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小說《遇見番外篇》之人類智慧閃耀時(下)

說明:本小說內容純屬虛構。

小說《遇見番外篇》之人類智慧閃耀時(下)

讀史可以明智

在本學期,張辰除了參加Q賽數學討論班外,還多選了一門《戰爭論》選修課,後來無意間發現大神肖明琮也選了這門課。在讀書會上認識肖明琮之後,自然知道對方是開朗之人,但張辰和肖明琮的交流遠不及和林楊交流多,不免顯得拘謹,放不開。

《戰爭論》這門選修課是國防大學的一位馬教授特別在T大開的,選課的學生中有一半是國防生,比如王起等人。這門課從古代戰爭講起,既重視政治和軍事態勢分析,也注重戰略戰術分析。

伊闕之戰中,秦將白起觀察到韓軍居前,其友軍魏軍的位置比韓軍略錯後,處於韓軍側面略後。情報兵帶來消息,韓魏兩軍主帥貌合神離,軍互相推諉、各自保存實力,誰都不願先與秦軍交戰。白起針對這種情況,決定採取避實擊虛,各個擊破的作戰策略:秦軍以少量兵力鉗制聯軍的主力韓軍,以主力猛攻較弱的魏軍。魏軍無備,倉促應戰,迅即慘敗。韓軍震懾,且翼側暴露,遭秦軍夾擊,潰敗而逃。白起乘勝揮師追擊,以12萬軍隊全殲韓魏聯軍24萬人,攻佔伊闕,奪取魏城數座及韓國安邑以東大部分地區。伊闕之戰後,秦將白起聲名鵲起,威震諸國,一代戰神崛起。

但是,馬教授認為白起雖然軍事能力無與倫比,但政治眼光還是差一些,戰略性思維略有不足。在政治和戰略方面,馬教授更推崇秦國的另一位大將司馬錯,重點舉出了文章《司馬錯論伐蜀》。

司馬錯論伐蜀

  司馬錯和張儀在秦惠王面前進行了一場爭論。司馬錯要攻打蜀國,張儀說:「不如攻打韓國。」秦惠王說:「請你們說說各自的見解,讓我聽聽。」

  張儀回答說:「應先與魏、楚兩國表示親善,然後出兵三川,堵塞轅、緱氏兩個隘口,擋住通向屯留的路,讓魏國出兵切斷南陽的通路,楚國派兵逼近南鄭,而秦國的軍隊則攻擊新城和宜陽,兵臨二周的近郊,聲討周君的罪行,隨後乘機侵佔楚、魏兩國的土地。周王室知道已經不能拯救自身,一定會交出九鼎和寶器。我們佔有了九鼎,掌握地圖和戶籍,挾持周天子,用他的名義來號令天下,天下沒有敢於違抗的,這就能建立王業了。如今,蜀國是西邊偏僻落後的國家,戎狄為首領。攻打蜀國,會使士兵疲憊,使百姓勞苦,卻不能以此來建立名望;即使奪取了那裡的土地,也算不得什麼利益。我聽說:『爭名的要在朝廷上爭,爭利的要在市場上爭。』現在的三川地區和周王室,正是整個天下的大市場和朝廷,大王不去爭奪,反而與那些野蠻的人爭奪名利,這就離帝王之業遠了。」

司馬錯說:「不對。我聽到過這樣的話:『想使國家富庶,一定要擴大他的領地,想使軍隊強大的一定讓他的百姓富足,想建立王業的一定要廣布他的恩德。這三個條件具備了,那麼,王業就會隨之實現了。』現在大王的土地少,百姓貧困,所以我希望大王先從容易辦的事做起。蜀國是西邊偏僻的國家,以戎狄為首領,而且有像桀、紂一樣的禍亂。用秦國的軍隊前往攻打,就如同用豺狼驅趕羊群一樣。得到它的土地,能夠擴大秦國的疆域;得到它的財富,能夠使百姓富足,整治軍隊又不傷害百姓,蜀國已經歸服了。因此,奪取了蜀國,但天下人不認為我們暴虐;取盡了蜀國的財富,諸侯國也不認為我們貪婪。這就是說,我們用兵一次,就能名利雙收,還能得到除暴、平亂的好名聲。如果現在去攻打韓國,脅迫周天子,脅迫周天子必然招致壞名聲,而且不一定有利,又有不義的名聲。去進攻天下人都不希望進攻的地方,這是很危險的!請允許我講明這個緣故:周王室,現在還是天下的宗室;韓國,是周國的友好鄰邦。如果周天子自己知道要失去九鼎,韓王自己知道要喪失三川,那麼,兩國一定會聯合起來,共同採取對策,依靠齊國和趙國,並且向楚、魏兩國求援,以解除危難。把九鼎送給楚國,把土地送給魏國,大王是不能阻止的。這就是我所說的危險,不如攻打蜀國那樣萬無一失。」

秦惠王說:「很對。我採納你的意見。」結果,出兵進攻蜀國。十月奪取了那裡的土地,然後平定了蜀國。蜀國的君主改稱為侯,秦國派遣陳庄去輔佐蜀侯。蜀國歸附以後,秦國就更加強大富庶,看不起其他諸侯國了。

馬教授:司馬錯所言,欲富國者,務廣其地;欲強兵者,務富其民;欲王者,務博其德。三資者備,而王隨之矣。這種政治和戰略思想是進步的,即便放到現代,依然適用!孟子也說過類似想法,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同學們,老祖宗的智慧不可輕視啊!

雖然馬教授在課程中試圖融合政治、戰略和戰術分析,但是這是一門選修課,且學生以理科生居多,大家更偏好武器方面,輕視部隊之間的戰術協同配合。對此,馬教授自然看得出來,但也沒有什麼辦法。

在張辰看來,大家普遍缺乏古代史知識,除了對古代名將本人傳記感興趣之外,只有少數人對冷兵器時代的軍事戰術感興趣。火器時代的戰爭就不一樣了,武器的發展導致戰爭玩法也變了花樣。

馬教授這學期的課程中,最受人歡迎的就是講盟軍在二戰中的「諾曼底登陸」了。張辰對這個題材不算陌生,以前就和藍明月聊過,順便調侃了一下德軍的沙漠之狐隆美爾。學過歷史的人都知道,隆美爾失守諾曼底與德軍總指揮部誤判盟軍將在海峽最狹窄處加來登陸有關。藍明月就持有這種觀點。

盟軍為了讓德軍信以為真,大量使用雙面間諜給德軍發送假情報,誤導德軍判斷。當然,也有一些情報是真的,但卻是次要情報。集團軍群肯定有大量電報通訊往來,「第1集團軍群」也不例外,大量經過加密的虛假電報傳來傳去,有些是真電報。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德軍終於別誤導了。

馬教授:我們軍事迷對二戰中英軍的戰鬥力評價不高,但是我不得不承認,英軍的忽悠水平比德軍不知高到哪裡了。不過動真格兒的還是盟軍在諾曼底登陸,需要考慮天氣、潮汐、後勤、士氣等諸多因素。

馬教授的課堂上少不了政治因素分析,用他的話是培養同學們的大局觀。在他看來,盟軍著急在諾曼底登陸至少包含兩個政治動機(逆向思維):

1、擔心德軍和蘇軍議和,到時候美英兩國就被動了;

2、一旦蘇軍擊敗德軍,歐洲大陸將是蘇聯的天下。

不論因公因私,美英聯軍必須要開闢第二戰場,此政治因素訴求也。實際上,政治因素貫穿二戰,比如英國方面一直想讓蒙哥馬利當盟軍總司令,甚至發動輿論戰逼宮艾森豪威爾「讓賢」。美國方面斷言拒絕,因為在諾曼底登陸的盟軍中,美軍人數最多,在政治上是不允許讓一個英國人當盟軍總司令的。美軍士兵和美國老百姓肯定不同意。

在諾曼底成功登陸後,盟軍指揮官中一些人認為巴黎德軍已經是瓮中之鱉,不必現在解放。而且,解放巴黎後還要負責給巴黎人民提供每日4000噸的食品和生活補給,加重盟軍後勤壓力,拖累戰事。當務之急應該迅速向東推進,乘勝追擊德軍;另一些指揮官認為,巴黎是歐洲大陸最有名的城市,解放巴黎是一件重大政治事件,必將提振士氣,鼓舞全世界反法西斯戰線上的人民。

從戰略角度考慮,東、西線戰場應該協同配合,如此才能重創德軍。比如盟軍在西邊諾曼底登陸後,蘇軍要在東線進攻給德軍施加壓力,不讓德軍從東線抽調部隊支援諾曼底。其它地區(如非洲等)的盟軍也要發動進攻,牽制住當地德軍。總之,要多點開花,讓德軍無法兼顧。

很多戰史材料強調了盟軍登陸諾曼底之後的後勤保障很出色。其實,實際操作起來還是有一些計劃偏差的:

諾曼底登陸位置選定以後,參謀們制訂了登陸作戰頭90天的後勤保障計劃。計劃準確規定了部隊登陸的數量,地點、時間和方式,離開海灘的程序,管理海灘的方式,物資堆積處的位置,船隻換裝的時間,甚至還指定了變換包裝方式的時間(例如在進攻發起日後15天將桶裝油料改為散裝油料)。為了確保幾十萬種補給品都能按規定的時間和地點卸載,嚴格規定了先後順序,制定了各種物資(詳細到每一個零件)的儲存、請領、包裝、前送和分配的詳細程序。由於盟軍打算奪取一系列港口,用于軍隊的登陸和補給品的卸載,還制訂了十幾個港口(包括每天只能卸載幾百噸物資的小港)的修復計劃,並事先計算了進行港口修復工作何時何地需要多少人力物力。計劃範圍非常之廣闊,而內容又如此之細緻,因此美國人整整用了兩年時間來編製是不足為奇的。

但是,從第一批部隊開始在諾曼底登陸時起,這個計劃的生命就結束了。計劃與現實的脫節在美軍的登陸地段尤其嚴重,因為他們不幸還碰到了敵人的抵抗。由於導航上出了錯,結果搞錯了登陸地點和登陸順序,使工兵部隊比突擊部隊先到達海灘。他們的人員,物資遭到了相當大的損失,然後又不得不在沒有突擊部隊保護的情況下開展工作。在進攻發起日後的幾天之內,清理海灘登陸場的工作進展緩慢,無法開闢進入陸地的足夠通路,結果整個登陸地域擁擠不堪。如果當時德國空軍能夠起飛攻擊的話,盟軍登陸區一定會發生巨大的災難。許多車輛的防水措施不完善,造成大量損失。超載的水陸兩用車需要在波濤中航行10至12英里,常常在油料耗完後沉沒。由於載重汽車不足,水陸兩用車不得不深入內陸地區,結果延長了往返時間。在這種情況下,第一周卸在海灘上的補給品數量只有計劃的一半。物資的短缺,特別是彈藥的短缺,很快就變得嚴重起來,因而不得不規定消耗限額。

這些困難有許多是戰鬥進程不順引起的,但也有一些是計劃本身的缺陷。計劃者的原意是讓各部門的工作能完美無缺地互相配合,但結果卻是把計劃搞得過死過細。例如每天留作機動以備緊急需要的船舶只有100噸,還不到預定在進攻發起日後第12 天卸載的補給品重量的百分之一。雖有每天空運6000磅緊急補給品的安排,但在提出申請後至少要等待48小時才能完成補給。在卸載補給品時,由於要遵守規定得很死板的物資卸載順序,後勤人員要坐著小舟從一艘船飄至另一艘船,查明所載貨物的種類,因而造成了很大的混亂和長久的拖延。艦船和登陸艇返回英國重新裝載的時間表排得太緊,沒有顧及可能發生的遲誤,結果造成港口的擁擠,以至不得不採取緊急措施清空港口。在此過程中,許多單位被拆散,有的甚至就此失蹤了。負責船舶裝載的機構竟有三個之多,即運輸指揮部、交通指揮部和裝船指揮部,更加劇了港口的混亂。但是,計劃的最大弱點還是在於沒有充分估計到戰爭中不可避免的阻力,而補給線終端的阻力會立即在整條補給線上反映出來。

需要強調的是,盟軍的補給困難只是相對於原有計劃來說的,就現場情況來看,盟軍的補給遠遠超過實際作戰需要。儘管海灘的情況糟糕透頂,但其卸載補給品的能力卻遠遠超過原先的估計,還搶走了大多數本該由深水港負擔的卸載任務——因為美國人在情急之下拋開了一切計劃,開始蠻幹。第一次突破是在D+2日,指揮機關決定不顧預先規定的先後順序,將所有物資通通扔到海灘上。在計劃階段,海軍堅決不同意他們的船隻在低潮時靠岸——D日的日期和登陸開始時間都是根據海軍這個要求來選定的,但後來他們發現低潮靠岸竟然是可行的,貨物可以從貨輪直接卸到岸上,計劃中的轉載貨船、浮碼頭、浮堤道以及諸如此類的東西,統統都是多餘的,而這些設備的集結和裝配耗費諾曼底作戰很大一部份工作量。這樣,卸載工作的進行突破了計劃的限制,有時乾脆就是跟計劃對著乾的。顯然,計劃制定者們大大高估了人為安排的價值,而低估了決心、常識和隨機應變的作用。

摘自《補給戰——從沃倫斯坦到巴頓的後勤史》

這樣由沉箱、直碼頭、沉船、十字鋼構件、浮橋組成的人工港,面積約五平方千米,是較完整的防浪水域,可同時停泊7艘吃水10米的大型艦船、20艘近海運輸船、400艘拖船和1000艘小艇,預計日貨物吞吐量1.2萬噸。建成人工港的各個部件後,還需要把這些多達400個總重約150萬噸部件從建造廠地運到英格蘭南部裝配,最後由拖船拖過海峽。整個工程終於在1944年6月初完成,其規模相當於英國的多佛爾港,通過這一人工港,盟軍可以在沒有攻佔大港口前卸載部隊使用所有物資。

總之,整個人工港體現了科學與工程技術的巨大威力,可以說是一個偉大工程。儘管後來由於颱風的破壞,其中一個人工港被破壞掉,不能使用,導致人工港的作用低於預期。但是,這掩蓋不了人工港給旁觀者的震撼之感!

下課後,同學們依次走出了六教C區,肖明琮看到了張辰也上這門課程,於是主動過去打了聲招呼。

肖明琮:呦,張神你也選這門課啊。

張辰:肖神,在你面前我可不敢自稱學神,我就是一學酥而已。

肖明琮:張神謙虛了,楚千羽可是誇你在Q賽分析討論班上做報告,講的什麼Wiles證明費馬大定理來著,結果把大家都鎮住了。

張辰:哦,說的是谷山-志村猜想吧,我就說了一個結論---有理域 上的橢圓曲線都可以被模函數參數化。如果費馬大定理不成立,由其一組解可以構造出一條特殊的橢圓曲線作為谷山-志村猜想的反例。

y^2=x(x-a^p)(x+b^p)

肖明琮:你看,橢圓曲線都出來了,張神還這麼謙虛。別人不知道橢圓曲線難度,我可知道,咱可是學過抽象代數的人。

張辰:那哪能跟肖神比啊,聽說你修了數學系的抽象代數考了第四名,把數學系多數人都滅了。

肖明琮:嗨,就是隨便學學,T大本科抽代課很水的。對了張神,今年Q賽要加油啊,外系選手就指望你了。

張辰:行行行,肖神別這麼誇我了,都不好意思了。爭取向你和林楊學習,為咱們T大爭一塊金牌,總行了吧。

肖明琮:張神威武!

張辰:怪不得林楊抱怨肖神你總裝弱,給人一種扮……

肖明琮:扮豬吃老虎?

張辰:這可是你說的。

肖明琮:一般了。

兩人一起聊了《戰爭論》這門選修課,肖明琮發現張辰也喜歡研究戰略戰術,而不僅僅專註於武器裝備,大喜之!

除了上課與社團活動,余周周把大部分精力用於《投資學》課程大作業上。林楊在這方面無法提供幫助,師兄師姐們也不可能向林楊那樣花費那麼多時間幫助自己,更多要靠自己的努力。余周周最後選了《「安倍經濟學」下的投資分析》這個話題來寫大作業。在她看來,日本與中國的文化和心裡方面很接近,雖然互相鄙視對方,但更看不上亞洲其它國家。在余周周看來,分析中國人的投資行為相對容易一些。

「安倍經濟學」不是一門經濟學,而是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2012年上台後實施的一系列刺激經濟政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寬鬆貨幣政策,日元匯率開始加速貶值。經濟學界對於「安倍經濟學」的態度褒貶不一,目前仍然在爭論中。

日本經濟的核心問題是長期通縮,這一點是共識。余周周查到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執筆的一篇文章,裡面對日本經濟通縮現象有著形象的描述:

自1995年以來,東京地鐵160日元(約合1.6美元)的最低票價一直沒有改變。同期,紐約地鐵最低票價從1.5美元升至2.5美元。一般而言,公共服務費用不大可能會下調,東京地鐵的最低票價也沒有下降,但很長一段時間日本的整體物價溫和下跌。日本通貨緊縮的特徵是溫和但持久,這一現象與「大蕭條」時期的通縮大相徑庭。在美國1929年之後的大蕭條期間,通縮的特點是物價在短時間內暴跌。在1931年和1932年這兩年物價大幅下降,年跌幅接近10%,但通縮僅持續了短短四年。相比之下,在過去的15年,日本的消費價格從1998財年到2012財年累計下跌了4.1%,年均跌幅僅有0.3%。然而,日本的通貨緊縮一直揮之不去。日本年輕人就成長在這個時代,他們的普遍認知是,物價要麼保持不變,要麼只會下降。

在過去的十多年中,日本仍然經歷了經濟周期。但是,即便在經濟復甦時,物價也沒有出現可持續上漲。主要原因是,在長期通縮期間,持續的通縮預期(即認為物價不上漲是自然的)已在居民心中根深蒂固,而且他們的行為決策也基於這樣的預期。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家庭甚至工會都將基於價格不會上漲這一假設採取行動,因此本質上已難以提高物價。

過去,日本銀行推出了各種舉措,包括先於其他央行率先採取非常規措施,如零利率政策、量化寬鬆政策,以及按照現在最新的說法,前瞻性指導。然而,儘管這些政策能有效刺激經濟活動,它們沒能改變人們持續的通縮預期。這一次,克服通貨緊縮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如何提高人們的通脹預期。

不過,有一個問題。日本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不足1%。我們怎樣才能為貨幣寬鬆政策創造額外空間?答案是實際利率,即名義利率減去預期通貨膨脹率的值。在這方面,幸好日本當前面臨預期通貨膨脹率停滯這一形勢,為這個問題提供了突破口。通過提高通脹預期並抑制名義利率的上升,我們將能夠降低實際利率,而這將影響到企業固定投資和私人消費決策。

隨著居民整體通脹預期逐漸升溫,實際利率已在下滑。因此,我們希望出現的情形正在發生。實際利率下降料將刺激企業固定投資、住房投資和私人消費,從而提振經濟。此外,QQE和日本政府推出的各種措施似乎已逐漸改善人們的信心,使他們積極主動,點燃了他們的動物精神。事實上,有跡象表明,企業融資正變得活躍。

課堂上,老師告訴余周周她們,現在評價「安倍經濟學」的成敗還為之過早,但是目前的形式並不樂觀。余周周記得英國公投退歐那天,日元突然暴漲。其中,外匯市場上英鎊/日元當日一度暴跌超過15%!日元的強勢升值引得網上許多中國留日學生一頓吐槽。有人說因為日元是避險貨幣,余周周拿這個說法請教老師,老師也說不明白。但是老師堅持認為肯定不是因為日元是避險貨幣,一來日本經濟長期以來很疲軟,二來日本福島地震後,日元也是強勢升值的,最後是G7央行聯手干預日元強勢升值,所以說日元是避險貨幣解釋不通。

自從上了《投資學》這門專業課,余周周花費了很多時間搞明白股票、債券和外匯這三大交易品種如何運作,也被一些術語繞蒙了,比如債券中的久期概念。幸運的是,事後分析安倍經濟學下的投資比較容易,市場已經給出答案:

做多日本股票的點子不難想到,安倍經濟學要求海量印錢,而日本房地產市場非常低迷,因此股市活躍不難想像。做空日元則並非看起來這麼容易,前面提及日元走勢很詭異,常常在日本基本面很差的情況下強勢升值。此前日本很多經濟政策失敗了,其中關鍵一點是貶值日元的目標沒有達到。

余周周和室友們查了許多資料,終於有一天,其中一個室友發現了關鍵信息:福島地震改變了日本的能源結構。

2011年3月11日發生的東日本大地震造成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1至4號機組發生核泄漏事故。地震對日本帶來深遠影響,在能源方面表現尤甚。震災後,核能發電被暫停,改由石油以及天然氣等能源替代,致使能源開支增加,燃料開支增加。震災徹底改變能源供應狀況,給日本經濟帶來了許多負面影響。福島核事故後,由於日本所有的核電站都被迫停運,火力發電比例已經提高到90%。其中,液化天然氣(LNG)發電佔據了近50%的國內發電份額。震後,日本的LNG需求上升了24%。也正因如此,2011年日本遭遇了31年來的首次貿易逆差。

「天啊,我真是太笨了,我怎麼沒想到日本貿易由順差變成逆差是日元貶值的一個重要推手!日本原油進口激增將其經常賬戶從盈餘轉為赤字。」余周周心想。說時遲,那時快,余周周查閱了日本最近這些年的貿易差額數據。

主要思路梳理清楚了,寫文章就容易多了。余周周心中是如此的高興,以至於她主動給林楊打電話,約他出來一起吃火鍋。

「太陽從西邊出來了?周周竟然主動請我吃火鍋。」林楊同學心中很納悶兒。

推薦閱讀:

稅制改革要了魏忠賢的命
清朝嬪妃侍寢——為何裸身抬到「龍床」
舊影瑣憶·眾目睽睽下的刺殺
包公包拯包青天是怎麼死的?
抗日戰爭時期日軍為什麼沒有空襲延安?

TAG:歷史 | 小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