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對外放開將開啟中國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大幕

4月10日,國家領導人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提出了汽車行業一大重要變革舉措:中國將大幅度放寬市場准入,會儘快放寬外資股比限制,特別是汽車行業外資限制。意味著中國汽車產業全面對外開放的日子為期不遠,筆者認為,對外開放和股比放開短期內會對中國汽車產業造成些衝擊,但從產業本質和長期趨勢來看,必將是推動中國汽車產業和中國品牌汽車發展的鯰魚,帶動中國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汽車產業對外開放的條件和時機已經成熟。

不可否認,全球汽車產業長期以來為美歐日等發達國家主導。在產業起步階段,對於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而言,需要在一段時期內用關稅逼迫跨國車企來本國投資,建立整車和零部件製造業,做本地化生產,以便吸收技術、分成利潤,創造GDP、就業、稅收,打造出自己的汽車產業鏈條。

為了保護國內汽車產業和中國品牌汽車,中國對進口汽車曾經長期實行最高220%的重度關稅和配額限制。汽車關稅也曾是中國加入WTO談判最艱難的一部分。2001年底加入WTO後,中國在2006年7月把汽車進口關稅從80%降到25%,完成最後的關稅減讓承諾。

但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中國汽車產業已今非昔比。2017年中國汽車銷量達到2888萬輛,這個數據排名全球第一,且已經連續9年蟬聯銷冠,遠遠超過了美國1724萬輛的年銷量,佔據全球市場大約三分之一的份額。更為重要的是,以長安、吉利、上汽、長城等企業為代表的中國品牌發展不斷呈現整體向上的趨勢。在2月份乘用車銷量前十的席位中,中國品牌奪得了五席,與合資品牌平分天下。而在新能源和智能汽車領域,中國品牌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先發優勢,在中國市場上取得了足夠的市場份額。

換而言之,中國品牌和中國汽車產業已經過了需要保護的起步階段,需要經受開放競爭的洗禮,來進行新一輪產業升級。

比起中國品牌,全面開放下跨國汽車企業的博弈籌碼並不充裕。

誠然,對外開放和股比放開後,對於不少擁有外資夥伴的中國品牌汽車而言,必然帶來一些短期內的挑戰,諸如外資夥伴的話語權和主動權將會增強。

但理性分析下來,跨國汽車企業強勢挑戰現有局面的機會成本、沉沒成本實在過於高昂,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跨國汽車企業或許都會維持現有局面,更不會出現所謂的強制單飛的局面。

以目前的合資車企來看,較早一批成立的合資企業大都已經在到期前續約:大眾與一汽,2014年續約至2039年;大眾與上汽,2002年續約至2030年;寶馬與華晨,2014年續約至2028年。

於1997年成立的上汽通用,合資期限為20年,至2017年到期。雖然對外沒有公開續約時間,但可以確定的是,雙方都從合資企業中受益良多不可能拆夥。事實上,處於銷量排行榜前列的合資企業,雙方都沒有理由殺掉下金蛋的鵝。

而豐田、本田、日產、現代、福特等跨國汽車企業,與中方夥伴的合資協議尚未到期,續約還未提上日程。雖然政策允許獨資或調整股比,但為了應對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基於雙方仍對對方有不可替代的戰略性價值,保持原樣是大概率事件。

對不對消費者胃口,決定著中國汽車產業和中國品牌汽車的未來。

回顧全球汽車工業的發展里程,中國汽車產業過去幾十年的發展,其實大道至簡,規律只有一條:誰能更好的為消費者提供物美價廉的產品和服務,誰就是產業和市場的主導者,關稅之類的貿易保護效果只能顯現一時。

汽車作為全球性的耐用性商品,最終是要面向消費者的。在中國汽車市場,中國自主品牌取得飛速成績的最主要原因,還是在於中國汽車企業最懂消費者,為中國消費者提供了物美價廉的汽車產品和服務。在經歷了多年的成長和積累,中國品牌汽車的發展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就,2013年中國品牌所佔的市場份額為40.3%,而2017年已經達到了43%左右。正是中國品牌汽車日益獲得消費者認可的最生動體現。

以新能源汽車產業為例,對外放開的產業政策或將導致特斯拉在華獨資建廠概率大增。但於特斯拉而言,要真正征服中國消費者,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產生深度衝擊,除了卓越的產品體驗,還需要有親民的價格。就當前而言,對於中國消費者來說,特斯拉的價格成為影響購買的一大阻力。對於中國品牌汽車而言,打造極致性價比的新能源汽車就成為抗衡特斯拉的關鍵。

總而言之,對外開放已經成為全球不可阻擋的潮流趨勢。之於中國汽車產業的做強做優,中國品牌的振興崛起,以消費者需求為核心,矢志不渝的做好自主創新,必將是唯一一條也是大有可為的戰略路徑。

推薦閱讀:

吉利體系力量促進「3.0代」高速增長
你要去遠方?三款旅行車推薦
不要因為這三個原因去買國產車!
親兄弟明算帳(四):邁銳寶&君威
什麼樣的車鑰匙才能讓你在飯桌上賺足面子

TAG:汽車行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