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翼殺手》是一壇原漿,能否成酒,全靠自己釀

《銀翼殺手》

永無休止的夜、永無休止的雨、永無休止的冗……

不得不說,沒有一定的耐力,還真啃不下這塊硬骨頭。至少我的功力不夠,看第一遍的時候,還不到半個小時就堅持不下去了,小憩仨小時之後,抱著殊死一搏的決心,從頭再來!終於,我戰勝了它,也戰勝了自己。

對於我而言,觀影的過程,僅僅是向我的腦中注入了一杯原漿,如何轉化為真正意義上的酒,酒的品質又能達到何等成色,完全取決於自身的釀。

所謂釀,便是反覆地體會、思考。

經過一個月左右的發酵,我的腦中隱約飄出了乙醇的味道,於是,我終於敢承認自己看過《銀翼殺手》了。

很慶幸,我的發酵過程才用了30天。想當初《銀翼殺手》剛上映那會兒可是經歷了足足二十多年的發酵才讓它從撲街慢慢攀上神壇。相對於電影,《銀翼殺手》的原著作者菲利普·迪克(Philip Dick)就更慘了。迪克一輩子窮困潦倒,好不容易盼到自己的小說被拍成了電影,可惜電影剛上映,他便嗚呼歸西了。

反烏托邦式的未來世界

《銀翼殺手》對未來世界的設想是典型的反烏托邦,永遠的暗無天日、永遠的陰雨綿綿、永遠的斷壁殘垣,明顯是人類的末日。那麼,人類的末日會不會反而成為仿製人的新生呢?電影雖說沒有給我們最終答案,但它卻清晰地提供了一個論點。偉大的電影往往如此,不是所有的問題都需要定論,比定論更有意義的是我們自己的解讀。

不過,《銀翼殺手》絕不是一部廢墟科幻電影,它反倒是一部不折不扣的藝術電影。它用極濃的形式主義表現手法為我們呈現了一場哥特式的視覺體驗。影片配樂也功不可沒,作曲家用冷色調的電子樂器營造出了氣勢磅礴的氛圍,磅礴之中又滲透出淡淡的哀愁,使得整部影片如同格里高利一樣,恢宏、悲壯。

銀翼殺手Deckard

關於仿製人,《銀翼殺手》給了我們很大的思辨空間。哈里森·福特飾演的銀翼殺手Deckard究竟是人還是仿製人?影片給我們提供了一點細微的信息,目的很明顯,讓我們自行推斷。推斷的過程會引發更寬泛的思考。於是我便將想像力再放大了一點,會不會影片中的所有人其實都是仿製人?也未必沒有可能,只不過大家型號不同,能量、壽命便不同罷了。然後,我又從影片延伸到了現實:

會不會我自己本身就是仿製人?我的記憶是真實的嗎?我究竟有沒有真實地經歷過那些記憶中的場景?或者說我們眼前的一切是真實的嗎?還是程序正在為我們植入記憶?

其實,這一系列的疑問已經在《銀翼殺手》上映之後的這幾十年中被陸陸續續地轉化成了電影,比如《駭客帝國》。

世界本身就是一個謎,即便我們真是如此,我也不會感到不可思議!

仿製人首領Batty

《銀翼殺手》提出最重要的一個論點便是人類和仿製人誰更具人性。片中,人類似乎逐漸丟掉了人性,而仿製人則逐漸樹立了人性。影片最後,Deckard在與仿製人首領Batty最後的決鬥中陷入劣勢,命懸一線,Batty不但沒有落井下石也沒有袖手旁觀,而是救起了Deckard。接下來,Batty所說的一段話,為這一論點作出了精彩的總結。這一段話更是將《銀翼殺手》直接推向了神壇。

Ive seen things you people wouldnt believe.

Attack ships on fire off the shoulder of Orion.

Ive watched c-beams glitter in the dark near the Tannhauser Gate.

All those ... moments will be lost in time, like tears...in rain.

Time to die.

我曾見過你們人類無法想像的美景。

我目睹過戰船在獵戶星座的端沿熊熊燃燒。

我看著C射線發出的萬丈光芒在天國之門的黑暗中閃耀。

然而,所有的一切,終將隨時間消逝,

一如眼淚消失在雨中……

Time to die。(這一句怎麼翻譯也達不到原本英文的效果)

like tears...in rain.

與其說《銀翼殺手》是一部偉大的藝術片,我更傾向於它是一部文學巨作,它帶給我們的想像和思考已經完全突破了影像的限制,而且歷久彌新,更無法複製。


推薦閱讀:

吳京為什麼退出娛樂圈?
《古惑仔》共有那幾部?
電影《深空失憶》影評,含劇透
如何評價劉琳?
怎麼看待馬景濤在《新龍門客棧》電影的表演?

TAG:電影 | 電影推薦 | 電影鑒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