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瑞雪:《愛和自由》成就孩子完整的人生

首先,這是一本幼兒教育的革命性著作。

這本書的主要思想是給孩子足夠的愛,並在一定前提下給予孩子足夠的自由,孩子會通過自我體驗、自我建構,按照生命的密碼,自然成長為一個完整的、獨立的、自我完善的人。

一、自然的成長成就真善美的人

蒙特梭利描述過這樣一幅圖,圖中央紅色圓心,即完善中心。環繞這個圓心的是一個藍色區,代表那些品格完好、比較堅強、平衡、有魅力、正常的人。環繞藍色是白色圓環區域,表示各種不同程度的尚未達到正常的大多數人。最外的邊緣一層是一個區域最小的深紅色圓環,表示正常範圍之外的那一類人,比如說精神病患者、違法者。由中心依次往外的顏色分別是紅色、藍色、白色和深紅色。

蒙特梭利說,人對周圍世界的適應能力在生命的頭6年就開始了,如果頭6年兒童按照內在的指導正常發展,兒童就可以自然成長為藍色區域的人,不用任何人來教育,別人就是打他、罵他,不讓他追求完美,也是不可能的,他就是要追求完美。

0-6歲心理成長完好的兒童長大後會成為真善美的人,即藍色圓環區域的人,即人們熱愛的人,如科學家、藝術家、政治家、優秀的工人、教師、戰士等,對社會有建設行為的人都是真善美的。

這樣的人長大後其所思所想與行動完全一致,都是自發地,如為了某些正義的事而奔走,其一生的努力就是不斷地完善自我,而其所做的一切工作恰恰也是在完善這個社會,同時,他們有白色區域和深紅色區域的人不能想像的快樂。

0-6歲心理發展不太好的兒童長大後會成為白色圓環區域和深紅色圓環區域的人,我們的大多數人屬於這兩個區域。我想沒有一個人希望自己成為一個壞人,於是他就拚命地控制自己。蒙特梭利稱這類人的苦行者。他們的意志和行為不統一,需要通過控制。追其根源,是不是小時候就時常出現其意志和行為不統一的情況呢?比如剛會走路的小A出於好奇,用腳尖插入瓷磚中間的圓洞,老人家卻擔心他會摔跤,把她抱開了;小B喝了一半的飲料一不小心弄灑了,哭鬧著要再買一杯,小B想的是一種灑到了地上,對於完完整整地喝完這個過程就不完美了,而家長卻覺得是你不小心,就不買了,讓你下次長點記性別再弄灑了……所有這些,當兒童的意志得不到滿足的時候,他們會通過想像來達到心理的滿足,或者這種需求會進入潛意識,或者通過做夢來獲得滿足。當這種思想和行動不統一的行為太多(這種不統一其實是一種分裂),於是這種不統一的情況自然進入到成人階段。

我們現在的情況是白色區域的我們卻對追求完善自己的孩子干擾太多,比如為了達到大人的效果,我們用讚美、獎勵等,而這些是隱形的控制,都不利於孩子由內至外地認識自我。在我對《不要用愛來控制我》的講解中也提到,一個完善、快樂的人應該是由內至外地認識自己,而不是通過外在的他人的評價來認識自我。一個在愛和自由中成長的孩子則會通過自己的體驗和認知從自己內心開始來認識自己。大家看過龍應台的《孩子,你慢慢來》嗎?正如書名,我們給孩子更多的愛和耐心吧,讓他們慢慢來,不需要我們的說教,他們自然會成長為完善、快樂的人。

二、因為有愛而願意順從,因為有意志能夠順從

很多時候大人需要孩子的順從。孫瑞雪認為,孩子的順從是需要前提的,這個前提是他能夠做到這點。如戀愛的人一樣,一方被另一方需要去幹什麼事情,另一方很開心,這是一種被需要的價值實現感帶來的快樂,同樣,如果孩子能做到這點,因為愛他也願意去順從,進而體驗這種自我實現的價值感。

三、規則與平等

給予孩子足夠的愛和自由,我們家長朋友在操作上也會有難處,我們可以參考孫瑞雪老師的蒙特梭利幼兒園的規則。「愛和自由」幼兒園建立有7條規則,他們嚴格地遵守了這7條規則,剩下的一概自由。

1、粗野、粗俗的行為不可以。

2、別人的東西不可以拿,自己的東西歸自己所有,並有權利自由支配。

3、從哪裡拿的東西請歸位到哪裡。

4、誰先拿到的誰先使用,後來者請稍等待。

5、不可以打擾別人。

6、做錯事要道歉。並且學會要求他人道歉。

7、學會拒絕別人,學會說「不」。

建立有彈性的規則,並且在情景中進行。

愛和自由、規則和平等,成就不斷完善的孩子們!


推薦閱讀:

14歲女兒早戀,媽媽:關於戀愛,這三點希望你知道
這裡有你們要的百科全書
如何評價矽谷天才們的退學行為?
「給人尊嚴」,應是教育起碼的底線
父母的愛,我必須接受嗎

TAG:家庭 | 孩子 | 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