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觀,方法論,價值觀

其實我的看法,依我的愚見a,心學的幾大核心觀點,心外無物,知行合一,致良知,其實是一套成熟的哲學體系的幾個框架。

心外無物,是世界觀,是我們看待世界的角度。什麼意思呢,我的理解是,世界是變化的,世界是廣闊的,不關你的事,你了解不了的事,就不要瞎比比。你沒看到這朵花的時候 ,你怎麼知道這朵花是怎樣的呢,你沒看到,又怎麼知道到底如何呢。哪怕視頻直播,在你看到後的下一秒,又焉知它怎樣了的。

世界變化的,世界是廣闊的。人的認識何其的狹小。那麼怎麼辦呢,世界是一個大圈,如果我們拚命去看這個大圈,還不得把自己累死。所以正確的方法是畫小圈,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知行合一,就是這種小圈。一切從自己的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用發展的眼光的眼光看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從來都不在書上。聖賢的道理,都是用來騙人的,你要是真信,就輸了。這就是方法論。

當然,一切從實際出發,可能會導致投機取巧,枉顧正義。雖然正義這東西有待商榷,但是毫無疑問,正義這東西是存在的,不然人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而為了防止枉顧正義的出現,才有了致良知。你做事不折手段可以,但得講良知吧。為了一百個人而死一個人某種情況下可以接受,但為了你一個人的實際,死一百人,很多情況下就不能接受了吧。所以做人啊,要講良知。

良知是什麼?我從來不信性善論和性惡論這種鬼話,性善論也好,性惡論也罷,善與惡都是後天教育形成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本來就沒有善與惡,為何要強制去分呢。殺一個人是善還是惡呢?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吧。

但是,人看到孩童落井,真的會不自覺的救呢。因為人某種意義上來說,是集體的動物。當我們還在森林的時候,我們是習慣一群人來面對狼啊、虎啊的。人,是集體的動物,所以,有時候,這個良知是不可遺忘的。

嗯,我用了很多某啊、有時候啊這樣的詞語來規避絕對的情況,從而達成邏輯的自洽。因為這就是我的世界觀跟方法論,世事無絕對嘛,還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


推薦閱讀:

TAG:心學 | 王陽明王守仁 | 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