式的融合顯得異常困難,在對素描寫實造型追求越高的情況下,就會降低對意向造型和筆墨韻味的要求。相反,注重了意向造型和筆墨韻味,在造型上又達不到水墨人物高標準的要求。

半個多世紀以來幾代畫家一直努力把寫實造型和傳統筆墨的意向造型在更高層次上進行融合。在此期間許多水墨人物畫家總結經驗,進行了富有價值的探索,把德國結構素描加以改造,使用線條直接表現結構。以線為主的結構素描,擺脫了自然光線對物象的直接影響,以研究物象的形體結構特徵和內在運動規律為基礎,從而表現物象的美。水墨人物畫是在徐悲鴻提出素描為一切造型基礎後經過幾代畫家們為適應中國人物畫基礎造型訓練的需要,繼承傳統以線造型的表現方法,藉助國外對形體結構的研究手段,摸索出的一種為水墨人物創作基礎的素描方法。

國畫的造型語言是以線為主,以表達主觀精神為主,而現行素描必須與中國水墨人物畫結合,以表達客觀自然與主觀意向同為主體。國畫中水墨語言與素描在藝術形式上是有聯繫的。因為中西繪畫都是基於多形體的描繪,最初的繪畫中都是用線對輪廓的刻畫,之後才由於歷史、文化等多種因素產生了不同面貌,但在以後的發展中也有相互滲透。中國古代繪畫史上也出現過注重透視,解剖的立體造型方法,只不過曇花一現。而在西方繪畫中,畢加索、馬蒂斯等大師都在造型語言中大量吸收了東方造型語言,特別是線的運用。由此可以看出藝術是相融的。但無論如何,素描做為水墨人物畫的基礎是沒有改變的,也還將繼續保持下去。

中西文化的相互交流、滲透及補充是一個歷史的必然趨勢。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包容力和消化力很強的民族,我們老一輩畫家如徐悲鴻、蔣兆和、劉海粟、林風眠、吳作人等在洋為中用、西為東用這方面的美術實踐和探索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開放的借鑒過程中找到一條融合之路。

來自 時空大觀

關注作者,閱讀全文c
還有50%的精彩內容,作者設置為僅對粉絲可見



繪畫手藝人

自己喜歡的就是藝術!


+關注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