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腦vs無腦

中文字:1050,建議閱讀時間:1.5分鐘

智力水平的高低,決定了物種在地球的地位,誰智力水平高,誰就有更多的支配與選擇權,那麼究竟什麼是智力呢?是大腦嗎? 生命始於地球形成後的10億年,但是經過了很長時間才有了第一批神經細胞的突變,才有了所謂的大腦,但是當時大腦的重量只有幾毫克,沒有智能跡象,它的行為更像是一種條件反射。各物種在進化的路上對於「大腦」這一配置,都進行不同的選擇,無疑人類進化出了更為強大的大腦。

在電影《超體》中,描繪了人腦開發率不斷升級的過程,片中認為,大多數物種只用了大腦潛能的3%到5%,而人類卻將這一數值上升到10%。然而超體,也就是我們的女主人公因為大量服食了一種叫做CPH4的藥品,大腦就一直處於被開發的狀態。當大腦被開發到20%時,人類就能自由探索並控制自己的身體,一旦超過20%,大腦就會自行不斷開發,開始沒有了七情六慾,超過40%後,就能控制他人,最終開發到100%,到達了一種無處不在的的狀態。

事實上,人類的大腦幾乎是100%被利用的,電影中說法已在這些年被推翻。

所以大腦的開發率並不能來說明智能的高低。每個人都有一千億個神經元,但是其中只有15%是活動的,神經元之間的連接點比銀河系的星星還要多,如果彼此之間全部連接,會發生什麼?

說到神經元的數量,不得不提大象,它所擁有的神經元數量達到2570億個,然並卵,98%分布在小腦區,你可能猜到了,神經元分布的位置特別重要。

沒錯,只有分布在大腦皮層的神經元,才能讓物種提高認知,變得更聰明,人類在該區域的數量就達到160億個。

然而,要維持這種智力水平的運轉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類大腦的重量只有身體重量的2%,可它工作時消耗的能量卻占身體每天所需能量的25%,所以大腦對於物種的生存也是一件極大的挑戰。

於是乎,大自然中就有放棄大腦的例子了。它沒有大腦,甚至沒有任何神經細胞,但它們仍活的好好的,無腦可能是一個生存優勢,是長時間的進化讓它們放棄了大腦。

它就是海綿!

除了公元前 300 多年的亞里士多德外,18 世紀以前,海綿一直被博物學家認為是植物。

直至 1825 年,海綿才被科學家確定為動物,可見其構造簡單。它的捕食方法是用一種濾食的方式,簡單理解呢,就是當有海水流過它身邊時,海綿就過濾水中的營養物質,經過消化吸收,從出水口排出不消化的物質。

所以,你說要大腦幹嘛,如果海綿會講話,可能會這樣說:愚蠢的人類,你們成天用腦子想這想那,甚至還想出了自殺,雖然你們能感知幸福,但是你們感知的痛苦也不少,像我這樣毫無七情六慾地見證著滄海桑田,有何不妥,要知道我已經在地球上活了這麼久,你們人類在地球上又能存在多久呢?

是啊,人類在地球上還能續寫多少篇章呢?

推薦閱讀:

TAG:超體電影 | 海綿動物 | 大腦開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