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錯了,原來自閉症對肢體語言的理解優於常人

出賣靈魂的不是眼睛,而是你無法掩飾的肢體語言——古斯特·仲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且有效的研究課題,也是自閉症教育現實存在的難題。通過這項研究可以確定在與自閉症孩子打交道時應該更多的使用肢體語言,而不是眼神。

自閉症孩子與他人沒有目光對視和對物件沒有視線追蹤一直是一件令人頭疼的事情,因此能否「對視」成為了診斷指標之一,且有很多訓練項目在設計時都會強調孩子的互聯注意和視線追蹤,這是我們認為非常重要的環節和步驟。最近發現一個孩子比其他孩子更害怕看對方眼睛,哪怕是玩具公仔、動物模型的眼睛他也非常恐怖的伸出雙手果斷拒絕。沒辦法,玩假想遊戲時只有把玩具的背面給他才能接受,這讓我們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自閉症為何那麼害怕跟我們對視?而我們為什麼又非得讓他們和我們對視?逼他們做他們不愛做的事情呢?

來自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Candida Peterson教授表示,眼睛或許是我們常人所認為心靈的窗戶,但我們都錯了,對於自閉症兒童來說,眼睛卻是恐怖的黑洞,而相反身體所表達的肢體語言才是他們認為更好的交流工具。在閱讀常人肢體語言所包含的情緒表達上,自閉症能比正常兒童做的更加優秀。

「觀察面部對他們本身就是個大問題」Peterson教授說,患有自閉症的兒童和成年人不喜歡有眼神交流,或許是因為這要求同另一個人產生近距離接觸,這是對他們視覺和觸覺的挑戰,特別是經過過度訓練的孩子,除親人外近距離接觸都會引發他們的情緒抵觸和反感。相反,從遠處閱讀他人的肢體語言成為了他們的強項,因為這樣可以在保持一定的距離的情況下完成對他人行為的解讀。

這項研究成果向傳統持有的觀點——自閉症兒童在閱讀情緒方面存在困難發起了挑戰。上述觀點可能源自那些聚焦患有自閉症的人能否詮釋僅僅來自面部或眼睛的情緒的研究。在最新研究中,研究小組選擇了320位年齡在5~12歲的自閉症兒童被要求試看一些面部模糊但擺出各種姿勢的成年人照片。這些姿勢傳遞出高興、悲傷、生氣、恐懼、厭惡、吃驚等各種情緒。研究發現,在識別情緒上,自閉症患者比沒有患上自閉症的人表現得更加出色,他們幾乎僅用眼角瞥一下既能完成測試。當然,測試者以高功能(High Functioning Autism)患兒為主,因為需要他們對錶情和事物的測試結果進行準確描述。

不過,這只是其中一部分。來自法國國家健康與醫學研究院認知神經科學實驗室的Julie Grezes博士表示,自閉症患者在改變自己的行為以響應其他人的情緒上依然存在困難。當大多數人識別出某人正在經歷特定的情緒時,他們能感同身受,理解其可能產生這種感覺的原因所在。自閉症患者一嚮應付不了這種社交狀況。Peterson說,現在人們知道了他們能閱讀肢體語言,便能尋找更好的方法幫助他們將特定線索與其他人可能正在想什麼以及感受如何聯繫起來。這是一個全新意義上的突破。

我們對這項課題研究成果進行了多項教學實踐,比如對於上文所提及的怕看眼睛的孩子,通過教學人員對他綜合能力的評估,並給出了適當的介入計劃,強調加入更多肢體語言的使用。首先是根據其感興趣的主題活動建立親密關係,增加其愉悅的活動體驗及安全感;互動中教師將自己的情緒通過不同的肢體動作及誇張的聲音表現出來,使兒童更容易察覺到肢體語言的表達內容,而非使用必須讓兒童看老師的表情的做法。因為自閉症兒童越恐懼什麼,越會對這個恐懼事物有所警惕。然而,當兒童通過對他人肢體動作的獲取,便可以接收他人的情緒變化,從而理解並做出恰當的社交反應。例如:兒童與介入者在一起輪流擺放彈跳球時,他將最後一粒球排到了桌子邊兒上,以至於球滾到了桌子下面,介入者急切的喊道:哎~呀,球球掉地下了!同時向後撤離身體做欲要離開活動狀,小朋友聽到介入者的語氣並看到欲要離開的狀態,立刻俯身去撿球並遞給介入者,以增加吸引,表達使對方留下的意願,並且悄悄地望了一下介入者的情緒變化。因為有良好的互動關係做基礎,兒童更希望介入者可以繼續與他開心的遊戲。倘若,介入者刻意要求兒童看自己的眼睛,讓他知道老師生氣了,那將會給孩子帶去更多的焦慮,並且不能將社交活動持續下去,也無法開始新的遊戲。

既然已經知道對於部分自閉症人士來說,觀察面部表情及眼睛對視是一個問題,那麼你是否可以停止逼迫孩子與你對視幾秒鐘?是否可以通過更多的方式讓他們接收及理解他人的情緒感受?目前,Peterson教授和同事正計劃測試自閉症兒童在現實生活互動中閱讀肢體語言線索方面表現得有多好,尤其當他們面對處於極端情緒化狀態的人們時。這是一個特別值得期待的研究成果,也是一個通過改變教師常規習慣既能夠引發患兒閱讀對方社交意願的全新技巧。

推薦閱讀:

媽媽,那個人怎麼了——我為什麼要讓孩子接納特殊兒童
突破自閉症(十一):培養孩子的互動式注意力
中國唐氏兒Rosie成為美國網紅,給我們的啟示!
如何干預自閉症系列講座之二:PRT和ESDM

TAG:自閉症 | 特殊兒童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