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上不僅有熊孩子,還有「熊大人」:「你是你媽生的嗎?」

(圖片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01

因為小孩上幼兒園比較遠,市區又天天塞車,而地鐵方便又快捷,便成為我的首選交通工具。

某日,小孩因為報了一幼兒園內部的興趣班,放學時間由下午四點半拖到了五點半,剛好趕上下班高峰期。本市高峰期的地鐵,人山人海,摩肩擦踵,前仆後涌,簡直是圓包子進去,扁包子出來。我經常胸前一個自己的背包,右手肩上一個小孩的書包,左手牽著孩子,在人潮中艱難立足。好在雖然艱難,絕大多數人都秉承了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不說一定讓座,至少能做到盡量不擠到孩子。

我們在離幼兒園最近的一站上了地鐵,緊挨著門站著。我怕肩上的書包擦到別人的眼睛,便退下來用手拿著,往下伸到人群下方腿部的空隙中。我身邊的大人們,看到我帶著一個小孩子,也紛紛自覺地盡量少往我這邊擠。對於這些人,我是心生感激的。

有時小孩累了會抱怨沒有大人給他讓座,我說:「你已經是大寶寶了,可以站著乘地鐵了。而且,叔叔阿姨們上了一天班也很累了,他們沒有義務一定要給你讓座。如果有人給你讓座,你應該感謝別人。如果沒有,也不能抱怨。」

至於其他搭乘地鐵的規則,我平日也見縫插針地給他以引導。雖然我的孩子算不上乖巧懂事,但至少基本能遵守地鐵交通規則,不至於是個人見人厭的熊孩子。

地鐵到了下一站,門開了,車裡只下了一個人,外面卻有好幾個人要湧進來。我一手護著孩子的頭,一邊盡量往裡面挪了挪,好給新上車的人騰位子。這時,一個二十來歲身材頎長的小夥子擠到我面前,塞著耳機,胸前背著電腦包,大概一米七多接近一米八的樣子。他面對著我站著,孩子站在他右下方,他的電腦包剛好頂住了孩子的頭,孩子一邊費勁地撇著頭,一邊用手擋住電腦包的壓制,十分難受。

人實在太多了,根本沒有空位讓我抱起孩子。我見他的左手邊剛好有些許空隙,便禮貌地對他說:「靚仔,麻煩把包向那邊挪一點,可以嗎?」

他目視前方,充耳不聞。此時,小孩的臉都有點紅了,顯然被擠得十分痛苦。

我想著他可能戴著耳機聽不見,又把剛才的話大聲說多了兩遍,並且用手推了推他的包。他依舊紋絲不動,氣定神閑,世界一片祥和。

就算聽不見我的聲音,我的動作他一點感覺都沒有嗎?我的嘴巴一直在對著他開開合合他看不見嗎?

我一下子就來氣了,使勁猛地把他的包推向一邊,他立馬摘下耳機,瞪著眼睛,扯著嗓子眼惡狠狠地吼道:「幹嘛幹嘛!!!」

那音量,那神色,但凡我是個膽小的,肝膽都要顫起來了。可是,女人當了媽,別說是這種小惡人,就是惡魔站在面前,也是不會退縮的。

我也不客氣:「往那邊挪一下可不可以,你的包擠到小孩的頭了!」

他的包就像彈簧一樣,推過去又自動彈了回來:「自己拿那麼多包還說別人!」

什麼邏輯?我拿包妨礙到別人了嗎?女人帶孩子出門還不能多帶一個包了?稍微把包轉個二三十度就佔了你的便宜了?

他凶,我也凶:「你是你媽生的嗎???你腦子有病啊?」

聽到我這句話,周圍的人立馬勸解道:「靚仔,有小孩子讓一讓嘛。大家都讓一讓。」

他可能被我和周圍的人噎住了,沒有再接話,但心裡依舊是不服氣的,依舊不緊不慢地戴上耳機,一副反正我就是不動、你奈我何的神色!簡直了!

好在周圍的人又盡量給我擠了點空子,小孩才得以伸直了他的小腦袋。

我很明白,在大城市活著,大家都很累都很不容易,都有心情不美妙,沖著陌生人發泄一兩句的時候。但是,不論怎樣,但凡是個正常人,但凡有點惻隱之心,哪怕情緒再糟糕,也不至於這樣冷漠無情地對待一個完全陌生的年僅四歲的小朋友吧?更何況,這個小朋友沒有表現出任何「熊」的舉止?

如果是我的孩子先「熊」的,別說你不樂意,我第一個會開口教育他的。

到底是什麼樣的教育,能教出這麼一個「堅定維護自己主權不讓步」的「熊男子」?

到底是怎麼樣的人性,能漠視一個孩子在他的手底下露出痛苦的樣子?

或者,是網上打倒「熊孩子」的雞湯喝多了,就覺得對全世界的小孩都不必再心存呵護之心了?

(圖片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02

說了自己孩子的,再說件別人的。

我家小孩兩歲的時候,有一次帶他去商場遊樂區玩。那個商場遊樂區很小,只有一些簡單的遊樂設施,滑滑梯、波波球、大皮球之類的,其實是供帶小孩購物的大人休息用的,在那裡玩的小孩,年紀也都比較小,基本是三歲以下的。

遊樂區用圍欄圍了起來,邊上擺著皮凳子,小孩子在裡面玩,大人們坐在邊上邊看顧小孩邊聊天或者玩手機。

突然,一個一歲多的小女孩哭了起來,孩子的媽媽急忙走到圍欄里問怎麼回事。孩子的姥姥一邊哄著小孩,一邊用怨毒的眼光盯著旁邊另外一個三歲左右的小孩子:「搶皮球,她打了她一巴掌!」

聽到這句話,孩子的媽媽頓時心疼死了,扳著孩子的臉左看右看:「天啊,都打紅了!」(原諒我眼拙,真沒看出來)然後氣洶洶地瞅向那個三歲的孩子:「道歉!」

那個小孩估計也被嚇著了,站在旁邊一動不動,露出怯怯的小眼神。她的外婆坐在我旁邊,微笑著說道:「姐姐不是故意的,對不起哈!」

小小孩的媽媽和姥姥聽到這句話頓時炸了:

「什麼叫不是故意的?不是故意的能往別人臉上打?我往你臉上打一巴掌,然後再跟你說不是故意的好不好?」

「你說對不起有什麼用,必須要她自己說對不起!」

「她這麼小,你也下得了手,太沒家教了!」

……

兩人一唱一和,大有小孩不道歉就誓不罷休的態勢。沒有人敢插話,都皺著眉冷冷地看著她們表演。

小孩外婆的笑容漸漸僵在臉上,一時尷尬得不知如何自處。可能一方面她覺得自己的外孫女確實不對在先,可另一方面,又覺得自己的外孫女也才三歲,也還沒到懂事的年齡,且對方有點小題大作了,本來想多說點抱歉的話,也被生生憋了回去。

如果小孩外婆是個完全不懂事的,就不會一開始就道歉了。如果是完全懂事的,就會一開始就嚴肅地教訓自己的外孫女幾句。可是,一個三歲的小孩,確實又是尚不懂事的,遇到這種情況,已然被對方罵了,自己再奪過來又打又罵逼著她道歉,真的就合適嗎?

如果你有孩子,想必那口氣也是哽在喉頭不上不下的。

小孩沒有道歉,小小孩的媽和姥姥就一直不停歇,沒奈何,小孩的外婆就對小孩說:「跟小妹妹說句對不起吧!」

那個小孩估計也是個膽小的,遇到這種陣仗,臉上帶著委屈惶恐的表情,連話都說不出來了。

小孩的外婆只得自己又對小小孩的媽媽和姥姥說了一連串好話「不哭了哈,是姐姐不對,姐姐不該罵你」「你們大人有大量,就原諒她吧」……

小小孩的媽媽和姥姥鬧騰得差不多了,方漸漸消停下來。

彼時,在我心裡,那個小小孩的媽和她姥姥,比那個小孩「熊」多了。

當小小孩走過來想要和我玩的時候,我一扭臉就躲開了。不是小孩不可愛,也不是我對別人家的小孩心存冷漠,實在是惹不起這樣的「熊大人」。萬一我碰了小孩,她再來個磕磕碰碰的話,我不是自己作死嗎?

如果你有小孩,如果你稍微懂點育兒知識,應該會明白,三歲以前的小孩,基本還處於最初的啟蒙階段。這個階段,他們還沒和外界、他人建立合適有效的溝通,有一部分甚至語言表達都不甚流利,當和別人發生衝突的時候,他/她會優先選擇打人來維護自己的權益。這種情況,隨著大人的正確引導,以及進入幼兒園後集體生活的熏陶,會慢慢改善。

雖然每個小孩的性格都不一樣,有些乖巧一點,有些霸道一點,有些軟和一點,有些攻擊性強一點,但基本都是不懂事的。

小孩子為什麼叫小孩子,就因為她/他什麼都不懂,什麼都要大人教。所以,當他們犯錯的時候,我們應該盡量追求溫柔而嚴厲,堅定而不粗暴,力求讓他們懂得道理的同時,不嚇了他們的膽,傷了他們的心。

這個階段,小孩發育尚且稚嫩,他們之間的打鬧,基本都傷不了筋骨。自己的小孩被別人的小孩侵犯了,嚴肅指出錯誤,哪怕嚴厲批評幾句,我覺得都是可以接受的,因為每個小孩從不懂事到懂事的過程中,都是需要規範,需要引導的。只要小孩的看護人是個明事理的,都是可以原諒的。

一般大人遇到這種情況,哪怕沒看過育兒書,就算抓破了點皮,也會本能地採取不粗暴的說教,教育孩子幾句也就過去了。類似上面母女的「破口大罵」,可以說是很奇葩了。

可是這樣的奇葩,也是屢見不鮮的,有些人還是受過教育,習過孔孟之禮的。

在某些人心裡,自己的孩子就是寶,別人的孩子就是草。自己的孩子被別人動一個手指頭都不行,自己的孩子怎樣作踐別人都可以。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意思是:在贍養孝敬自己的長輩時,不應忘記其他與自己沒有親緣關係的老人;在撫養教育自己的小孩時,不應忘記其他與自己沒有血緣關係的小孩。

人性都是自私的,總是愛自己的孩子多過別人的,所謂「護犢情深」,也是可以理解的。可是,如果連起碼的「同理心」都沒有,是不是也太「熊」,太自私了?

(圖片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03

一般小孩進入幼兒園之後,隨著老師父母的教育,到六歲左右,已經基本能遵守成人社會的規範了。這恐怕也是國家規定小孩滿六歲才能進入小學階段的原因之一。到了這個階段以後,如果小孩還有隨便搶東西打人的行為,就必須高度重視,必須採取有力的錯施了。

我寫這篇文章,絕對不是在為「熊孩子」辯護,實際上,我家寶寶過了三歲之後,我就對他相當嚴厲,甚至有些專制了,這是個人認知和個人性格結合使然的結果,我也在不斷學習做一個更合格、更優秀的母親。

同時,作為一個母親,我又對某些人對別人家小孩的冷漠無情感到困惑,甚至感到悲哀。我們都活在同一片藍天下,即使做不到愛別人的孩子,難道連起碼的呵護、寬容都沒有了嗎?

《孟子》曰: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淺顯點說,就是仁義禮智,都是人本身固有的,只是平時沒有去想它而不覺得罷了。

同時,「求則得之,舍則失之」,探求便可得到,放棄便會失去。

在精緻的個人主義盛行的今天,在打倒「熊孩子」喧囂塵上的時刻,希望我們都不要矯枉過正,時刻記得人之為人本來應有的樣子。

--END--

推薦閱讀:

樓上那戶有熊孩子天天在家跳繩怎麼辦?
出門別打架,你那24歲的男朋友可能比4歲小朋友還脆弱
如何評價sumail發完15分鐘刪除的Twitter?
在0℃以下的天氣中,舔金屬欄杆是怎麼樣一種體驗?
如何整治自駕游途中在車內活蹦亂跳的熊孩子?

TAG:熊孩子 | 熊父母 | 幼兒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