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你只是假裝在工作

依珂時間(ID:yikeshijian) 後台回復100,有100本個人成長書籍送給你。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朋友圈上多了各種加班的照片;各種秀自己新買的專業學習書籍;各種用文字詳細敘述著下半年的自我提升計劃,林林總總不一而足。

在職場上很多人看似很勤奮,很努力,但最後還是庸庸碌碌,沒有進步和成長,沒有高效的結果。

所謂的努力,加班,勤奮……對不起,你只是假裝在工作。

1 只動手不動腦

有想法,是對職場中人的一種高評價。職場十年,我經常能看見那些貌似勤奮,其實是在假裝工作的人士。

加班不少,犯錯不多,但是這些並不代表你完成了你的工作。現在職場上很少有按部就班的就能完成的工作了。

記得幾年前,當時我還在一個著名的時尚公司工作,出差5天回來的時候,感覺到辦公室里有點微妙的氣氛。原來同事小韓,正在辦離職。之前,沒有任何徵兆。

當時八卦的我必然一探究竟,原因很簡單,沒有想法。咋一聽,不是很懂。

來龍去脈是這樣的,一次開會中,老闆讓我們部門的同事看一篇文章,然後大家一起談論,頭腦激蕩一下,大家都根據自己的理解對文章進行了解讀,闡述自己的想法。

小韓的回答是文章挺好的,沒有什麼想法。

會後,大boss只對部門總監說了一句話,沒有想法的人要她何用。第二天,HR就找她談話了。

那一刻,我恍然大悟,原來有想法是對職場中人很高的評價。說白了,科技這麼發達,很多崗位都可以用人工智慧替代了,你再勤奮,也不會比機器人效率高。老闆出錢僱傭你,要的就是你的想法。

職場,就是一種價值交換,是老闆出錢,你出智慧。

有的人,能通過給主管貼報銷的餐票,發現商務用餐的規律,並且能在主管商務宴請上提供建議。一個送水工,都能通過送水的規律來判斷出公司的運轉情況。

如果你沒有想法,對不起,你早晚都得被淘汰。只動手不動腦的人,只是假裝在工作。

2 有借口沒標準

工作執行起來沒標準,問責起來有借口,沒標準。

之前一個同事,在一個市場活動後負責現場視頻的剪輯和製作。活動結束了兩天後,視頻才慢吞吞的出爐。

結果,老闆和大家在會議室,看到的是一個出現各種虛影的視頻。做為品牌推廣的我,等了三天等到了一個有虛影的視頻,不僅錯過了媒體宣傳的時效性,也影響了下一步的工作。

事後,這位同事當然各種借口,反正就是能用千萬個理由來證明不是自己的原因,都是外在的原因。

在互聯網公司那會,負責新媒體的是一個90後同事。不遲到不早退不請假,半年下來,一萬粉絲的公眾號,單篇閱讀創造過兩位數閱讀量的「奇蹟」,公司官方微博一直保持在200多個粉絲。

當被問責之後,回答是我很忙,上班一天不少,加班我也很積極,你看我別的方面也還是很不錯……

這樣的員工有很多,借口總是有千千萬,工作標準卻沒有一個。

職場從來都是以結果為導向的來衡量員工,加班是為工作結果服務的,而不是你粉飾努力的說辭。

職場上,任何沒有標準的執行,都是在假裝工作。

3 沒有認知升級

工作,不可能是千篇一律的。認知也是一樣。

最近讀了獵豹CEO 傅盛的《認知三部曲》,對我觸動很大。傅盛把一個的認知狀態進行了一個有趣的劃分,分為四種境界:

1.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2.知道自己不知道

3.知道自己知道

4.不知道自己知道

今天,我們處在一個大拐彎的時代,每一個行業的認知都在迅速疊加,跨界越來越普遍。如果不保持這種「自我否定」的認知狀態,很難完成對快速變化的行業的認知。

認知,可以說是人和人之間唯一的本質差別。技能的差別是可量化的,技能再多累加,也就是熟練工種。而認知的差別是本質的,是不可量化的。

同樣是搬磚的兩個工人,一個認知自己的工作就是搬磚,一個認為自己是在蓋樓,前者若干年後一直靠搬磚養活自己,後者可能開始嘗試自己做房地產開發。特朗普當年走過這條路。

工作,就是一個認知升級的過程,在工作不斷的發現自己的不足,認識自己,與時俱進,升級自己

如果,保持著一成不變,沒有提升自己的認知,那麼你一直是在假裝工作。

4 沒有目標和規劃

你80後,本科畢業,工作10年了,3年內沒有晉陞,工資沒有上漲,技能沒有增加,沒有核心的競爭力的你並不羞愧。每天的你上班打卡,按時下班,工作內容一成不變,你覺得很穩定很充實但是其實你就是在混日子,沒有目標和規劃。

你90後,工作4年,沒有專業技能,下班之後熱衷逛街、聚會、打遊戲,你周圍的同事也不少和你一樣,你也因此心安理得,一天到晚,無欲無求,隨波逐流。

人為什麼要工作?

套用馬斯洛需求理論:

  • 首先,工作的回報讓我們得以滿足生理需求。
  • 其次,工作崗位能讓我們認識很多朋友,並能獲得一種歸屬感,這滿足了我們的社交需求。
  • 最後,工作讓我們得以實現我們的價值,工作能讓我們實現我們的抱負,滿足我們的自我實現的需求。

簡單的說,工作能給我們帶來成就感,自我價值實現和物質上的滿足。

如果我們對自己的職業沒有規劃,就意味著我們對自己的未來一無所知,不知道以後會賺多少錢,能不能解決溫飽,自己開不開心。

什麼是職業規劃

它的定義是,職業規劃是對職業生涯乃至人生進行持續的系統的計劃的過程,它包括職業定位、目標設定和通道設計三個方面。

職業規劃三要素:

1.個人內在要素,包括職業性格、興趣、職業價值觀等,也就是「我想做什麼」

2.商業價值要素,包括已具備的知識,技能,經歷,人脈,也就是「我能做什麼」

3.外在環境要素,包括宏觀產業、組織、家庭等方面,也就是「環境支持我做什麼」。

這也是面試中,為什麼職業規劃是一個必問的題目。主要的目的就是想知道你和這份工作的匹配度,你是否對自己的未來負責。

如果你對自己的職業規劃不清楚,沒有自己的目標,等於你不知道自己未來是什麼樣。你對自己都不負責,何談能做好這份工作,對公司負責呢?

沒有職業規劃,就是當之無愧的在假裝工作。

5沒有成長

工作的意義在於能讓我們成長。無論是剛畢業的大學生還是職場的老司機,無一例外。

工作意義主要包括六個方面:

(1)報酬。生活收入的主要來源。

(2)自我認識。個體對自己存在的覺察,包括對自己的行為和心理狀態的認知。

(3)成就感和尊重。在工作中能獲得自我價值的認可,並且能獲得他人的尊重。

(4)工作可以提升自身的技能。我們在工作中,所學的知識得到運用,未學的知識得到補充,逐漸鍛煉自己的能力。

(5)社會關係網。工作使你有機會接觸各色人等,可以建立你自己的社交關係網。

(6)個人地位。個體的社會地位的高低與其在工作中的表現有緊密關係。通過工作而得到社會承認,從而獲得一定的社會地位。

霍利魯濱遜說過:「你所從事的各種工作就像大學的課程一樣,你能在每一門課上學到新技能,看到人生中嶄新的前景。」

工作中有各種學習和鍛煉能力的機會,我們既可以通過工作來積累經驗,又可以通過身邊的人來幫自己成長。如果你在工作中一無所獲,那你需要重新考慮一下工作對你的意義了。

你假裝工作,以為騙的是老闆,其實只能騙騙你自己。你浪費的是自己的時間,在最應該成長的年紀你選擇了逢場作戲。

記住了,你的演技再好,也騙不過老天爺。世界不會獎賞假裝工作的人,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推薦閱讀:

生活每天都在洗牌 關鍵是你有沒有勇氣重來
看《知無涯之者》,淚奔
獨立完成一項工作時,我們該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和職責?
最好的葯是什麼?我認為是書
你的日子如何,你的力量也如何

TAG:職場與成長 | 認知升級 | 個人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