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大燒麥 +=《深入淺出筋膜學》=> 筋膜理論VS傳統解剖學(二)

傳統解剖學是上一個時代的產物

首先,理性的講,我們應該尊重託馬斯先生的表達,他在解剖列車開篇簡介中寫到:

本書將相互連接的肌筋膜組織繪製成「肌筋膜經線」,其目的不是為了否定,而是補充傳統的標準觀點,使其向前發展。

相較而言,羅伯特教授可沒這麼溫和;他在運動筋膜學一書第六章中提及:

「一塊肌肉」的概念僅僅是將其兩端拉近,看起來只是一個比喻。這些觀點雖然有用,但已經過時,需要許多注釋和說明。(Vleeming,2007)(Barker,2004)

筆者最近有幸聽了一天的公開課,主講人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即北京301醫院)翁長水主任(解剖列車的翻譯者之一)。翁主任在課上也析了傳統解剖學的弊端:

  1. 靜態、孤立的傳統觀點;
  2. 非活體實驗,毫無神經控制下運動模式的體現(這個也不可能做到);
  3. 仰卧式解剖體態,無直立形態下人體自身重力對器官(肌肉、結締組織)影響之體現;

傳統解剖學(也被稱為孤立解剖學)總結下來:靜態化、孤立化、片面化、簡單化;

我們現在更應該重視的是功能解剖,以整體的視角去看待人體,以動作的需求去串聯器官。

牛頓定律與相對論

近100年的手法治療,好像西方近500年的思想一樣,都是以機械論和還原論為基礎——即透過顯微鏡來觀察事物,把事物分解成越來越小的成分,以研究其各自的角色。這種機械的研究思路源於亞里士多德,發展於艾薩克·牛頓和勒奈·笛卡爾,導致目前物理治療學領域的書籍里充斥著角度測量、槓桿、肌肉起止點的力學矢量圖等。

因為愛因斯坦、波爾等物理學家的貢獻,物理學在20世紀早期進入相對論領域。人們開始強調相互關係而不再是之前的線性因果關係。而這一理念在物理治療學領域的引入與傳播花了足足一個多世紀的時間。

筋膜理論的邏輯與當今時代的契合度非常高。在當今大數據時代的背景下,我們更加關心的是事物之間的相互關係而非因果關係。(大家有時間可以看看《大數據時代》這本書,其中的思想很有高度)

好像我們學計算機的都知道,早期的編程技術是面向過程的,一步一步做下來,雖然邏輯清晰、簡單,但是操作上費時費力,耦合性巨高,難以標準化,方法論上就無法勝任大型項目;後來在軟體危機之後,大家痛定思痛,潛心研究,最終在方法論層面研究出面向對象的編程方法,從此幾乎一勞永逸的解決了軟體研發標準化的問題,將信息技術研發推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有時間可以看一下Brooks寫的《人月神話》,計算機聖經類教材)

黃金比例燒麥VS宇宙大燒麥

我想起《中華小當家》中,號稱大陸最強的面點師鋼棍謝來挑戰小當家,做出了所謂黃金比例燒麥,按照黃金分割點的邏輯,將燒麥餡料分割配比的方法論推到極致;而小當家以創造性的方法論為基礎,從整體的角度出發,做出了宇宙大燒麥,最終贏得了比賽!小當家最後的一段話很好的總結了今天的話題:

宇宙大燒麥

「當我看見四郎的蛋掉在地上的時候,我突然發覺分割並不是所謂最完美的狀態,所以我就逆向做了這個大燒麥,希望能將一整頭豬的美味全部都包在這裡面。就是在這個燒麥裡面,有一個生命體的宇宙,在裡頭閃閃發光呢!……」

參考書目

Myers,T.(2009)Anatomy Trains:Myofascial Meridians for Manual and Movement Therapists.2nd ed.Churchill Livingstone Elsevier.

Schleip,R.(2015)Fascia in Sport and Movement.Handspring Publishing Limited.


推薦閱讀:

跑步腳痛?那是你姿勢不對!拒絕「瞎跑」,拒絕傷害
足底筋膜炎的運動康復
【筋膜健身】「身體造型的器官」—筋膜(內附原林教授筋膜學介紹視頻)

TAG:筋膜 | 健身塑形 | 解剖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