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夥伴系列十三】:嘗試社交互動就是一種成功
嘗試互動就是一種成功
社交遊戲的另一個阻礙,在於大人堅持以目標為主,這會增加孩子的壓力,導致失敗的可能性。只有一種對錯的做事方法,會讓還沒有準備好的孩子受挫。如果你的孩子正在學爬樓梯,你絕對不會把他放在第一階,然後爬到最上面對他說:「來,爬到我這邊來。」 你不會這樣,你會爬到第二階,耐心指導他儘力而為。孩子正開始學習社交時,也適用同一道理。
父母和專家經常希望孩子們能用「正確的」方法來玩耍,但父母認為「正確的」行為,通常是「大人的」行為,至少不是孩子在發展時,要到達的下一個階段。這裡強調了一個事實:大人會用大人的邏輯,解讀孩子的行為,而不是看發展正不正常。一旦你透過主動參與孩子世界的方式,進入孩子的世界,你的直覺就會告訴你,對孩子來說,什麼才是「正確的」下一個發展階段。你不會再期待孩子去做任何對他來說不可能辦到的行為。你反倒只會期待孩子完成三件事:
1. 多做幾次他現在做的事
2. 與他人社交
3. 只要儘可能多做一點就好
互動底線
每個自閉症或有語言障礙的孩子,都有天生的強項;發展的第一步應該是發展孩子的強項,而非著重在孩子的缺點上。我們大部分的孩子與一般孩子相比,與人互動沒有那麼頻繁,其互動也不是那麼成熟。我們的孩子已經擁有許多知識,他們最需要的是能讓他們分享知識,並主動學習的社交技巧。透過用孩子能做到、也想做的行為,建立社交遊戲關係,你會幫助他變得更樂觀、更有動力。父母要確保孩子能在日常互動中得到成就感,孩子就能變得更樂觀、有動力。孩子的社交成就感多過挫折時,過去悲觀且封閉自我的孩子,就會變得樂觀,也願意大膽嘗試,有更多的社交活動。
看著孩子愈來愈有社交能力,你會更樂觀看待他能夠繼續社會化,最後能與人溝通這件事。不過,這隻有在我們讓孩子自己得到成就時才會發生,如果我們替孩子做得好好的,則無法看到這些。孩子的成就通常很微小、不易察覺,所以必須小心翼翼地支持他每個微小的改變,不要急著逼迫孩子,也不要強迫他做太多。要測試孩子在社交方面是否慢慢在進步,最好的做法有二:
1. 儘可能用任何孩子能夠做到的動作與他互動。
2. 漸漸延長每次互動的時間。
孩子在日常例行活動中,愈來愈能與人社交時,你會發現他懂的事情比你預期的要多。 一旦你發現這點,就會開始相信他可以做更多事情,就會因此了解孩子的「個人優勢」是什麼,他的個人優勢是他在發展過程中,唯一長期保有的資源。
培養社交遊戲的習慣,其最終目標是要對孩子有信心,而孩子在與對他有信心的人建立關係時,自己也會有信心。 (未完待續……)
學者簡介
詹姆斯·麥克唐納教授 ( James MacDonald)
明尼蘇達大學溝通障礙專業博士學位,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終身教授職位。早在20世紀70年代初,麥克唐納教授已開始著手親子溝通項目。最具影響力的著作是《溝通夥伴》(Communicating partners), 《與你的孩子互動》(Communicate with your child),《自閉症和發育障礙》(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邊玩邊說》(Play to talk. )。
溝通夥伴 基於40年的臨床研究,指導家長逐步採用平衡、回應、配合程度、共享控制、好玩有趣等策略,首先進入孩子的世界,在日常遊戲與社交活動中,幫助任何年齡的兒童學習說話、對話、社交互動的基本技能,讓家長和孩子在遊戲與社交中促進語言發展,建立親密關係,發展積極的行為。
推薦閱讀:
※談談自閉症兒童家長的自我修養
※TED:自閉症是上天給我的禮物【134】
※自閉症日丨「星孩」有望迎來治療新曙光
※自閉症、智力障礙、腦癱,這三種發育行為性疾病如何區分?
※給自閉症的孩子一個愉快的春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