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驅動,如何構建個人的技術思維?
關於斜桿,有這麼一群人:
"設計師/WEB前端工程師/自媒體人",
"前端攻城獅,略懂一點設計,飲四季茶,寫八九行代碼,十全大補書中達","產品經理/前端開發/交互設計/遊戲原畫",
"會編程的交互設計師","望著設計,想著編程,做著文員","交互設計/產品設計/數據可視化/網路開發/前端設計","業餘家裝設計/插畫/編程/籃球/電子商務"
——數據由 mixlab 小爬蟲獲取於知乎
作者曾經在中興做過創新應用的探索,此次事件,技術人員危機重重,如果平時沒有自我驅動學習新知識,恐怕這次就開始退休生活了。這是個信息爆炸,知識碎片,每個人需要自我驅動,自我學習的時代,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斜桿,對應形成的知識體系。
最近 mixlab 在準備一個線下交流活動( base 上海,想參加的可以留言 ),主題是《人工智慧時代,如何構建設計與技術思維體系》,這篇文章先把技術思維的一部分內容寫成文章,分享給大家。
本篇文章把技術思維體系比喻為「模型」,我們需要不斷地提供「數據」,訓練、調優此「模型」,以供我們需要的時候用於「預測」,解決實際問題。下面從4個方面,分享經驗:
1
「數據」:了解原理
善用搜索引擎,收集某項技術的文章資料,歸納總結出原理要點。例如 mixlab 創作的keras全棧手寫字識別,從keras深度學習到前端web的圖像處理,需要了解各項技術的原理,組成整體的技術解決方案。或者搜索公眾號文章,技術類公眾號搜集了大量的技術,都是平時碎片時間閱讀了解的渠道。
2
「訓練」:動手敲代碼
了解完原理後,一定要自己親自動手敲代碼,編程語言不限,對於初學者建議使用 Javascript,在 chrome 瀏覽器的 console 面板即可隨時實驗,稍有基礎的可以使用 python,建議使用 jup?ternotebook 代碼筆記本。 mixlab 的以圖搜圖就是拿 notebook 記錄的。
3
「調優」:反覆實驗
熟悉原理,也動手敲代碼了,這個時候需要利用對原理的理解,改造一些代碼的參數或者規則,多實驗肯定沒錯。例如最近的文章抖音字體風格,改寫偏移規則,或者調整抖動影響的參數,都可以加深對此項技術的理解。
4
「預測」:思考應用場景
掌握技術的原理及代碼實現後,需要找到可應用的場景。繼續拿以圖搜圖技術來說,具體的應用可以是作為人工智慧海報設計師中匹配圖片素材的環節,也可以用在找齣動畫截圖/動圖來源的產品/場景。這個環節需要有一定的腦洞及產品設計能力。往大里講,需要具備設計思維。
以上為全文內容,經過以上收集數據,訓練模型,模型調優,預測四個步驟,即了解原理,動手編程,反覆實驗,實際應用,此項技術(「模型」)已經從粗淺的了解轉化為個人的技術思維體系中的一部分構成,具備「泛化」能力了。
關於本文:
作者有10年跨界設計&開發經驗,公眾號堅持原創輸出,主要內容涉及人工智慧&設計&科技,談點設計,敲點代碼,偶爾創作點人工智慧實驗產品。
近期熱文:
用代碼生成Glitch Art風格的抖音字體
從魯班的視覺引擎談起
TensorFlow.js、遷移學習與AI產品創新之道
目前已形成 500人+ 的設計師&程序員跨界社群,歡迎讀者在微信群交流,入群方式留言獲取。
推薦閱讀:
※Rokid高鵬:人工智慧技術沒你想得那麼樂觀 | 愛分析訪談
※摩根大通啟用AI機器人 金融服務業的裁員潮還遠嗎?
※來談談?醫療AI+產學研醫
※人們對徵信的十大誤區
※振奮,嗨翻 | AWS re:Invent 2017 第二天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