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荒野出發前要搞懂的導航知識

當我們身處荒郊野外,遠離文明社會,周圍的一切都是那樣的新奇和陌生。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都會問這樣三個問題:

1,我在哪裡?

2,離山頂還有多遠?

3,萬一迷路我該怎樣走出困境?

在弄清楚答案之前,我們要了解幾個登山常用的專有名詞的含義。

定位——確定我們所在的位置。需要用到地圖、指南針、高度計、全球定位系統(GPS)接收器。

導航——確定你的目的地,然後指引我們自始至終都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與定位一樣,導航也要用到地圖、指南針和其他儀器。導航是所有戶外人都應具備的技能。

找路——我們憑藉自己的能力和裝備,找到到達目的地的最佳路線。在野外進行時,我們可能會發現腳下的路突然消失了或朝別的方向延伸,無法引領我們到達目的地,這時就要依靠經驗,依靠事先搜集的路線信息,選擇合適的路線越野前行。熟悉地形、經驗豐富、判斷力強、直覺靈敏的人才能成為優秀的找路者。

後面我對找路的方法進行詳細的介紹,但在之前我們要先掌握定位和導航的基本技巧。

出發前的準備

找路始於家中。從當地的線路攻略中,我們可以提前獲得有關路線的重要信息,當然,向曾前往該地的人了解相關情況也是不錯的選擇。在各種地圖上,我們總會得到一些有用的資訊。在背起行囊出發前,我們腦海中應該有一幅路線圖。利用路線攻略或其他山友已知的信息,在地形圖上繪製出進行路線。總的來說,就是憑藉經驗,善用一切有用的信息。

河道或溪溝普遍灌木叢生,在選路時應該注意避開;選路時走稜線為上,走山腰或山溝為下。砍伐後的林間空地可能生長著一些長滿刺藤的次生樹種,所以走未經砍伐過的原始森林是上策。如果我們足夠小心謹慎,崩塌地或碎石坡也未嘗不可以行走。不過,崩塌地在地圖上看起來與雪崩侵蝕谷相同,這是個麻煩的問題—雪崩侵蝕谷在春冬兩季有發生雪崩的危險,夏秋兩季則長滿難纏的灌木叢。如果我們找不到相關的信息,就只能親自前往,一探究竟了。回程路線通常與去程相同,如果回程時要走其他路線,就必須在出發前做好充分的了解與準備。

地圖

對每一個戶外人來說,不僅要隨身攜帶地圖,還要懂得如何根據地圖上的信息來解釋實際地形。市面上的地圖可分為以下幾類:

模型地圖——這種地圖利用深淺不一的綠、灰、棕等顏色,』或是地形略圖、隆起的表面等方式來呈現地形的三度空間,對了解目的地形及規劃攀登路線非常有用。

旅遊地圖——這種地圖更新頻率快,最適合用來查找道路、山徑、護林站和山屋的分布。不足的是,這種地圖通常只顯示平面二維空間,看不出地形的高低起伏。美國林務局和個別伐木公司會出版這種地圖。

山友自製的地圖——從嚴格意義上來講,這種地圖並非真正的地形圖,而是粗略描繪的二度空間略圖,但其中的一些信息卻是一般地形圖沒有的,可以和其他地圖或線路攻略結合使用。

地形圖——在沒有現成山徑時,地形圖是必備品,是登山者找路的寶典。地形圖上的等高線描繪出了地表的高低。許多國家都會出版這種地圖,有些是由政府機關印製,有些則由私人公司印製,後者會突出山徑的位置,強調休閑用途。

航拍圖——如果手上沒有地形圖,衛星圖片也能幫助我們尋找攀登路線。這些圖片通常都是在高空拍攝的,例如飛機或衛星的航拍圖。谷歌地圖和美國TerraServer-USA是兩個提供衛星航拍圖片的主流網站。如何看地形圖對野外活動來說,地形圖是必不可少的物品。

如何看地形圖

經度和緯度

因為地球是一個球體,所以地球的圓周——不管是從東到西,還是由南至北—都可分為360個被稱為「度」的單位(跟圓一樣)。我們習慣把東西向稱為經,南北向稱為緯。東西經各180度,通過英國格林尼治的南北向子午線為0度;南北緯以赤道為界,各90度。紐約的地理位置用經緯度表示出來就是:西經74度,北緯41度。

1度可以分成60分,1分可以分成60秒。在地圖上,北緯47度52分30秒可以表示成:47「5230"N。

另一種在地圖上定位一個點的方法叫做國際橫麥卡托投影坐標系統(Universal TransverseMercator,簡稱UTM),這個系統在使用GPS接收器定位時很有幫助,後面會詳細介紹。

戶外最常用的是一種包括經緯度各7.5分(即1/8度)範圍的USGS地形圖,被稱為7.5分系列地圖。較老式的USGS地形圖包括經緯度各15分(即1/4度)範圍,被稱為15分系列地圖。

比例尺

地圖的比例尺指的是地圖上的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比例尺的常用表示方法是地圖上的距離和地面的實際距離相比(例如,地圖上1厘米相當於實際的1公里),或是給出具體的數字比(例如1:24000,表示地圖上1個單位相當於實際的24000個單位)。比例尺通常標註在地圖最下方。

USGS7.5分系列地圖的比例尺是1:24000,即地圖上4.2厘米相當於實際距離1公里,每張地圖包含的區域大約是14公里長、9公里寬。15分系列地圖的比例尺是1 : 62500,即地圖上1.6厘米相當於實際距離1公里,每張地圖包含的區域大約是28公里長、20公里寬。相比之下,登山者更傾向於使用7.5分系列地圖,因為它更詳細。

顏色代表的意義

大多數地形圖都用顏色來區分地形特徵。在USGS地形圖上,顏色所代表的含義十分明確。

紅色——表示主要道路和調查信息。

藍色——表示河流、湖泊、溫泉、瀑布,其他與水有關的特徵。

黑色——表示次要道路、山徑、鐵路、建築、基準點、經線和緯線、UTM坐標和方格線以及其他非自然環境。

綠色——表示森林。其中,一片綠色表示大片森林,綠點表示灌木叢。沒有綠色的地方並不代表沒有植物,可能是植物太稀少或太矮小,不足以標示在地圖上。地圖上未標綠的小溝在夏秋季節可能長滿低矮的灌木,冬春季節有可能被冰雪覆蓋。

褐色——表示等高線和海拔。

紫色——表示地圖的修訂之處。

白色——白色是印刷地圖的紙張的顏色,代表多種含義,取決於地形。

白底上的藍色等高線——表示冰河或全年冰雪覆蓋區域;等高線、冰河、永久雪原的邊緣用藍色標示。

白底上的棕色等高線——表示乾旱、無森林的地區,如高山地區、砍伐區、崩塌地、雪崩溝壑或草地。

等高線

地形圖的核心要素是描繪出地勢高低的等高線。每條等高線表示的海拔高度相同,相鄰等高線之間的間距表示相鄰兩條等高線的高度差(在7.5分系列地圖上是12米,在15分系列地圖上是24米),每5條等高線之後接著有1條等高線顏色加深。一般公制單位地圖的等高線間距為5米、10米或20米。

等高線地形圖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告訴登山者準備走的路是上坡還是下坡。如果路線穿過的等高線的海拔越來越高,就表示是上坡;反之,如果路線穿過的等高線的海拔越來越低,就表示是下坡;如果路線沒有穿過等高線,而是在兩條等高線之間,就表示是平路。

上坡或下坡只是等高線描繪實際地形的一個方面,它還能表現出懸崖、山頂、鞍部、山谷等地形特徵(如圖)。在登山過程中,要不斷地將實際地形和等高線圖相比較,逐漸累積識別經驗,以達到只要看一眼地形圖,就能在頭腦中浮現出大概地形的水平。下面列出一些常見地形的等高線的特徵:

平地——沒有等高線分布,或等高線之間的距離很大(圖2a)。

緩坡——等高線之間的間距很大(圖2b) 。

陡坡——等高線分布緊密(圖2c) 。

懸崖——等高線分布十分緊密,幾乎並在一起 (圖2d)。

山谷、溪谷、山溝、峽谷平緩的出谷或溪谷——等高線呈U形;險峻的山谷或溪谷,等高線呈V形(圖2e)。U字和v字的底端指向海拔較高的方向。

稜線或支棱U形——等高線表示柔和、圓潤的山脊,V形等高線表示險峻的山脊(圖1f) 。U字和V字的底端都指向海拔低的方向。

山頂或峰頂——等高線像同心圓,中間最小的圓表示山頂(圖2g)。山頂也可以用X、基準點、三角形符號表示。

低洼或山凹——等高線像半圓或四分之三圓,自中間地勢低處逐漸向外遞增,整個等高線形狀看起來就像階梯式圓形劇場(圖2h)。

鞍部、婭口、隘口——等高線看起來像沙漏,漏口部分的等高線的海拔逐漸升高,沙漏的腰表示山脊的最低點(圖2i)。

其他信息

USGS地形圖的邊緣空白處印有重要的信息,例如印刷和修訂的日期、鄰近地區在地圖上的名稱、等高線的間距和地圖的比例尺等。磁偏角—真北和磁北之間的夾角—也會在地圖空白處標示出來。關於磁偏角,我們後面再聊。

地形圖也有一定的限制性。無法完全顯示出真實的地形特徵,否則地圖將變得極複雜,無從辨識。如果一個地方沒有達到等高線間距,那麼這個地方的地形特徵就不會在地圖上標示出來。如果正使用等高線間距為12米的地形圖導航,在行進途中,一個9米高的懸崖可能會突然出現在面前,讓我們驚慌失措。

認真察看地圖的出版日期,因為地圖不是經常修訂的出版物,所以森林.、道路和其他地形的相關信息可能已經過時,例如森林已經被砍伐掉,道路已經延長或已經封閉。雖然地形圖是荒野旅行的必備物品,但我們還是應該多從曾到過該地的其他山友、林務局、公園護林員、路線攻略或其他地圖等途徑了解更多的信息。地圖上已經變化的信息尤其要引起重視。

有時,登山的路線會穿越兩張或兩張以上的地圖,為了讓路線在地圖上完整顯示出來,我們可以先把地圖的邊緣摺疊,然後把它們接在一起,或是剪下所需部分,用膠帶將它們拼接起來。地圖包括的區域要大,應包括要走的地區和鄰近地區,便於對地形有一個整體了解。使用電腦可以製作專用地圖,不過,這樣的地圖會受到印刷品質及紙張大小的限制。

地圖是非常易損的物品,一定要小心保護,尤其是在野外。一些專門定製的地圖用防水紙印刷,在普通地圖極易受損的潮濕環境中,這種定製地圖可以正常使用。此外,把地圖放在塑膠袋或地圖夾里也是保護地圖的常用辦法。攀登時,將地圖放在衣服口袋或是其他方便取放的地方,這樣,就不必停下來卸下背包就可以拿到。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光陰樹戶外

推薦閱讀:

TAG:迷路 | 戶外運動 | 導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