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婦不只女人,男人中也有怨婦。

只不過女人的「怨」一般體現在情感,男人的「怨」則更多體現在社會和事業上——女版怨婦常常抱怨婆婆不疼、老公不愛,男版怨婦一般指責社會不公,生活黑暗。

有位網友聊天的時候,問過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女人怎麼才不會成為怨婦?」

她說她覺得自己就是一個怨婦,只要別人一對提起說起婆婆和老公,她就特別生氣,有一肚子的牢騷。

她不喜歡自己現在的樣子,她說她以前不這樣,也不想就這麼下去,但不知道怎樣才能避開怨婦這個坑。

誰都不喜歡怨婦,即使是怨婦自己也不會喜歡。要想不成為怨婦,首先就要搞清楚一個問題:為什麼有的人會成為怨婦?

怨,是一種情緒的發泄

人並非天生就是怨婦的,那些不滿和抱怨,都是在自己多次努力、但無論怎麼都沒辦法改變,心中不滿的情緒逐步累積——怨,才慢慢開始滋生蔓延。

當女人,從一段美好的戀愛走向結婚時,都會對婚姻充滿美好的想像,連空氣都散發著玫瑰花香。

然而大多數的婚姻,都是平淡的。你會逐漸發現,結婚後的日子與往常沒有太大不同,男人依然不愛做家務,回家就打遊戲,一次次的溝通都沒有效果,每次都只是嘴上說要改,結果卻不曾真正改變。

於是我們開始抱怨、嘮叨、指責……這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但可以讓我們自己心中的憤懣找到宣洩的出口。

要停止抱怨,就要解決問題

感性的人,比理性的人更容易成為怨婦。因為怨婦的誕生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就是情緒。

比如有位女人的老公曾經精神出軌過,儘管男人現在已經改變了,可女人還是一想起來就忘不掉,總是反覆地沉浸在當初被傷害的感受中,走不出來。這樣等於他們的生活始終停留在那不愉快的一刻,怎麼可能不抱怨呢,當然要反覆說,天天說。

他們知道事情不對,知道自己受了委屈、受到傷害,所以就要把情緒表達出來。於是他們開始說啊,哭啊,抱怨啊——於是,「怨婦」誕生了。

但事實已經發生了,損失的已經損失了,如何去補償呢,或者如何去解決問題呢,他們卻不怎麼關心。

於是,如上文所言:感性的人,比理性的人更容易成為怨婦。

理性的人遇到問題,會優先考慮如何解決問題;感性的人,則會先收到事件的情緒影響。

所以,我們要跳過「怨婦」這個坑,就要在發泄情緒後,記得解決問題——把問題解決了,怨,也將慢慢消失。

合理髮泄情緒,不讓自己淪陷在怨婦的深淵中,有以下幾個辦法:

1

抱怨要適度

人的情緒需要宣洩,完全不抱怨的人是不存在的。只是,我們一定要掌握好尺度,要記住是你控制情緒,而別讓情緒控制你。

被情緒完全掌控的人是很可怕的,那已經不是溝通的方式,而變成了惡意的、無休止的發泄。

要宣洩情緒的時候,記得提醒自己要適度,一般不要連續說話超過十分鐘。就表達的語言信息量來說,十分鐘足夠了,能明白的人一定可以聽得進去,聽不明白的人多說無益。

話說得太多,往往讓自己想要表達的信息變得模糊,也是一個人最終失去權威性的關鍵癥結。

尤其是對孩子,一個嘮嘮叨叨的父母,會讓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被動的承受者最不喜歡這種語言暴力。說得太多,對方反而會走向逆反。

2

溝通方式很重要

對方令你不滿了,是完全可以通過正當方式來表達的,不一定要喋喋不休的去抱怨。

直接說「你這樣我很不喜歡」更能讓對方明白自己的需要,很多人都用了錯誤的溝通方式,比如暗含指責的,「你要是愛我就不會這麼做」,言外之意就是你不愛我,這種直接上綱上線的方式對方是很反感的,「你都說我不愛你了,我還有什麼話好說?」

有位心理學家曾經比喻過表達意見和抱怨之間的不同,就好像服務生給你端來一碗湯,有點涼,你對服務生說請把冷掉的湯給我熱一下,這就是正常陳述事實;

而你若是說:「你竟敢上冷掉的湯給我?!」這就是抱怨。「

在這句話中,有一個樂於被一碗冷湯刻意侮辱的我,而且還打算利用這個機會大肆渲染一番,這個我也十分享受指責別人犯錯的樂趣。」

3

降低依賴心理

愛抱怨,是人格不成熟的特徵之一,也是人際關係中的最大毒瘤。

在《不抱怨的世界》中,作者威爾·鮑溫這樣描述這種行為,「抱怨就好比口臭,當它從別人的嘴中吐露時,我們就會注意到;當從自己的口中發出時,我們卻渾然不覺。」

而要停止抱怨,就要學會自己承擔生活的責任。

每個人都對自己的生活擁有選擇權。強者和弱者相比,未必是強在能力上,而是強在心態上,他們總是更注重行動,不依賴於別人去解決問題,相信自己有能力改變自己的生活,永遠都從這樣一個角度去思考問題,「我究竟還能為我的生活做點什麼?」

4

修正自己的性格弱點

愛抱怨的人往往都是悲觀又敏感的,他們深感自己的內心弱小,會把很多正常的生活矛盾和無意識的冒犯理解為「因為我無能,所以你們才要傷害我。」而抱怨恰恰能夠彌補這份不足,令他們覺得自己的尊嚴得到了維護。

不從內在真正強大自我,人就沒有辦法擺脫失敗感。正如很多人的困惑都是一致的,「為什麼懂得那麼多道理,卻還是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道理之所以不能變成實際行動,是因為人的自控力和人格的完整密切相關。

站得高了,才能望得遠。心胸寬了,小事才能隨風過。自我強大了,可恨的人才會少。

人生很多事,都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獄。而一念起,一念落,都在個人的意念轉換之間。成了怨婦,人間處處皆地獄,人人都面目可憎。停止做怨婦,才會發現,原來世界可以那麼美啊。

佛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我們也可以說,「我要造一個自己的天堂,哪怕我已經身在地獄。」


推薦閱讀:

立此存照:知乎上的輿論引導
為什麼小眾變大眾,你就不再喜歡了?
我們內心的衝突
標籤/歸類&#$&100個知乎破5萬贊數的回答
走走停停 聽聽風 看看雪

TAG:女性心理 | 心理 | 日常行為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