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從溝通開始(三十五)

改變孩子的行為技巧

作者 / 張榮豪老師

生活中,親子關係大部分都處於平衡狀態。平衡狀態並不意味著總是風平浪靜,親子之間常常也會有很多小矛盾小彆扭。以往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無論是父母還是孩子,都已經習慣了,但那並不意味著問題都解決了。很多父母總是抱怨孩子身上的毛病多,有很多不良的行為習慣。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行為習慣,是父母教育的一項重要職責。

三十五、停止不良行為的方法(4)

父母教育孩子,一項很重要的任務就是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良好的行為習慣最有效的動力是孩子的自主選擇,那麼怎樣推動孩子的主動選擇呢?

第四法:五步改變法

五步改變法,能夠幫助改變不良行為,這一套方法對任何年齡階段的孩子都會很有效,特別是對改變根深蒂固的惡習效果更好。

幫助孩子改變的前提是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不良行為,讓孩子相信自己通過努力可以改變,改變主動權掌握在孩子手裡。

改變的步驟:

第一步,明確改變的行為和目標

幫助孩子明確自己的不良行為習慣是什麼,明確妨礙自己進步的最大障礙是什麼。引導孩子思考,想要改變的不好的行為和習慣是什麼,幫助孩子確立改變的目標是什麼,想要改變到什麼程度。改變的最大障礙是什麼,也就是說自己為什麼一直沒有改變成功。

讓孩子把這些具體事項寫下來之後,就使自己的改變計劃變得具體而容易操作。

第二步,激發孩子改變的動力

激發孩子改變的動力,是成功協助孩子改變的前提。動力一定產生於內心的需求。

比如,孩子一心想要擺脫自己「小馬虎」的毛病,想要讓老師不再每次都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數落他又「犯馬虎病」了。孩子這種需要,他要做的就是改變粗心大意的這個壞習慣,如果他不能改變這個壞習慣,就得繼續承擔那個他不喜歡的外號和老師的數落。

這種痛苦的感受,就是孩子改變的動力。

如果孩子不覺得有馬上改變的必要,那表示他還沒有找到真正的改變動力,父母還需要繼續幫他尋找這樣的動力。一旦孩子明確了自己改變的目標,就要提醒他暗示自己立即行動,現在就開始改變,絕對不要說「明天吧」「下次開始吧」這類敷衍性的話。

第三步,終止不良的行為習慣

終止不良行為習慣,這是第三步。切斷聯繫是終止不良行為習慣的有效方法之一。具體做法:仔細回顧平時「犯毛病」的過程,找出每次「犯毛病」的第一個念頭或動作是什麼,然後設計一些相當於踩撒車的措施,來防止「再犯毛病」。

如此堅持住,就能形成新習慣。但最重要的還是要有目標計劃的指引。其次要有意識的中斷開始出現的行為。怎麼樣切斷聯繫呢?一是盡量避免先行事件。二是有意識的中止開始出現的行為。還有一個很有效的方法就是,將舊有的習慣和痛苦聯繫起來。潛意識一旦確認了這樣的聯繫,孩子也就開始走上了改掉壞習慣的道路。

第四步,找出好的行為模式來替代

用新的行為代替舊的行為是改變的第四步。如果你終止了舊有的行為模式,那麼接下去的步驟便是給自己找出可以取代的行為,讓這個新行為使你得到同樣的快樂。

一個習慣的形成以後,要改變它最好的方法就是用一個新的行為習慣取代它。運用這個方法時,首先選擇好的行為習慣,其次就是對孩子出現的反覆行為,要爭取寬容的態度,不可一有反覆就嚴加指責。

第五步,不斷強化新的行為

不斷強化新的行為,讓它成為習慣。任何行為苦「不斷用心的重複」,它便會成為一個習慣,任何行為只要不去加強它,這個行為最後一定會消失。若想讓改變持久有效,最簡單的調整方式便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複那個新的行為,不斷進行練習、強化使之成為固定習慣。每次新行為出現後,就要立即給予肯定增強,這是定期增強,還有間歇增強,超級大獎勵,意外驚喜等,這樣會把改變跟快樂聯繫起來,有效促進新習慣的形成。

家長讀後思考:

思考1:你的孩子有需要改變的不良習慣嗎?如何運用「五步法」?

上一篇:教育孩子從溝通開始(三十四)

下一篇:教育孩子從溝通開始(三十六)

作者介紹

張榮豪老師:中國學習能力研究院金牌顧問,專註於親子關係調解,全國家庭教育先進個人,參與並輔助與注意力,記憶力學習能力等青少年素質課程的開辦教學,為上萬的學生家長解決親子,家庭素質教育的難題。

喜歡本篇文章,請隨手點贊,歡迎分享到朋友圈,讓更多人幫助更多人!

手機訂閱號太多,想第一時間看我們更新怎麼辦?置頂「芒果三冥治」,一鍵輕鬆搞定!


推薦閱讀:

長輩應該如何應對後輩對憶苦思甜教育的質疑?
【轉載】家庭教育對於孩子性格的影響
現代父母最痛苦的抉擇?打或不打?
《發展與兒童心理學》相關概念簡介
為什麼孩子會感覺學習很累?責任不在孩子和老師

TAG:家庭教育 | 溝通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