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跑線》:窮爸爸,富爸爸
關於孩子受教育、擇校的話題,中國古已有之,遠一點的譬如「孟母三遷」,近一點的,便是當下人人爭相搶購的學區房。歸根結底,都是源自於父母對孩子的「愛」:不能讓我家的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
然而,「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本身就用錯了對象。因為每一個小孩兒,從呱呱墜地那一刻起,都是相同的,不存在說,哪個孩子一出生就會走路、說話、擁有一技之長,真正決定孩子會不會輸在起跑線上的最客觀因素,就是所出生的家庭、孩子的父母,坦白來說,就是錢。而這,也是筆者想要表達的:窮爸爸,富爸爸。
印度電影《起跑線》,依然是一部貼合普通大眾,以小人物的善對抗頂層設計的惡,用善來感化惡的類型化影片。雖然一抒情就要載歌載舞的場景以及那特有的濃濃咖喱味的異域風情讓人一看就明了:這是部純正的印度電影。卻仍然擋不住國人對其電影的追捧和喜愛。
影片探討的是孩子受教育問題。印度德里一年一度的最盛大比賽——幼兒園招生即將開始,1400所將要發放報名表的學校當中,排名前五的名校入學名額十分緊俏,不少父母從懷孕時就已經開始做準備。臨時抱佛腳的「富爸爸」拉吉和妻子米塔,為了讓女兒接受更好的教育,不輸在起跑線上,試圖搬進了學區房、躋身上流社會、托關係走後門,甚至不惜鋌而走險使用非常手段,假裝成一個居住在貧民窟的「窮爸爸」,最終瞞過來家訪檢查的名校督察人員,終於將女兒送進名校時,才發現,所謂的名校,不過是拿著招生的幌子,謀取自身利益的生意場。
其中印度電影特有的強行反轉和說教依舊存在,但涉及到孩子受教育這一問題,在當下中國,總能讓無數人到中年,內心焦慮的父母有代入感,並且戳中內心。影片展現給你的就是這樣一個時代:就算你買得起學區房,你的孩子也不一定能夠上得了貴族學校,接受貴族教育。在階級固化的社會,處於「中產階級」的富爸爸拉吉,不管怎麼樣想要躋身上流社會,但始終與上層社會格格不入,不會說英語,交際也只會跳鄉村廣場舞,讓他淪為笑柄。
而假裝成「窮人」,變成窮爸爸之後,又因為與周圍的環境相衝突,鄙夷髒亂差的生活條件,看不起周遭的窮鄰居,不懂得如何在貧困中生存,則又讓他們體會了一把底層人民的心酸。這些矛盾的衝突,承擔了整部影片的包袱和笑料,在笑過之後,又讓人反思,這實在是印度電影的精髓所在。
印象深刻的是,名校幼兒園發放報名表時,家長們排起了長隊,還有的凌晨12點多就來了,為了保證位置不被別人搶走,帶著被子就地而睡,用礦泉水瓶子接小便,畫面與當下國內一些城市樓盤開盤的盛況,何其相像。教育資源的分配,或將成為影響房地產的重要因素,家長渴望通過貴族教育,讓子孫後代成為精英階層,學區房,便成為能否加入精英階層的一張門票。
同樣都是為了孩子。富人們動用關係,輕鬆包裝自己,就可以假扮成窮人,然後再去和真正的窮人們去爭搶、競爭本就少得可憐的優質教育名額。可是,在真正的窮人身上,父母所有的心血和付出,到最後卻還是只能寄托在「運氣」這兩個字上。
階級固化的社會,窮人祖祖輩輩都是窮人,富人世世代代皆為富人。這並非是沒有緣由的,政客偷竊窮人的食物,建築師偷竊窮人的土地,到最後還要偷竊窮人受教育的權利,這才是造成主人公的窮鄰居希亞姆代代窮的悲劇。
相比較而言,拉吉在貧民窟的窮鄰居希亞姆,他們一家人的身上更加地閃耀著人性的光芒。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窮途末路,泯滅良知。希亞姆一家,雖然貧窮,但精神上是富足的,他們一不偷,二不搶,老老實實過自己的日子,並且還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幫助他人。
即使在最後自己的兒子錯失名校名額,希亞姆只是偷偷地抹了抹眼淚,然後轉過身來向拉吉和米塔祝賀,和妻子湊了幾張鄒巴巴的鈔票,邀請拉吉一家去吃他這一生都未曾吃過的昂貴食物——披薩來慶祝。
反觀富爸爸拉吉再怎麼有錢,也擺脫不了「中產階級」的烙印,精神貧瘠。在竊取了窮人孩子的入學名額之後,許是愧疚,或是不安,拉吉和妻子捐錢改造了一所公立學校,然後繼續住豪宅,開豪車。
貧窮家庭出身的校長,也是階級教育制度下的犧牲品,好不容易用那25%的貧民錄取名額上了名校,然而出身的貧寒以及階級劃分,讓她承受了太多的自卑和痛苦,常常被孤立,所以等到自己手中握有權力時,那種壓抑的痛苦便被無限放大,利用權力結交名流,謀取私利,看著一眾的高端人士在自己面前唯唯諾諾,俯首低頭,那種報復的快感,演變成一種心理的變態。
真正的窮爸爸希亞姆,雖活在底層,卻活得坦然、踏實,精神富足。在拉吉的騙局即將敗露的時候,希亞姆仍然善良的選擇相信他,往好的地方想,直到家裡的僕人揭開了真相,萬念俱灰的他來到學校,準備向校長舉報時,看到皮婭純真善良的模樣,卻又軟了心。「她也是我的女兒。」
富有和貧窮,該怎樣去判斷?有些人雖然物質窮苦,但擁有比那些衣冠楚楚的人更為強大的力量,譬如,為了微薄的上學費用,不惜用生命去碰瓷。
影片揭開了現存教育制度的弊病,卻最終還是沒能跳出固有的等級制度,給出一個合理的解決方案。主人公最終選擇了與現實和解,也選擇了妥協,這讓這部影片的批判性略有削弱,但並不妨礙結尾時,人性所展示的溫暖和善良帶給觀眾的感動。
教育存在的本質是為了消弭社會的不公,所謂的「起跑線」,不過是現實社會給父母所套上的一層隱形焦慮。
所以,出生富貴也好,貧窮也罷,富爸爸能夠給你提供的是物質上富足,讓你在成長的道路上,能夠擁有更多的選擇權,而不至於被生活所裹挾,被迫做出不對等的抉擇,於是才有了更寬鬆的可能性去發展更高的人格。而窮爸爸,或許給不了你想要的生活,但卻用他的質樸的心靈和勤勞的雙手,告訴你,什麼才是真實的生活。
推薦閱讀:
※彭華勇:山東科技防衛學院陳欣然回家後殺母親,叛逆深淵究竟誰的錯?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成年的靈感和少年的天籟
※為什麼看《小豬佩奇》的孩子比看《光頭強》的孩子更優秀?
※「小馬雲」獲馬雲資助真是靠臉嗎?還有個原因更重要
※孩子沒有志向,哪來的學習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