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爾斯泰的history model and its validation
標題很無聊,但內容很嚴肅,需要好好討論一下。
出處是草嬰版(上海譯文出版社)的第三卷,原書是這麼說的,
如果拿破崙不因為要求他撤到維斯瓦河對岸而惱怒,不命令軍隊進攻,戰爭就不會發生。如果所有的軍士都不願意服第二期兵役,戰爭也就不會發生.....這些原因少了一個,就什麼也不會發生。應該說,所有這些原因,億萬個原因,湊合在一起,才造成了這個事件....事件之所以發生,只是因為非發生不可....帝王是歷史的奴隸....歷史就是人類不自覺的群體生活,它利用帝王分分秒秒的生活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這段話其實核心在於:歷史是群眾生活的總和,歷史的方向是群眾生活的方向,帝王只是這巨大的群眾方向的棋子。
真的是這樣嗎?這個model對嗎?
這個也就是說,帝王個人的因素微乎其微。他之所以能夠操控這麼多人,是因為這麼多人具有被操控的條件 (歷史的水到渠成)。
條件在那兒,帝王本身並沒有意義。
也許帝王的性格本身-就像托爾斯泰說的,也是隨機過程的總和。他之所以有這樣的性格,甚至在某一刻某一地點的微表情,也是隨機的。
我覺得,這種模型有點過了,消極了,或者說,有點以偏概全,或者說是過於試圖理性分析而造成的誤解。首先,歷史雖然是隨機過程的總和,但總體是有方向的。這個隨機模型(隱約地)在否定方向感。歷史是在進步的,難道不是嗎?會用火和能夠群體想像的智人生存了下來。人類共同地努力,創造了更適合人類生活地農耕文明,近代的戰爭雖然殘酷了些,但都是振蕩,調整的必然產物。
我認為,回到帝王的話題上。帝王本身,在我看來,是有意義的。可能發展到了歷史的關鍵節點,正好這位大人物就出來,一般都是意志力堅定,聰明能幹,有點理性到殘忍的人。但如果沒有這位大人物呢?比如說這位大人物的母親,突然就被戰火所擊中,沒辦法生下這位大人物。歷史的進程可能就完全被改變了。在這段歷史過程中的所有的人的感受,記憶,痛苦和愉快,也都會隨著改變。這些沒有意義嗎?一樣有意義,意義還很大,至少對於當下的人來說。
所以托爾斯泰這個model,試用於大時間尺度 (人類本身還只是從第四紀才出現呢....),但不適用於小時間尺度。小時間尺度,帝王的差別就非常的大,而且也不是完全隨機的過程 (比如他的腦部運作)。不同的帝王,帶給人們的,無論是痛苦還是快樂的回憶,影響都是深遠的。
推薦閱讀:
TAG:列夫·托爾斯泰 |