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光器既然完美,為何還要刻字?
紫砂光器,主要講究壺體各部的優美比例精湛的製作技巧和優良的實用功能,歸根到底,紫砂光貨的美就美在古典大方,樸實無華;美就美在自然素淡,原始雅緻;美就美在實用把玩,簡潔明了……或粗朴、或精緻、或端重、或雋永、或靈秀、或精巧.......
那麼紫砂光器既然完美,為何還要刻字?
我國傳統悠久的水墨畫與西洋油畫、水彩畫相比,有一個特點,中國畫上畫家常在上面題句,來達他們的情感,如八大山人題畫詩多機鋒禪語,板橋則睿言智語,信手拈來,齊白石、吳昌碩也嘗題句以刺時弊。
畫不盡意,益以妙句,作為一種裝飾,題好了,是錦上添花,否則便畫蛇添足。同理,壺上的字,也不是隨便刻的,藝人對壺銘的斟酌,不可不慎。
筋紋類南瓜壺可以銘:「仿得東陵式,盛來雪乳香」,典出《史記·蕭相國世家》「召平者,故秦東陵侯。秦破,為布衣,貧,種瓜於長安城東,瓜美,故世俗謂之『東陵瓜』。從召平以為名也」,以南瓜喻安貧樂道的自適心境。
石瓢類可以銘:「瓢飲之樂」,典出《論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三心不可得,一瓢可得也」語出《金剛經》「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竹器類壺銘更是不勝枚舉:「松風竹爐,提壺相呼」,「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三盞下腹,神清若汝」……
若注重茶飲之樂,可以考慮切壺切水的銘文:「且吃茶,清隱」合趙州「吃茶去」公案,為禪宗直指人心的開示:「笠蔭 暍,茶去渴,是二是一,我佛無說」,「茶有冷暖,心無是非」。
有經世致用、明道宗經的勸世格言:「積德猶積金,懷仁勝懷寶」,「君子之立身也,修養為工,正誠為用」 語出《看山閣閑筆》
當然,最常見的是高視物外,在對澆漓世風的批判中,透露出哲人式的洒脫、安詳、冷雋:「不作風波於世上,自無冰炭到胸中」語出《小窗幽記》,「眼裡紅塵無垢凈,壺中弱水有炎涼」典出《心經》: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也有多如禪茶一味、即心是佛、春華秋實等玲瓏剔透、益人心智的四字成語。
好的壺銘,有切壺切形作點睛之筆,也有拋開壺式,另作神來之筆,有道家養身延年的格調,也有儒家君子道德的標榜。講究精而簡,辭約意豐,切題合度,比興聯想內涵深邃,耐人尋味,切忌淺白直接,更忌粗鄙庸俗。
再者,日常把玩,反覆吟詠之間,久了便會產生心理暗示,故應多用清心、平和、喜悅意味的壺銘,禪語佛偈的犀利超脫固然受人喜愛,但一味沉溺空門的凄涼、幻滅未免太過消極,絕非上選。
當銘文出現在壺上時,器物便有了文化的意味,紫砂壺從此成為了文人藝術的特殊類型。
玩壺之餘,每每讀到擊中心靈的銘文,總覺餘味難遣,恨不能與作者盡興一晤,只得再斟三道,在茶事的另一頭,當做「心有戚戚」的應和吧!
推薦閱讀:
※紫砂問答為你解惑(二)
※你知道怎麼喝茶嗎?
※掃盲篇:紫砂壺是如何分類的?
※灌漿壺、手拉胚、半手工、全手工大起底
TAG:紫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